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学论文
阅读:1379
标签:
教学论文
诸葛亮躬耕地纷争 新版教材修订注释
北京娱乐信报 2003-08-22 记者 刘 易
河南南阳和湖北襄樊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的争执由来已久,其中中学课本的一个注释是导火索。而记者19日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了解到,为避免进一步造成误解,新版教材中已修订了该注释。
去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23课《出师表》一文注解中,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南阳”解释为“在现在襄樊一带”。而“躬耕地”之争由来已久,南阳的卧龙岗和襄樊的隆中相距120里,都声称诸葛亮曾在本地隐居。
7月18日,襄樊某报披露了襄樊市为了使《隆中对》重返中学课本所做的种种工作。在报道中一位学生家长说:“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就不会再有襄樊、南阳之争了,毕竟教科书上已经把这事说得很明白了。”该报道被南阳媒体转载后引起强烈反响,南阳各界决定予以反击。
南阳市博物馆馆长张晓刚认为人教社的注释很不妥当,他认为,一个史学家讨论的问题,写到教科书上,无疑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南阳的师生尤其不能接受。
而襄樊市社科联主席刘克勤则认为这个问题已成定论,没必要再争论。他说:“当年国家在界定历史文化名城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南阳被评为历史文化名城是因为有武侯祠,襄樊被评为历史文化城,是因为诸葛亮故居在襄樊。”
19日下午,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位编辑告诉记者,为避免误解,人教社在去年年底之前便对教材进行了修订。
记者看到了这本尚未发行的新课本。在第23课《隆中对》中,对隆中的解释是“隆中,地名,现在湖北襄樊。”第24课《出师表》中,对南阳的解释是“南阳,地名,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在东汉时属南阳郡”。
该社编辑向记者列举了陈寿的《三国志》、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1979年版的《辞源》等史料,这些史料中均采用了“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的说法。
标签:
教学论文
诸葛亮躬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琵琶女悲剧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网友来稿)
下一篇:
透视宋恩子吴祥子的办案原则——从《茶馆》看国民的“奴性”和“主子性”(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