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3043
标签:
教师随笔
政途多失意 悲愤出奇文----中国古代被贬文学初探(网友来稿)
安徽省当涂一中 陈帆 邮编243100 电话0555---6726918
大凡有才华的人,都有点清高孤傲,卓然不群。而大凡有点清高孤傲,卓然不群的人,总不会见容于当权者,他们或被贬斥,或被杀戮。因此他们都有身世浮沉,怀才不遇之感。他们文学的顶峰就出现在他们被贬的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文学最有意义的一部分,就是这些怀才不遇的被贬斥者的文学。这类文学源远流长,最早的可上溯到战国时期的屈原赋《离骚》。我们姑且称之为“被贬文学”。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类文学的特色。
(一)被贬 或忧民疾苦,政见不合;或待遇不公,才高遭妒。但是,他们都是中国古代文人中的脊梁,始终代表着文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均名列唐宋八大家,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人说韩愈是“以文为诗”。他们也都有同样的被贬经历。
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韩愈任监察御史期间,因天旱人饥,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役,租税,被贬为阳山令;唐宪宗元和14年(公元819年)唐宪宗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回宫供奉,韩愈上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力谏,几招杀身之祸,后经友人鼎力营救,被贬为潮州刺史。
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是王叔文革新运动的支持者,“后因用事者得罪” 俱被贬。史称“八司马事件”。他们中的有些人出身贫寒,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深刻的了解,比如白居易少年时期家境穷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社会现实和个人见闻使他立志要“为民请命”。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他早就写成了《策论》75篇,向朝廷提出了改革意见,这些都像弩箭,直刺社会的黑暗,也刺痛了权贵们的心,为他后来的被贬埋下了祸根。
才高遭妒的代表是屈原,他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列传》。如此势必招致奸佞小人的嫉妒,尤以上官大夫为甚,几经他在楚怀王,楚顷襄王面前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屈原终被贬斥。另一方面,他又卓然不群,遗世独立,“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在那样一个“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以称恶”的社会中,他又怎能不被贬呢?
与屈原同样被贬的还有汉代的贾谊,他也很有政治才能,二十二岁就被召为博士,提出了许多改革政治的建议,深得汉文帝赏识。但也引起了当时掌权的周勃,灌婴等的强烈不满,他们在汉文帝面前说他坏话,使贾谊终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在过湘水时,他写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赋》。
(二)被贬文学的内容
1, 写自然山水风景,联系自身遭遇,移情于景
这一类当以柳宗元为代表,他被贬到永州期间,写下了一组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名篇,合称《永州八记》。小丘,小石潭,小石城山,一个个被遗弃于荒远之地的优美风景,在他的笔下被描写得那样地美。而我们看来,景物的美无疑是暗喻他自己才华的高;景点的无人到,被人遗弃,实际上暗喻他自己屡遭贬斥,
怀才不遇;而景物寂寥,冷清的环境气氛正是他自己内心孤寂,抑郁,悲愤,忧伤心情的曲折反映。这正是“写景抒情,景人合一”法的运用。
到《钴坶潭西小丘记》结尾,这种手法运用更明显;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湖,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同情小丘被人遗弃的不幸遭遇,明显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屡早贬斥的沉重心情。
再如《小石城山记》结尾:
“又怪其(造物者)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这里明显表达了对造物者的怨恨心情。
以上是他的《永州八记》,在他的七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也有描写:“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纹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风雨中的芙蓉,薜荔不正是政治风雨中屡遭摧残的诗人自身形象吗?九曲回肠的江流也正是诗人内心的愁肠百结。移情于景,景人合一。
韩愈也有这方面的名作,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左迁途中的景物描写“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蓝田关前,大雪封路,诗人频频回首,举步唯艰。对家乡,对朝廷无限留恋,此时连马也通人意,不愿前行,而诗人的愁情更是可想而知了。
2 咏史抒怀,发思古之幽情。被贬后,他们从历史中寻找古人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借咏史怀古,委婉向朝廷表达渴望再度被起用的心情。
李白天宝年间,因被友人荐,应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他终恃才放旷,侮弄宦官高力士,得罪宠妃杨玉环,被排斥而逐出长安,心情无比沉痛,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写出了这样的诗句“---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也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谢将军,东晋人,谢尚,曾镇守牛渚,秋夜泛舟赏月,听到袁宏在船上吟咏自己的作品,大力赞赏,袁宏从此声名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李白在此借咏史感叹自己无人赏识,怀才不遇。
同是唐代文人的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天宝进士,因刚而犯上,曾两度被贬。他借吊贾谊,感怀自己的身世,写了《长沙过贾谊宅》“---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将自己与贾谊
遭贬的共同遭遇联系起来,眼中景物也充满凄凉,寥落之情,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很难说是写贾谊,还是写自己了。有意思的是,刘长卿吊贾谊,而贾谊却吊屈原,写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赋》。
无独有偶,宋代的苏轼也一生屡遭贬斥,他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到黄州。在他谪居黄州时,写下了他的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借怀古抒发自己政途失意的悲伤,和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词中写周公瑾的英雄形象,曾羡煞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如此的一代英雄周公瑾,是因为深得明主孙权的信任,怀才得遇,一展身手。可如今自己呢?屡早贬斥,一生浮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功业未成,头发已白,岂不令人悲叹。
展开全文阅读
3 以男女之爱喻君臣之情,善写香草,美人之类。以屈原为代表。
先来看他的《湘夫人》中的一段:“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
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白蘩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瑗。”湘夫人与湘君的思念之情是那样的令人感动,可这里的美人相召,佳期有约。实际上都是被贬之人对君主重召的期盼,不能仅仅理解为男女之爱。
同样在抒情长诗《离骚》中,也有大量的篇幅关于男女之爱的描写。“吾令丰隆桀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骧以结言兮,吾令謇蹇修以为理。”结果,宓妃“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再去“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 之佚女,---新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凤凰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最后又去“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这里与宓妃,与有 之佚女,与有虞之二姚的辛弃疾,对她们的朝思暮想,热烈追求。均可理解为对楚王的思念,对被重召的期盼。
被贬以后写男女之情,喻君臣之谊的,我们还要提到宋代的辛弃疾,他应该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成就,他集文韬武略于一身,力主抗金,可是不为朝廷所容,43岁后就被罢职闲居,在他的《摸鱼儿》(淳熙已亥)一词中有生动的描写“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文选--长门赋序》中说,汉武帝妻子陈皇后失宠后,住在长门宫,以百金请司马相如写了一篇《长门赋》,汉武帝读了之后,很受感动,陈皇后因此又得宠。豪放词派的辛弃疾也写这种男女之情,在这里正是表达自己对皇上,对朝廷的期盼。
(三)关于中国古代被贬文学的几点思考:
1 一部被贬文学就是一部血泪文学,里面满含着被贬文人的血泪。山水之乐,暂时的表面之乐,都无法掩盖他们内心被贬的忧郁和凄苦。
白居易被贬江州,送客湓浦口,听琵琶女的演奏及她的自叙身世,始觉有贬谪意。遂写成长篇叙事诗《琵琶行》表面写琵琶女,但重点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上。琵琶女生活的不幸正好与作者宦途失意相和相合,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不幸者悲惨命运的倾诉,失意者宦海沉浮的感慨。这一切借描写琵琶女的演奏,全部倾泻无余。同是琵琶女的演奏,为什么“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呢?那是因为琵琶声使白居易深感自己被贬,谪居偏僻之地的痛楚。
更有甚者,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竟然想到了死“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心情抑郁,悲伤到了极点。
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描写了那么多的优美风景,可他最终感受到的还是无边的凄凉和悲伤。这种抑郁的心情一般都注定他们不会长寿。柳宗元四十七岁卒,而韩愈更糟,“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2 一部被贬文学就是一部愚昧的忠君文学。
尽管被贬文学中充满了哀怨凄苦,尽管被贬文人们也知道造成他们悲剧的根源是封建帝王,可他们的作品中好象都有意识地避开这一点,这一方面是由于残酷的封建统治。但另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愚忠思想也起了极大的禁锢作用,“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皇帝杀我们的头了,我们
还得山呼万岁,谢主隆恩。何况是被贬一把呢!
屈原被流放,尽管他也知道“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反信谗而齐怒”。可是他又呼天抢地地发誓“指九天以为证兮,夫唯灵修之故也”。他仍然幻想着有朝一日为楚王尽力,可楚王又数次地伤害了他,他最后只好发出感叹“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韩愈尽管抑郁,消沉到想到了死的地步,可在他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仍然喋喋不休地说“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不忘向皇帝效忠,被贬不足惜,死也不足惜,只是想竭尽全力,为皇上兴利除弊,巩固统治。
王昌龄屡遭贬斥,曾被贬到“过五溪”的龙标,做龙标尉。他也没忘向亲友,同时也是向皇上表明清白,《芙蓉楼送辛渐》中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片冰心在玉壶”证明自己行径光明,胸怀磊落。
最有意思的是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仙,被贬后他虽较为旷达,借酒消愁,放浪形骸,可他也在《行路难》这样的诗中委婉表达自己再度为朝廷出力的愿望“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里连用两个典故,传说姜尚闲来垂钓,后被周文王任用,伊尹将受商汤任用时,梦乘船过日边,二人后来都成就了大业。用典的目的无疑是向唐皇表效忠之心,和再度被起用的期盼。
3 悲愤出奇文 但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作品中的情调也各不相同
正是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造就了他们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司马迁早就指出了这一点“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但需要指出的是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作品中的情调也各不相同。
刘禹锡,苏轼应为一派,他们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被贬斥击倒,表现出旷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苏轼的词中总有一个“从想不开到想开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就是受了优美景物的感染与启示,仔细看看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记承天寺夜游》《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等,都是这么个思路。都是一开始忧愤难解,辗转难眠,而后来见到了一个优美的景物,受到感染,摈弃了一切尘累,恢复了内心的淡泊与宁静。刘禹锡也是如此,被贬后还能在《秋词》中唱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昂扬的励志高歌,实在难得。
同他们相比,屈原,韩愈。柳宗元,贾谊等应属于另一类,他们个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几乎承受不了被贬的打击,心情太过抑郁,悲伤。以贾谊为代表。苏轼在他的《贾谊论》就指出了这一点“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也不善处穷者也”,“不用则忧伤并沮,不能复振”。究其原因都是缺乏心理承受能力,
缺乏逆境适应能力。柳宗元笔下的优美风物,给人最后的感受还是太过凄凉,不像苏轼笔下的景物那样令人陶醉就是这个原因。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被贬文学研究的初步探讨,这个专题很大,内容也很复杂。观点若有偏颇,恳请指正。这里权当提出一个课题,愿意向有兴趣的同仁多多请教。
安徽省当涂一中 陈帆 邮编243100 电话0555---6726918
2003年9月
作者邮箱: fcr32003@yahoo.com.cn
标签:
教师随笔
政途多失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感悟)(网友来稿)
下一篇:
语文教学与情感因素浅谈(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