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7094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
一  教师提示自读要点和自读方法。 

      1.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自读这篇课文,要抓住“乐”这条主线,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要弄清文章中哪些是叙事,哪些是写景抒情,三者是怎样紧密结合起来的,从而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3.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本文除语言特色外,情致满篇而构成了散文诗。

      4.自读这篇文章,首先要根据“自读要点”和课文前的“自读提示”,结合注释仔细疏通文字,把握课文大意,通过讨论,解决疑难。在这基础上完成课本的“练习” 和本教案设计的“自学作业”。自学过程中还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还可以把本文与《登泰山记》比较,找出其异同。最后,就文章的重点问题请教师讲析。在整个自学过程中,要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全文。

      二  自读作业。

      1.这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楚。试根据你的理解在下边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话。(已附答案,下同)

      (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

      (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

      2.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的“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C 环滁皆山也。

      D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E 而乐亦无穷也。

       ……故自号曰醉翁也。

       庐陵欧阳修也。

      ①表示判断的语气:(A、G)

      ②表示解释的语气:(B、F)

      ③表示肯定的语气:(C、D)

      ④ 表示结住一层意思:(E)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水山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然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4.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对于这5个字,有下面几种议论,选出不确切的一项。

      A  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

        这5个字省却许多文字,而意未尝不尽。

        这5个字虽则简洁,但意犹未尽。

        这5个字言简意赅,鸟瞰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答()

      5.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选出分析恰当的几项。

      A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B “太守之乐其乐”是衬托前面的“山林之乐”和“人之乐”的。


展开全文阅读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被贬滁州后一种苦闷抑郁的扭曲反映,作者是以乐写哀。

      答(A、C)

      三  讨论重点内容。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明确: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

      (2)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

      明确: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3.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明确:为了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4.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明确: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5.为什么可以把本文看作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明确:这是由本文的内容和语言特色决定的,详见本文“自读要点”第3点。

      四  课后练习。 

      背诵全文。 

      (选自黄岳洲主编:《新编中学语文教案》)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要训练学生熟读精思
下一篇: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