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教学设计
阅读:1714  
标签:教学设计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 ——余姚中学的良知教育实践报告
                          中国教育报   2003-07-24  李丹

 

   古希腊的先哲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过是作为一个精神助产士,将别人灵魂中早已存在的完善知识通过一次次时机恰当地引导出来。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教育是一门与众不同的学问,如同园艺和医学一样需要教与学两方面的参与,老师的教就像医生的治病,工匠的调理一样只是一种辅助的过程,只不过使本身就能够独立的对方更符合发展的要求。如此说来,教育的最大秘密与最大魅力就在于你的学生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是一个拥有独立心灵的有机体,而不是只有条件反射,被动接受的木头。 

  古希腊的教育理念流传至今,这是西方文明发展极佳的心灵保证,在一代代西方教育学者的研究著作中已经相当的充实和完善了,而整个西方教育如此高的成就,西方学者巧妙的创造力,卓越的想象力,以及文化的多元发展应该说都与先哲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 

  近年来出现不少研究西方教育理念的书籍,开拓了教育界的视野,但是引起人们反思的是,我国也是有着悠久的文明,有着伟大教育传统的历史古国,数千年文化绵延不绝,一代代思想家文学家层出不穷。我们国家的伟大不仅仅是辽阔的国土,强大的实力,还有精美的文章,华丽的诗赋,声色的歌舞流传至今打动人心。从圣人孔子的有教无类开始,中国的大文学家往往都是大教育家,我们有着这么多教育学的历史遗产,迫切需要我们现代教育者学习和反思。 

  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唤起良知追求卓越——良知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就是这样一本继承古代教育家王阳明的深邃丰富的教育思想,并结合当今素质教育的实际有所创新的理论著作,是一部为现今教育拨开迷雾,有所引导的及时成果。 

  作为历史文化名邑,余姚有着悠久的文化与教育传统,以先贤王阳明先生为代表的“姚江学派”曾在明清时代的教育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阳明先生的后继者,浙江省余姚中学的教育研究者们总结前人,开启后学,将良知教育融入现代教育的现实之中,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康、学会审美四方面为教育的主要实施原则,在“至良知”的传统精神的引导下,将余姚中学长期教学实践中得出的优秀成果汇编成书,为中国教育如何真正实践素质教育奉献了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 

  在这部书的序言中,开宗明义的告诉读者,这部著作是浙江省重点教科研课题——《良知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五年多来实践研究的一个总结。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良知教育”的模式已经在试点中取得成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突破。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经不再新鲜,但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仍旧是一个十分受到关注,亟待有所建树的领域,这部书提出的“良知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充分肯定并挖掘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激励学生的自强励志。通过各种和谐民主的学校教育手段,唤起学生自觉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唤起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的内在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造就他们健美的体魄;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造热情,促使他们积极投身于实践和创造,形成正确的知行观。” 

  作为中国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王阳明先生曾经说过“开导人心,导之以礼”“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这些教育理念主张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学习是一件很开心很主动的事情,学习者之所以不情愿是因为他感到不需要,而之所以不需要,那是因为还没有开启心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就象苏格拉底所说的,至善的灵魂困于肉体的负担蒙蔽了心灵的双眼,而没有看到知识的美丽和崇高。《良知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正是吸纳了这些教育理论的精华,结合现代教育的特点,把“心及理”、“至良知”、“知行合一”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化教学之中,创新出一套素质教育的方法。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智力素质,健康的心理品质,自觉自愿的学习能力,在知行能力和德行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一切都是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提高,达到教育的真正目标:培育出适应21世纪的高素质有用人才,培养能自由决定,心灵自主,拥有健康个性和丰富人格的新一代高中学生,这也就是“唤起良知,追求卓越”,余姚中学良知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知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阳明先生如此强调了主体独立的重大意义,不能再将学生当成一块被动接受的木头,一个只知灌输没有个人见解的容器,这不光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也是中国这样拥有着悠久的教育传统的古国的悲哀。余姚中学的研究成果《唤起良知追求卓越——良知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已经把他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与追求系统化地提了出来,了解别人,启发自己这是教育者的责任,所以这部书理应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标签:教学设计 今教童子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警惕有人在戏弄教育
下一篇:教师广博的知识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基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