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059  
标签:教学论文
球面理论与语文课改(网友来稿)
梁敏       

  记得学文学欣赏时,自己杜撰过一条原理:名著名篇好似一个球面,读者在不同的角度产生的视点都可以视作它的最高点。而今学语文课标,产生类比:设计一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任务,也类似对这篇课文产生视点,这个视点非一成不变和一律不变——这大致是课改和没改的重大区别吧?

       语文课标以学段为单位提出,取消文体界限,单元界限,学期界限,要求教师把学段的课标分学期、分课文内化为点点滴滴的教学目的任务,反过来说,要求教师内化的教学目的任务ABC,连结起来恰好成为达到学段课标的轨迹,又能适应新的评价要求。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道路的设计则可因人因地而异。

       如此,教学成功与否,首先要看教者对课标的“内化”合理与否了。

       这里的“内化”,就是教者把课程标准课堂化的过程。即教者利用课文材料设计出从属于课标的某一步骤点(知识的、技能的、思想感情的)和相应的教学过程。这样较之原来的大纲要求,教者有较大的自主空间,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序量度位,只要与课标不悖,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就是合理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了相应的思维训练、技能训练、情感影响,就是良好的效果。魏书生将初中五册的课文移位在异地的初中一册课堂,其导学导练效果仍佳,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内化”是教者的真工夫。他要有高度,似文学批评家之与文学作品;似建筑工程师之与建筑材料;似伦理道德家之与个别灵魂。还要有广度,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涉及语言、情感、思维、审美、学法以及学生个体的发展更新等多方面。更要有热情,关注学生状态,因为学生已有水平、接受能力、心理特征都是教者“内化“的重要依据。

       于是,语文课标之于语文课堂的“不确定”,同语文教师之于语文课堂目的任务的“确定”,构成了语文课改中教者教学设计的矛盾运动。而教者见仁见智,会给语文课堂带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作者邮箱: ls5419_cn@yahoo.com.cn

标签:教学论文 球面理论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学而优则“理”?高中选科仍存在误区
下一篇:校长负责制的“高原反应”及其对策(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