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904
标签:
教学论文
中西教育传统的差异
上述对中西教育传统的罗列,多少有一些简单化了的成分。因为我们无法在极有限的篇幅中再现中西教育发展的整个画卷,只能择其要者加以介绍,而正是在这种选择、甄别的过程中,一些重要的信息和材料,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是要提醒读者注意的。
就拿西方教育发展来说,它也并非始终把受教育者放在中心位置,注重教师权威的作法也是由来已久的。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教育学,大肆渲染的其实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只是这种思想自本世纪初以来,在西方的教育舞台上,似已不占主导地位。
西方教育发展史上,同样也存在着将道德观念置于教育首位的事例,不少教育家从特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出发,要求教育为维护社会的政治秩序服务。赫尔巴特就极为拥护德国封建贵族的利益,认为对于普鲁土这样的封建君主制度,只需设法维护和巩固它的秩序,而不应像法国那样给以任何破坏和改变。与他这种社会政治观直接相联,他要求教育使人具有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或报偿。他把这五种观念说成是永恒不变的美德,是“巩固世界秩序”的“永恒真理”,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养成这些品德。他提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下棗道德。”①只要在人们的头脑中树立了这些观念,任何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都不会出现。很明显,赫尔巴特所谓的“自由”、“完善”等观念,实际上就是维持和巩固当时普鲁土君主贵族统治的道德观念。他试图通过五种道德观念的传递,努力形成受教育者“完美”、“善良”的道德品质,实现文化上的控制,并进而“将世界导入正轨”。
同时,就中西教育发展历程来看,也有一些共同的东西,例如惩罚,这几乎是中西方教育都曾采取过的教育措施,都一度被视为实施教育的利器。
教育传统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传统差异是教育传统差异的根源,而教育传统又使得文化传统间的差异继续存在或强化。上述对东西方文化传统间差异的认识,虽不见得完全正确,但的确有其一定的道理,联系东西方文化间的这些区别,以上文对中西教育传统差异的分析为基础,似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中西教育传统的分野。(见表3.2)的缘由。我国的传统文化自春秋以降,几乎一直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注重调和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也一直支配着教育的实施,它所造就的重人伦及“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传统,至今在一定程度上仍钳制着我们的教育。西方教育传统以注重人的发展和人能力的培养为特征,其形成也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到中世纪的阉割人性,再到文艺复兴的反神性、倡人性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高扬人的自然本性,最后到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其间也是反反复复,多有周折。东西方教育传统不同的根源,是其文化传统间的差异,是价值观念、思想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上文在谈到东西方教育传统时,多是就其相异的方面而言的。实际上,两者间还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如在古代教育中,都过多地使用惩罚,将惩罚特别是体罚作为促使受教育者听命的主要手段。另外,作为传统,无优劣之分,好坏之别,它诞生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是一定文化积淀的产物,只有在其产生的土壤中才能判定其适宜程度。东西方教育传统在许多方面是互补的,在发展过程中,两者可以相互借鉴,不断完善。
标签:
教学论文
中西教育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引导、参与、竞争――浅析“新风岗”值周制在群体工作中应用
下一篇:
一节课中的教学事件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