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4242  
标签:教师随笔
古典诗词中的离愁(网友来稿)
颜苏

摘要:本文从艺术手法、感情基调两方面论述古典诗词中的离愁别绪。

关键词:古典诗词  离愁   艺术手法   感情基调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类的感情与生俱来,是诗词当中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正是因为有了情,古典诗词才有了长盛不衰的生命力,才有了感人的力量。情有多种,离情最苦,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合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代诗词曲中歌咏的重要内容,离愁具有极其动人的魅力,从古至今,人们为之肝肠寸断。在无奈之中,人们表现得或壮怀激烈,或戚心满怀,或悲观,或乐观。言别的名句不但触目皆是,而且又是那样一往情深,真挚感人,有的甚至被谱写成曲,如《易水寒》、《阳关三叠》、《长亭送别》……流传到今,仍然具有感人的力量。

一、离别使人伤感,艺术表达方式为之增辉。

感情表达的方法有多种,艺术形式与感情完美的结合,就使诗词具有长盛不衰的魅力。

1、用典故。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借写荆轲事,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难舍难分的一般的离别诗的写法,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破空而来,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在感情上少了常见的哀婉,多的是慷慨激昂。再如《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就用了“红泪”“司马青衫”“东飞伯劳西飞燕”三个典故,写出内心的无比的哀痛。

2、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传统的一种手法,把人的感情附着于外物之上,使感情表达得更为含蓄,耐人寻味。

以乐景写哀情,即用明媚的景色来反衬离恨。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景色反衬别离之悲。王夫之《薑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可见,乐景哀情,对比鲜明,效果更为强烈。如柳永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虽是良辰美景,只因即将离别,就无心欣赏,更能反映内心的苦痛。《诗经·采薇》篇写兵士告别家乡的情景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依依垂柳的美好春景,反衬士兵背井离乡、抛亲别友之痛。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之句,写扬子江边,春光正好,杨柳依依,杨花点点,但因为“君向潇湘我向秦”的离别,故景色虽好,却使人愁杀。作者迁情于景,景随情变了。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为人传诵,好就好在以美好的花鸟,来反衬出感时恨别的情怀,使美好的景物与人物内心的哀怨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以哀景写哀情。景物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物与人同伤心。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是以天地愁惨之状,水寒刺骨之感,衬托壮士赴死如归的诀别之情的。白居易《琵琶行》一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句中萧瑟的秋景,是用来增添离别哀愁的。李商隐《无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句,选择一个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色作为分离的背景,必然倍增离恨,所以“别亦难”。《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之句,从景物写起,选取了几种具有深秋特色的景物:黄花、西风、归雁,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层次分明,绘出了一派萧瑟的秋景,勾起了人们无限的离愁别绪,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张生与莺莺的话别作了铺垫。使人读此,不期然的心情惆怅,这些诗句从不同的方面,摄取了凄迷的风景,作为分别的衬托,更加重了别离的愁苦。

3、描写作品主人公的情态、行动、心理等,写出人物的凄凉、哀婉、孤独、惆怅、缠绵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描写人物的情态,似乎是主人公娓娓自述,轻轻叹息,将难以名状的思念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李白“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直接描写人物 “泪如雨”的哀伤,写出人物的悲愁郁结,无从排解。

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通过心理描写,写出了自己急切的想知道家乡的消息,却又不敢问,怕自己的担心、忧虑和不祥的预感会成为现实的矛盾心情。再如张先《一丛花令》“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写出了女主人公的自怜自惜,自怨自艾,和唐李益诗“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有异曲同工之妙,与“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都写出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对青春的珍惜、对幸福的向往。李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张仲素“征衣未寄莫飞霜” 沈如筠“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写出对丈夫的一片深情。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写怨恨无处发愤,迁怒于人,虽觉人情不可理喻,又觉符合人情常理,读来更为真实,哀婉动人。

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更无语凝噎”一句,用的是白描手法,通过“执”“看”“凝噎”这些动作,“泪”眼这一情态,写出人物不忍分别的情景,孟郊《古别离》“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写出人物的动作“牵”,写出人物的语言,表现出女主人公内心忐忑不安之情。

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渲染人物的感情。

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景物人的感情,让它为离别而动情,使别意更浓。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精妙之至,写雨后晨雾中孤独的远山,不直说人孤,而说山孤,正是以山之孤,反衬人之孤,诗人把离情移到客观景物中去,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不说作者送友人时别情依依,却说这“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遍地的绿草充满了浓厚的别情,把别情表达得委婉而含蓄。又如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有“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之句,假托江春不肯留客,委婉地说出了行客无法滞留,而从行人马蹄在草地上远去的形象,拟想春草也同自己一样送别友人,把别意表达得十分悠长曲折。杜牧《赠别二首》中“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之句,通过写蜡烛惜别,把蜡烛拟人化,将离情表达得悱恻缠绵,意境深远,使一切都带上了感伤色彩。总之,用拟人的手法写景,景即是情,情即是景,情景合为一体。


展开全文阅读
运用比喻的手法,如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用皎洁的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瑕,忠贞专一,她日日思念,容颜变得憔悴了,如那圆圆的月亮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比喻美妙,想象新颖,给人美的感受。王维在《送沈子福归江东》中有“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之句。作者把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比作无边春色,遍布人间,相伴离人归去。把别离的依依不舍、别情的深广无际,都形象地表达出来了,意味深长。李煜《清平乐》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秦观《八六子》有“恨如芳草,萋萋剗尽还生”,欧阳修《踏莎行》有“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都用恰当而形象的比喻,把伴随着离人的离愁别恨描绘得那么绵绵不断,无法排遣。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三个比喻句,写出愁的朦胧、无边无际,这些言别的句子,化直为曲,化浅为深,巧用比喻,含蓄悠远。用具体而生动的景象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求和难以捉摸的细致感情,使读者从形象中受到感染。

运用夸张手法,使感情得以强烈的表达。如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极力的夸大莺莺外貌的变化,眼看着心爱的人要远走,不由得心力交瘁。再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一江春水夸张的描写李煜成为亡国之君后对故国的思念和身为阶下囚的极度的痛苦。再如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火山爆发,愁生白发,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么深重的愁思?《长亭送别》“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极力的渲染离别的愁恨,竟然使得黄河水溢,使高山变低,可想而知愁恨的深重。

5、虚构法,通过设想的情景,表达感情。

王昌龄“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将眼前的情景推开,别开生面,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孤月高照,两岸猿啼也会一声声闯入梦境,使人难以成眠吧,因而在梦中也摆脱不了愁绪。再如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通过设想将来,朋友没有知己陪伴,将是何等凄凉的景况,而劝朋友趁现在痛饮美酒。杜甫的《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通过设想陪妻子看月的情景,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白居易《邯郸冬至归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虚构家人如何思念自己,表达自己的思家之情。

6、借助特定的景物来描写离情。

古典诗词中有些特定的景物表达特定的情绪,在表现离愁的诗词中有许多这样的景物,如“夕阳”“古道”表达离乡之思,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写“柳”,古人风俗,折柳送别,柳和离别,关系很深,如吴文英[风入松]“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情”,再如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再如周邦彦[兰陵王]“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描写“雁”表达离情,如李清照[念奴娇]“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李频《湖口送友人》“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描写“燕”,如翁宏《春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燕来反衬人之孤独。借“月”抒怀,如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写“猿”表达哀愁,如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孟郊《巫山曲》“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写“雨”表达哀怨,如刘皂《长门怨》“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艺术手法并不是孤立的,有时是多种艺术手法交叉使用,以便更好的表达感情,如“此去经年,良辰美景虚设”,既是虚写,又是以乐景写哀情。

二、表达的感情基调

抒发哀婉缠绵之情。文人天生多愁善感,面对离别,显得失魂落魄。大多数离别诗,都是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带上了凄凉哀婉缠绵之情。如孟郊“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白居易“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李商隐“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都直抒胸臆,写出细致缠绵的离愁。不但深闺中的女子,就是顶天立地的须眉,都不禁流出心中之“泪”,如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抒发旷达乐观之情,意境开阔,尤为引人注目。如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言别离自古难免,因此不要过于伤情,而应各自珍重。李商隐在《杜工部蜀中离席》中也唱出了“人生何处不离群”之句,这都是自宽自解之词,情意旷达。而曹植在《赠白马王彪》中唱出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以及后来发展到王勃笔下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少年刚肠的离别,则更以豪情叙别,不作儿女态,此种叙别,情非不深,相反正是以深情作铺垫。 

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唱出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绝调,是深情体贴的离别。高适在《别董大》中写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妙词,成为历来送别抒怀的佳句,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又一反爱情诗的儿女情长,使意境为之一新。

人生最难得是一“情”字,最难堪也是一“情”字,情,演绎出诸多独具魅力的文字,使人浅斟低唱,使人流连忘返。

参考文献:《唐诗鉴赏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宋词赏析        沈祖芬著

 作者邮箱: ys_9235@163.com

标签:教师随笔 古典诗词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下一篇:从状元落榜看惩罚的尺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