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616
标签:
教学论文
琵琶女悲剧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网友来稿)
广东省化州市第三中学 黄景保
《教师用书》上说:“琵琶女的沦落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对此结论,我不敢苟同。如果说卖炭翁的悲苦根源于社会制度,我赞成,因为皇宫里的太监强行以“半匹红绡一丈绫”的价格“卖”走了一车千余斤的炭,即使舍不得也没有办法;如果说白居易的被贬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我依然认同,因为白居易从关心群众疾苦的角度出发,屡次上书批判朝政,若处身于制度优越的社会,他不但不会遭贬,反而有可能升官,他的遭贬固然可以从某个方面反映出制度的不合理。然而,细读《琵琶行》,我未能看出琵琶女的遭遇与社会制度有什么关系。
重色轻才,并非封建社会的“专利”,封建社会固然有杨玉环那种凭着长相而飞黄腾达的人,但也不乏诸葛亮那样凭真本事而由“躬耕陇亩”的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的人。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或许可算“永久不变的人性”吧。现在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进了两大步,不也照样有重色轻才的倾向吗?前几年,就有一位学生,他的高考成绩远远超过了某大学(第一志愿)的录取线,而他还是不能被录取,因为他长得“丑”。后经媒体介入,舆论汹汹,穷追不舍的质问令那些招生工作人员狼狈不堪,这位“不幸之中有万幸”的学生终于获得了入学资格。(手边已找不出资料,凭记忆记得他叫杨红炜,第一志愿是甘肃一间大学的理论物理专业)他若不“丑”,怎会有此曲折?到报刊亭看看,大部分杂志的封面都是以美女作为“形象大使”的;街头广告,网络上的广告,也几乎是让美女“独领风骚”;文坛上还有“美女作家”一族,据说也颇为“风流”;在应聘、求职之类决定前途命运的“战场”上,美女获胜的概率比普通人大得多。好些人就是凭着貌美在事业上、婚姻上一帆风顺,而好些人就是因为貌丑而屡遭挫折。人们对于外貌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不以社会制度为转移的。琵琶女凭着色艺俱佳(“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资本,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就象目前的当红娱乐明星,拥有大群大群的少男少女追星族。然而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唐代的琵琶女或者当代的“红星”,在事业辉煌时如果沉醉其间不注意把握,就会失去大好的机遇。琵琶女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今年欢笑复明年”)不能自拔,以致“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现在不也有“昨日黄花”之类的娱乐明星吗?古今娱乐明星,是没有人可以一红到底、长盛不衰的。清人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学明星尚且还会有星辉暗淡的时候,何况娱乐明星呢?琵琶明星由光辉灿烂走向衰老,与社会制度是没有多少联系的。无论姓“封”姓“资”姓“社”的社会,都不可能有哪位娱乐明星独占螯头一辈子。琵琶女最后嫁给了一个商人,也许是较为理想的归宿。假如她被招进皇宫终生服役,晚景会更加凄凉;假如她嫁给大官或大款,妻妾成群的丈夫可能会对年老色衰的她弃若草芥,也不会有什么幸福。商人虽然忙于经商而聚少离多,但相对于卖炭翁,相对于《观刈麦》中的贫妇人来说,日子过得还不算坏。还有什么好埋怨呢?
我最早听琵琶女的故事,是读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由读中学的哥哥给我讲的,他的讲述可谓“添油加醋”,真正突出了“谴责黑暗社会”这个中心:“琵琶女是一位音乐天才,十多岁便凭着出色的演技当上了宫廷乐师,专门为皇帝及其家族演奏曲子,年老色衰之后,她被皇帝赶出皇宫,生活无着,只好沦落街头以卖唱为生,快要成乞丐了,有一位商人收留了她,她便成了商人的妻子,随商人的船只漂泊……”我非常憎恨那个皇帝:色艺俱佳的女子,被他占有一段时间以后,青春损耗,玉殒香消,便视如垃圾踢出街头。社会制度真是极端不合理。现在,我面对《琵琶行》原文,却找不到她曾服役于皇宫的证据,唯一可以牵强附会地解释的是“初为《霓裳》后《六幺》”,《霓裳》和《六幺》是宫廷乐曲,如果不是在皇宫服过役,弹这两首曲子不会那么熟练,那么有感情。但琵琶女自叙身世时并没有提过皇宫服役的历史,当然纯属子虚乌有了。
我们的《教师用书》(或原来的《教学参考书》)都有这么一套“套路”:凡是遭遇坎坷、身世凄凉的人,他们的曲折都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石壕吏》中老翁一家毁于“安史之乱”;《兵车行》送行图中的人苦于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促织》中的成名差点毁于皇宫征蟋蟀;《水浒》中林冲被逼上梁山;《孔 乙已》中孔乙已死于科举制度;祥林嫂死于“四权”绞索……这些或多或少都可以跟制度找到联系点,套路化的分析无可非议。但分析《琵琶行》也来套这道公式,就未免牵强。记得刚刚粉碎“四人帮”那几年,凡是青少年有什么行差踏错,都有叫做“受‘四人帮’流毒的影响”,现在“四人帮”已经倒台二十多年,还是有那么一些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又该把责任记给谁呢?我们打了多年的套路,实在应该改一改了。 作者邮箱: hjbcxl7293@yahoo.com.cn
标签:
教学论文
琵琶女悲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被清华破格录取的见义勇为考生学业如何?
下一篇:
诸葛亮躬耕地纷争 新版教材修订注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