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1838
标签:
作文指导
话题作文认识的误区(网友来稿)
李永葆
一、对“话题”的误解
从1998年一直到2003年,全国高考连续6年出现了话题作文。《考试说明》中明确降低了审题的标准,淡化了审题的意识,而且“话题”作文也的确只需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这使得一部分师生误认为,再也不必强调审题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从每年的高考评卷中,我们不难发现,高考作文虽然降低了难度,尽管不断地强调其开放性和创新性,但我们也应该清楚,降低难度并不是没有难度,强调开放、创新也并不是不要限制和约束。目前的这个难度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也是不低的,很多考生的作文突破不了45分就是很好的例证。这里所说的降低了难度,也只能说是它所做的限制更明确,避免了考生瞎猜胡侃,使他们在考场上有更多时间来构思、写作,使他们的写作水平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但许多考生并不注重这个。比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中,提示语标识得非常清楚: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提示提如此明白,出题者几乎要替考生作文了,但许多考生全然不顾这些提示,不分青红皂白,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住只鳞片爪,在文章中大谈特谈感情是人类特有的美好的情感,大肆渲染父子、母子深厚的感情;大谈理智是最崇高的人格,认识是我们揭开大自然奥秘的金钥匙等等。实际上,只要对文题稍加分析就很容易抓住要点,避免误入岐途。既然题目明确说了“听到类似的故事”或“相反的情况”最起码应该写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者相反的故事。但遗憾的是也有考生连这一点也做不到,下笔千言,而离题万里。另外,题目中还有更明确的限制:“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也明确了要求考要就“感情的亲疏远近”与“认知的正误深浅”两者的关系展开来谈,更何况还有一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的考生大都上了12年的学,这句话应该不难理解吧。结果同样让人失望,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只抓住了这两者之中的一方面中的一部分来谈,结果文章被判为三类甚至更低。所以,我们要走出这个误区,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提示语的意思,严格按照提示语的要求来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
二、对“不限文体”的误解
许多考生认为“不限文体”就是可以随便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成什么样子就写成什么样子。于是出现了许多“四不象”的文章:议论文中出现了大段大段的记叙性文字,议论文的开头、结尾,记叙文的“身”。或者记叙文中插入比记叙性文字多得多的议论,或者把本来很短的一段话分成若干个句子,写成样子很象诗的分行散文。这也是对“文体不限”的误解。“文体不限”只是相对于前些年的高考中有时明确规定“写一篇议论文”或“写一篇记叙文”而言的,它的意思是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种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你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散文或散文诗,也可以写记叙与议论融合的随笔,当然也可以写议论与文学联姻的杂感,或者干脆写小说、话剧、诗歌等。但这些毕竟是文章体裁。假如不考虑这些,随便用一幅画来代替文章,或者像做数学题一样,简单开列一些观点,堆积一些材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地来几条,那还谈什么章法美,结构美呢?
三、对“发展”的误解
有许多师生认为作文,只要抓住了“发展”就抓住了一切,就可以稳操胜券了,所以他们在平时的训练中狠抓“发展”,忽视“基础”。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这也正像盖高楼大厦一样,没有坚实的基础,再富丽堂皇的高楼,也只能是个花架子,是经不起任何“推敲”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倒塌”。因为任何一个有见地的阅卷老师都不会喜欢没有内容的文章。况且,从评卷的实际情况来看,“发展”的得分是以“基础等级”为基础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依赖于“基础等级”的,没有良好的“内容”和“表达”,“发展”便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我国五代时期的文章音韵不可谓不美,词藻不可谓不华丽,但我们现在还有几个人知道它?而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者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的文章却直到现在仍为人称道,为什么?因为他们讲究文章的实用,讲究文章内容的充实,亦即他们所说的“文以载道”。这种文风我们现在也应该发扬光大的。所以,我们现在还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抓起,丰富自己文章的内容,准确的表达题意的需要,先让自己的文章合乎基本的要求,再在此基础上锤炼文章的语言,再去追求“发展”。这是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的,也是每一个习作者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对创新的误解
“创新”从字面讲就是制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高考作文的有这样的要求是要求考生写出有一定的个性的文章,使现在高考作文中“千人一面”甚至“万人一面”的状况有所改观,并不是说要考生“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文体”,或者写出一篇前所未有的内容奇异的的新文章。但现实是,许多考生,或者说也有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看法。这种看法其实是错误的,也是不现实的。看法的错误主要是指他们误解的“创新”的现实意义,它要求我们立足现实,写出新意,充分展示个性。所谓“不现实”主要的意思是说,我们的高生中的多数还不具备创造新文体,创建新流派、创造新风格的能力。不但他们不能,就连我国的大专家、大学者、大文豪,又有几个能呢?能从平庸中显示出新意,能从相同的颜面中展示出稍显突出的个性已经难能可贵了。
从每年的高考试卷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所谓“创新”的文章,这些文章奇异、怪诞得真是可以。有为希特勒大唱赞歌的,说什么没有希特勒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现代的技术革命,也就不可能有现代高科技出现;有的为汪精卫涂脂抹粉,说什么,没有汪精卫中国会灭亡得更快,中国的文物会遭到更严重的破破坏。也有的同学甚至写到让人畜杂交,生出“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超人,生出“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的人,甚至于什么都不吃就能生产我们想要的任何东西。道德的不健康,科学理念的丧失,使得许多文章难以卒读。这不叫创新,这充其量只能叫亵渎历史,亵渎科学。这样的“创新”我看还是不要罢。
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为了发展我们健康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我们还是实在一点吧。直白地说,为了能在高考中多得一些分数,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写吧。走出这些误区,你也许能更快地获得大学的入门证。
浅陋之见,不成体统,诸位不妨一笑。
作者邮箱: lybzjr@163.com
标签:
作文指导
话题作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秋天(网友来稿)
下一篇:
《祭十二郎文》情感探幽(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