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5674  
标签:教学论文
现代语文教学的困惑(论坛帖)


论坛精华帖: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6099

李研[转帖]

 

  杨邦俊 [湖北宜都市一中]

[阅读提示]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也遭遇了前所未遇的改革难题。课程教学越来越精细化,考试答题越来越标准化,从而也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异化,语文教学出现师生“双厌”的现象。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一些现象进行深入分析,透视出中学语文教学的某些现状。 

现代语文教学的困惑 

--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也遭遇了前所未遇的改革难题。课程教学越来越精细化,考试答题越来越标准化,从而也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异化,内部矛盾日益突出。日前我们就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窥见到其中一些深层问题。 

一.奇怪的“双厌”现象 

上一世纪80 年代初期,林崇德先生曾对中学12 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做过一项调查,那时语文占“最喜欢的一门课”的第二位,占“最不喜欢的一门课”的第八位①。据顾振彪先生介绍,十多年后又有人对北京地区的学科学习兴趣重新进行过一次调查,这时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下降为倒数第二位,仅次于政治②。近年,来自各地的报告也表明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普遍下降,对语文的态度发生明显的变化,已由喜欢到厌恶。为了探清这种变化的根源,我们曾选择初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做过一项更为精细的调查(见表一)。我们发现学生对语文感兴趣的比率:⑴随级别的增高而降低;⑵重点高中比普高低,升学教育抓得越紧,学生对语文学习越不感兴趣;⑶高中比值明显偏低。从总体上看中学生厌语文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再看教师方面,从对不同地区50 名教师的问卷调查来看,对本学科教学、对自己工作,很感兴趣、很满意的仅5 人,一般的、较满意的10 人,不满意、无奈的多达35 人。排除个人感情因素,真正从心底对现阶段语文教学感兴趣的人实在太少了。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独具魅力的人文学科出现师生双厌的现象,不得不引人深思,发人警醒。 

表一: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调查表 ③ 

受测对象 初中 普高 重点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总计 

受测人数 1320 1750 750 1100 860 2710 

喜欢语文人数 1095 1022 521 502 251 1274 

比率 80.2% 58.4% 69.5% 45.6% 29.2% 47.0% 

二.学生缘何厌语文 

谈及语文学习,学生如是说 —— 

上了三年高中,差不多有一年时间在考试,听老师讲考题,不知道语文究竟应该学什么,很难找到一点关于语文的美好回忆。 

中学语文,尤其是高中语文很大程度上是被考试异化了的。且不说名目繁多重复累赘的考试本身,单是课文教学一般也得服从考试的需要。语文教学蒙上了考试的阴影,自然很难呈现美景。至于那五花八门的考试——期中考、期末考、月考、抽考、调考、单元小考、学年统考、各种摹拟考,几乎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望而生畏,见而生厌。这样的语文教学怎有好感可言。关于考试所占用的学时有人曾对某地某班进行过一项跟踪统计(见表二),这种繁复的考试、讲题,无疑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最终在标准化的考试中获得高分,但对学生人格的发展,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毫无用处,在学生最需要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占据大量时间,逼迫他们做大量于其将来生存和发展毫无用处的考试训练,无疑是对学生生命的一种荒芜。 

表二、考试用时跟踪调查表 

时期 学年实授课时 学年考试总次数 考试占用课时 百分比 

高一 260 12 36 13.8 

高二 260 25 75 28.8 

高三 350 41 164 46.9 

语文教学受制于考试,怨声载道。令人困惑的是面对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师生双方都不敢懈怠(除非你不怕“身败名裂”;除非你不想升学)厌归厌,但你必须日复一日从事或接受这种教育,并且只要高考命题一天不做大幅度地变革,中学语文教学的这种状况就必然要继续维持下去。学生对语文的这种厌恶,也就一日不会消释。 

老师说:学语文要多读多背多写。我读了,背了,写了。结果考试奈何不了“A、B、C、D、”,叫人历尽辛苦而不得好报的臭语文。 

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多读多背多写无疑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教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对的。问题是现在各类考试因袭高考模式。大量编制选择题。这些选择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语文能力,更多的是纯逻辑思维能力和筛选技巧的检验,加上难度值越来越大,出题者设置了一个个圈套,让学生去钻,稍有疏忽,就会“殒命”陷阱。因此语文考试中选择题成为最不确定的因素。据我们长期统计历次考试中学生主观表达题得分的差距一般在0—5分之间,只有极个别的相差8分以上,而选择题的得分差距却十分悬殊,两个智力相近(不看语文其他各科成绩相近)的学生可能得分差距会高达10到20分。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很全面的学生最终因选择题失误而名落孙山,令人痛心不已。选择题的大量存在(高考45分)严重挫伤了学生常规学习的积极性,迫使他们将主要精力转移到研究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上,教师的教学重点自然偏向考试训练,从而将语文的教与学引向非语文的怪圈。 

早自习前读史、地、生,记英语单词,我精神百倍,百读不厌,因为背一得一,再苦也乐意。一上语文自习就没劲,只盼打下堂铃,反正读了也白读,考试又不考。辛辛苦苦学半年,考完掐指一算,书上能有几分,学了也白学,谁学? 


展开全文阅读
传统语文教学重视讽诵讲究积淀,故而学生读得摇头晃脑,以读为快。《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都能横流倒背。长期积累,肚子里吞进去的东西多了,到时就能随心所欲地运用。现代语文教学中很难看见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酣畅淋漓地背诵。语言贫乏倒很自然。是什么使现代学生失却了朗读背诵的兴趣。原因很简单,在“考试重如泰山”的今天,朗读背诵不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失信于学生。任何强求,勉为其难都显得苍白无力。现代语文教学最大的无奈在于教考分离,一方面从语文的角度着眼,应该教什么,怎样教,大家必须想方设法去做,然而考试不考,或者很少考,也不好考,长期如此,学生劳而无获,逐渐蒙生了一种厌倦情绪;另一方面从应试的角度着眼,应该教什么,怎样教,教师又不得不考虑,学生尽管深恶痛绝,但又不敢丝毫怠慢。这种现状,逼迫语文教学必需两面出击,两手准备。结果出现两头学生都厌的尴尬局面。难了老师,苦了学生。长期如此形成对语文学习的积厌。 

语文老师也常鼓励我们创新,现实中能允许创新吗?考试的答案是事先拟定好了的,用哪句话,哪几个字,人家心中早已有数。只有傻瓜才创新,不过傻过几回也就聪明了。老师的话自然也就没人再信。 

青年学生,十八九岁正值生命活动最旺盛的时期,他们带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参与学习,希望形成有独创性的思想,表现出极大的创造热情。然而现实的语文教学体制、呆板的考试模式,深刻地教训着学生。在这里他们的创造之举屡遭斥责被视为不轨,他们的创造性答案每每被认定为不标准,原本脆弱的创造天赋无时无刻不受到压抑,历经考试的打磨,最终他们的性格扭曲了,个性泯灭了,对现实完全折服了,一个个充满灵气、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就这样逐渐被奴化。残酷的现实极大地抵 毁了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兴趣感。一天如此,两天如此,天长日久学生对语文的那么一点美好感情日渐消磨殆尽,学习的兴趣日渐低落,这种情况对学生语文学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终生的,难逆的。一个语文天赋极佳的学生可能就这样因教育失当,而从此厌弃语文,不再有所作为。 

现代文读第一遍还新鲜,第二遍有些倦怠了,第三遍就要命,可悲的是还要听老师不厌其烦地讲第四遍、第五遍…… 

现代文阅读教学从学生总体的反映来看,也是不感兴趣的。这有两方面的根源:一是来自教材方面的原因。教材收录了不少令人百读不厌的好文章如《我与地坛》、《黄鹂》等,但也收纳了很多浅薄的时文,读完一遍,决不愿再读第二遍,难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认为供学生学习的“目标语言”,一定要与学生的“伙伴语言”有较大的差距,才有吸引力,那些明白如话,一览无余,没有嚼头的文章,放在教材里,让学生读一遍、两遍、三遍,岂不厌烦。二是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习惯于模式化的繁琐分析,置身于这样的课堂令人头胀,绝无好感可言。过去我们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多采用空洞说教的形式,牵强附会,书上讲的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你哄骗他,他就瞧不起你,从心底产生一种厌恶感。 

文言文学习始终难于产生兴趣,一方面太难,字词意义的变化太复杂,总希望老师讲,另一方面整天听老师讲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句式、翻译……讲白了又没有多大意思,老一个模式,真难熬。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一般都少不了疏通文段。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教师在尽解惑的职责,其实它是造成现今文言文教学模式僵化的根源。由于学生文言文阅读面狭窄,课外基本上很少有人阅读文言文,接触到的文言材料很有限,所以难于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于是学生对教师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读懂原文,教师只好串讲、直译。串讲、直译又直接养就了学生的惰性心理——不是积极探索主动解难,而是消极等待被动接受。自然又很难形成阅读能力,如此恶性循环。教学老是重复一个套路,毫无新意可言。学生对课文的韵味难有真切的感悟,也就不可能产生特有的审美快感。因此,一个有经验的教师绝不会对课文作简单的串讲直译,而是给学生提供工具书,逼着他们自己去阅读,开始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一但养成了独立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便会大增,受兴趣拉动,他们会自觉寻找材料来阅读,从而巩固和发展已往的能力。 

高中作文水平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老师很少指导,我也懒得练,反正练与不练都一样。一场考试下来,不及格的少,得高分难。只要能迎合阅卷老师的口味,不偏题,考试就差不到那里去。 

现阶段高中教学最薄弱的环节是作文,由于教材安排的作文训练完全与课文教学脱节,作文训练独立于课文教学之外,不受时效性限制,导致训练的随意性增大,课文的示范作用很难发挥。新教材安排的作文教学包括片段作文,命题作文,课外练笔三部分,完整的进行一次全程训练需要大量时间,而课堂上可用于作文教学的时间又太少,课外学生很难找到时间做作文,训练目标基本上难于实现。大多数训练内容学生不感兴趣,或命题太俗,或限定太死,或与过去训练重复,教学中难于执行。近年来高考作文评分鼓励打高分,满分,严格控制不及格,作文得分率逐年攀升。各地考试作文评分步其后尘,形成一种虚高现象。学生误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真的很高,无须再练,从而轻视作文训练。一部分教师认为现在作文评分机制下,训练与否难于看出区别,不如抓基础实在,平时也轻视作文常规训练。直到临考之前,才突击进行审题、快速作文等非基本功训练,以适应考试需要。学生长期接受这种模式的训练,创造欲望长期受到压抑,严重影响语文学习兴趣。 

高中作业铺天盖地,除了语文各科都是硬性的,把有限的那么一点课余时间都挤兑干净了,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太少,不幻想课外抽时间学语文,就是上语文课,只要有机会也会用来做其他作业。 

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下降,给语文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学生自觉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明显减少(见表三),与其基础教育中的大科地位不相符。课外阅读基本上被繁缛的作业所挤压。课堂效率下降。严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语文作业不比数理化,做一道题,算一道题,而以读背为主,当读五遍的,可以读十遍,也可只读三遍,甚至不读。在各科向语文挤时间的时候,学生失去了兴趣的语文,自然只好拱手相让了。 

表三 某地 高中各科周用学时统计表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化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统计 

部颁课时 4 3 4 2 1.5 2 1.5 1.5 1.5 21 

实授课时 7 7 7 5 5 4 4 4 4 47 

课外占时 4 9 9 5 5 3 4 4 4 47 

11 16 16 10 10 7 8 8 8 94 

分科 % 11.7 17.0 17.0 10.6 10.6 7.4 8.5 8.5 8.5 -- 

用时% 差 -18.8 +2.7 -2.0 +1.1 +3.5 +2.1 +1.4 +1.4 +1.4 --- 

三.语文教师的悲哀 

现行教育体制下,语文教师常常遭遇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谈及语文教学,语文老师如是说—— 

我做梦都想把课讲得生动,然而讲得生动又能怎么样呢?考试之前还不是要照样回过头来再补一遍。要不,学生考得一塌糊涂。与其如此,还不如当初就对着考试教。 

语文学科存在一种奇怪现象,有时一个老师课讲得好,深受学生欢迎,但考试成绩不一定好。相反有的老师,不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对着考试设教,考试成绩却十分突出。课堂艺术与教学成绩不一定成正比。语文教学存有是要课堂艺术,还是要考试成绩的问题。要教学艺术,着眼于学生素质培养,调动一切审美手段,让其置身于美的氛围中,接受人文熏陶,肯定对其未来的发展有好处,但在现行考试面前必然要承担“风险”。要考试成绩,对着考试教,你考我就教,不考我就不教,各考点反复训练,人人过关,自然万无一失。但又有悖教育规律,深为学生厌恶。我们的语文老师置身于这种夹缝之中,倍受煎熬。 


展开余文
我热切地向往教学改革,但我只能用一只眼睛瞄着改革,另一只眼睛必须时刻盯着考试。 

在基础教育领域里,语文教育改革最为火热,“千帆竞发,万妙杂成,一派兴旺”(刘国正语),“旌旗招展,鼓声雷动,声势浩大”(于漪语),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课题就多达数十家。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国内很多课题还是理想化的,推广起来会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如果说初中进行的大部分教学改革,还能比较彻底地进行下去,那么在高中是万难贯彻到底的。现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格局是:高一打基础,高二赶进度,高三搞复习。每年三月前后国家考试研究中心,都要颁布《考试说明》,在这之后,四海之内,万众一心搞针对性练习。此种情况下,奢谈什么教学改革,只能是欺世之言。因此,很多极富价值的教学改革被迫提前草草退出舞台,难有终果。语文教改的不彻底性,使其很难收到实质性效果。最终难于被广大语文教师接受和认可。 

辛辛苦苦准备一节课,学生与你不合作。你讲你的,他做他的。你讲得口燥舌干,他就是充耳不闻。语文课真难上。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已经具有独立的思想,十八九岁是人生最桀骜的时期,心高气傲,对其不感兴趣的问题,就是不感兴趣。语文老师受到很多钳制,教学中不可能始终顾及学生的兴趣。课堂上要违心地说很多话做很多事,尴尬由此而生。 

最怕讲试题,遇有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学生穷问不舍,挖空心思也找不出充足的理由让他们信服。发誓!下辈子决不做语文老师。 

现代语文教学最大的困惑是缺乏相应的知识能力等级标准,小学、初中、高中各级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有时初中当教的内容,没教,到了高中还要“补火”;有时大学才教的内容,高中就考。所以应考复习中,老师们总希望猜到题,押到“宝”,为了增大保险系数无节制地扩充训练内容,反复训练,以备万一。为了适应这种教学需要,各种名目的复习资料应运而生,市面上打着形形色色旗号的复习资料泛滥成灾。出题者挖空心思设题,考查点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古怪。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也不得不根据出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反向寻找答题理由。讲题中的苦恼可想而知。 

四.语文教学的三大悖论 

语文教学的问题是自身矛盾的反映。这些矛盾集中表现为以下三大悖论—— 

悖论一:立人非人,非人立人 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人的教育,把立人作为首选目标,但又不满意人性,极力排斥人性中不合己的因素,想方设法异化人;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教化功能,力求通过教育来改造人,但又十分向往人性的复归,极力维护人的本真。 

现代语文教育,同时肩负着培养人和改造人两大任务,所以陷入一种“立人”和“非人”的二难境界。从“立人”的角度出发,语文教学应极力开发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实现自我价值,实施个性教育。从“非人”(改造人)的角度着眼,语文教学又应突出驯化功能,教导学生遵守统一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倡导牺牲精神,实施奴性教育。然而在人的生命本质中,个性和奴性是互为排斥的。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力求兼顾两头,强为其难,事实上落入一种口头上的个性教育,实质上的奴性教育。在政治、经济越来越趋向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现代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拥有大量具有个性特点的创造型人才,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渴求已经迫使其对人才观重新调整,对人才重新评价和认识,赋予教育新的使命。然而教育的改革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多年形成的传统定式还一时难于破除,语文教学仍在过去教学惯性的驱使下运作。语文教学的真正变革必然要经历从思想上的觉悟到实践中的运用,一个较长的时期探索、准备的过渡阶段。此间,新旧思想、新旧势力必然处于一种激烈的斗争之中,各种矛盾自然会暴露出来。目前语文教学的问题应该说正是教育转型时期,这些矛盾的必然反映。 

悖论二:真而畏真,伪而毁伪 语文教学崇尚真理,提倡讲真话,抒真情,写真文,但又视真为“真龙”,一但学生太真,“真龙”驾临,则又畏如“叶公”;语文教学,很多时候不得不站在伪的立场上,说假话,讲套话,但骨子里又不能不反对假,诋毁伪。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把教育的目标定得太高,长期以来蔑视人性,实施一种假、大、空教育。现在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教育伪圣的本质,日渐屏弃空洞的说教形式,走向务实的人性教育。崇尚真理,求真务实成为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以及其他一些微妙复杂的因素,教育所研究和批判的范围不可能完全放开,还有若干禁区,一但学生有意无意闯入这些禁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评价则显得异常为难。很难给学生满意的解释,不能真就必然倒向伪。近年来《语文学习》等报刊组织的“关于大光明影剧院不光明”、“逮老鼠引出的话题”的讨论,虽然涉及到政治和人性的一些敏感问题,但就外界的反映而言,对“大真”的东西还很难接受,采取一种有意回避的态度,更看好那些循规蹈矩粉饰性的文章。宁恕其假,不容其真。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一种奇怪现象:一方面人们从心底讨厌假、鄙视假,另一方面在行动上又纵容假、作假。现代语文教学陷入这种真假悖论之中,许多尴尬都源于此。 

悖论三:无用而用,不用无用 语文教学,明知某些教学内容对学生无用,但为了某种需要,又不得不在教学中教;语文教学很多时候,不想教那些对学生无用的东西,但不教这些东西又教什么?令人无所适从。 

语文教学受制于考试,形成一种围着高考转的传统格局,任何改革创新都必须服从考试的需要,事实上不可能触及根本,必然缺乏吸引力。教师习惯于固定的模式和套路,教学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该讲的都讲,该说的都说。大家明知某些教学内容对学生无用,为了打发时日只好硬着头皮教。如果放弃这些教法,还真的难于找到可行的方法。现在人们反对“满堂讲”、“满堂问”,提倡诵读教学,但一篇课文不能仅仅停留在诵读的层面上,而且每篇课文的教学都如此,学生势必会更加厌烦。现在人们反对机械讲解,提倡文化熏陶,如何操作,一篇课文不能让学生始终在默读朗诵中“熏陶”吧?语文教学还需要研究,尤其是需要富有操作性的研究。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尽管对自己的教学不满意,但又不得已而为之。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中相当普遍。 

现代语文教学的困惑源于内部结构的混乱,治理“内乱”刻不容缓。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缺乏相应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过于笼统。小学、初中、高中各个级别的教学任务不具体,界限不明确。源发了教学的无序运作,诱发了局部教学的恶性膨胀,导致大量无效的重复劳动。改革高考,解除枷锁,理顺关系,规范运作,鼓励创新,与时俱进。语文教学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现在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课程标准,上述尴尬照理应该不存在,事实并非这样简单,操作起来又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难题,好在我们从难中来,已经有所准备。 

       

【注释】 

①见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207页。 

②参见顾振彪1998年11月24日在宜昌“全国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暨‘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研讨会”上的报告。 

③本表数据来源,根据我们对不同地区学校书信调查返回的信息统计生成。 

④参见《高考评卷手记》,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2000年版。 

【作者附记】语文教学,需要建设,需要争鸣,需要批评,本文欢迎批评,欢迎赐教。 

邮编:443300 

电话:(0717)8276662 

电子信箱:yd_ybj@yahoo.com.cn 

   

 

 

 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6099 

 

标签:教学论文 现代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第二届全国语文教育现代化研讨会通知
下一篇:打开语文教学之门(论坛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