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2425  
标签:备课资料
也谈《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高三备课笔记之六(论坛帖)


论坛帖: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6496

铁皮鼓

   

这篇文章从纵横两方面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所谓的纵,是就中国小说发展的一般历程而言的,所谓的横,是就小说发展的规律而言的。到现在,各类文学史上关于小说发展及规律的论述已经相当详尽,这里谈备课上课当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关于中国小说发展的规律,吴组缃谈得非常简略,理清这个线索的工作可以由学生来做,但要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小说与历史的关系,一是文人加工民间传说与文人独立创作之间的关系。

在让学生概括这个线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争执,有的学生认为,唐以前是萌芽期,唐代是发展期,宋元是再发展,明清是成熟期。对于这种观点,我持肯定态度,因为这个学生正是抓住了这两个关键,不必强求一律。

吴组缃的简略处老师最好能够补足,以免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因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其实是两条线索。(个人观点,未求证)一条是文言小说线索,一条是通俗小说线索。文言小说的高峰在《聊斋志异》,而白话小说的顶峰是《三言二拍》和《红楼梦》为代表的六大名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唐代的市人小说特别是变文显示出它的意义,通俗小说之枝从此伸出,而在作者这里是混为一谈的。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文人加工民间故事形成的小说与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的不同,以及这种不同所显示的意义。四大名著中,其他三大名著与《红楼梦》用的不是一个语言,前者是大众化语言,后者是文人语言,这个区别以及在鉴赏当中可能觉察到的区别要跟学生讲清楚。

在第一部分中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有一些同学会把梁代划出来,这个让他们仔细读一读就明白了。



第二部分相对容易理解,学生没有什么问题,老师可以加深加宽。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底有几条规律?教参上认为是四条,有许多学生也说是四条,但我认为是三条。第四条:“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发展极为艰难。”这一条不是小说发展的规律,而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其列入规律是错误的。

第一条规律是强调小说发展的人民性。其实不但小说来自民间,一切艺术都来自民间,这一点要讲清楚。文章中讲到文人往往对民间半成品进行深加工,从而取得更高的艺术成就,这一点无疑是对的,但是还有另一种情形,就是文人在改造加工民间文艺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向另一个反面,走向形式主义,从而丧失了艺术在民间时的那种活力。每到这时候,艺术往往又再一次回到民间,汲取营养,这是更普遍的情形,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可以看到民间艺术与文人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更深入的辩析还可以参看2000年《读书》杂志上一篇文章《在两大传统的阴影下》。由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还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通过中西小说的比较来完成,例子是非常多的,可以举一些典型的心理小说,比如《罪与罚》等。中国小说的例子可以从四大名著中来列举。我举的是三国演义的例子。其中关于曹操的两段描绘,还有三顾茅庐一节,不但可以看到中国小说借情节和外部的景物,言行来写人物的特点,还可以提前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艺术虚实相生的特点。

第二规律是强调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而这个影响主要地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在这里,我们不能不对史传文学写人的一些特点进行说明,如果没有时间,至少说一说春秋笔法。例子比较多,比如《春秋》里有一句话:“郑伯克段于鄢。”这一句话在左传里被演绎为一整篇文字,这句话就用到了春秋笔法,暗寓褒贬。至于写真实有血肉的人,例子太多了,如果为有趣,可以举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来说明。

第三条规律是小说总是立足于现实,也就是说,即使再荒诞的小说,也总是曲折地反映与社会真实。这一点学生当然容易理解。我在这个地方加深了。我提出真实的三个层面,一个是真实,一个是心理真实,一个是潜真实,这是我自己胡诌出来的。课文中列举了西游记的例子,我也用西游记来说明这三个层面的真实。

第一个层面的真实是社会真实,西游记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生活,这好理解。

第二个层面的真实是心理真实,比如你对我笑,这是真实的,但你心里可以对我是另一种态度,这另一种态度也是真实的,这种真实就是心理真实。而西游记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作者或者说人类的某种心理真实,曲折地表达了人类对自由的渴望。人的本质是各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人不能自由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内心一直有自由的渴望,这种渴望有哲学的表达,(逍遥游)艺术的表达,文学的表达。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这是一种隐喻,是人类对无羁无绊的自由生活的向往的隐秘表达。孙悟空无父无母,自然就不受世俗的礼法等的约束,而他的上天入海长生不老,也是人类一种终极的愿望的曲折表达。

第三层面的真实是潜真实。这里涉及到的原型理论和弗洛依德的理论。当我们写作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把一种原型,一种格式套在我们的作品上。也就是说,会不自觉地形成某一种结构,这个结构有广泛的适应性,与我们的人生体验异质同构。从这个意义上讲,孙悟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史,而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如来,观音,唐僧则分别扮演了父亲,母亲,老师的角色。具体的分析可以参看柯云路在九十年代发表在《随笔》上的一篇文章。

 

 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6496 

 

标签:备课资料 也谈《我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试论诗歌教学的三个阶段(网友来稿)
下一篇:如何使“学困生”成功(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