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541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与情感因素浅谈(网友来稿)
武汉市第十七中学 明凤萍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和接收过程,它也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过程。情感的把握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调整情绪 公平博爱 情感共鸣
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比具有强烈而突出的情感性。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后,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写出有感情的文章。但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却太注重理性分析和追求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语文教学枯燥无味,死水一潭。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黑格尔也说过:“没有人的情感,任何伟大的东西都不可能产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最大程度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让人在最佳状态下理解和掌握知识。良好的情感体验会促使知识的掌握,而知识的积累无疑会使良好的情感程度加深。语文又是一门典型的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所以,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积极调整教师情绪
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必须建立在教师积极的情感基础上。而情绪的表现又是情感交流的基础,它借助面部表情、动作姿态、语音语调等参与交流过程中,因而也常常对他人起着激励或阻抑作用。尤其在语文课堂上,学生需要更多的情感调动,教师的情绪就显得很重要,因为情绪具有显著的感染性特点,教师通过情绪的感染,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会引起他们的模仿或重复进行这一类行为和活动。教师以快乐的心情走进课堂,这种快乐也会带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学生听课情绪也会为之一振,产生愉悦激奋感,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和热烈的情绪去听课,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教学就会出现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也会比平时高出许多。反之,教师走进教室时,无精打采,有气无力,上课时面无表情,冷漠麻木,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甚至昏昏欲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不喜欢老师那种毫无热情的表现,因为这里面隐藏着教师对学生的力量缺乏信心的因素。”所以,教师课堂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气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情绪失控,动辄发火,或者把自己在课外产生的情绪迁怒、发泄到学生身上,那么课堂上就更不可能出现良好的学习氛围,充满火药味的气氛只能窒息学生智慧的火花。同时,教师的情绪不稳定,就不可能很好地将作者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就难以与作者的情感同步,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了。特别是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而灰心时,教师的冷面孔只能制造恐惧与过度紧张的情绪气氛,给学生增添失败感。如果教师以克服困难的乐观情绪去启发和感染学生,就会使他们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摆脱由学习障碍造成的消极情绪。
二、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人格上的平等是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事实证明:学生对教师给予的态度都非常敏感,他们最不喜欢老师厚此薄彼,即对学生有亲疏、贵贱之分,不能公正地对待他们的言行。而不喜欢这个老师,往往也学不好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可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明显的偏爱与歧视,对违反纪律的优生或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的说几句;而对同样违纪的差生则是冷嘲热讽,甚至加以体罚。提问时,往往把目光停留在几个优生上,对一些中、差生则不理不睬,即使有时点他们起来也不是耐心耐烦,往往不等他们把话说完或在他们不会回答时也不想多提示就让他们坐下,认为让他们回答问题是浪费时间,耽误了教学进度。唯一对他们表示特别关心的时候恐怕是讲公开课时,因为这时多提问他们一来表明老师照顾到全体,没有忽视差生,大部分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二来表明老师善于启发学生,学生由开始的不会答或答错了到在老师的启发下能非常准确地回答出来。这些学生实际成了老师上课的道具,他们没有得到老师的尊重,过后又成了被遗忘的群体。他们感到自己被冷落,在情感上与老师拉开了距离,学习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抵触厌学情绪油然而生。教师照顾了少数,却打击了一大片,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敬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往往对其所讲的内容心不在焉,甚至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也不高,反之,则爱屋及乌。尽管教师作为人,在生活中,往往有个人的偏好,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装有全体学生,有博爱之心,要成为真正普照的“太阳”,而不是“爝火”,让每位学生感到他们时时都在被关注,处处都能受到公平地对待。特别是启发差生答题时,更要显示自己的耐心、诚心,很多差生怕回答错误而被大家笑话,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大声流利的说出,而是干脆不答或边吞吞吐吐地说边感觉老师的反应。如果老师这时对他们的回答多肯定,鼓励他们大胆地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就可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与兴趣,点燃他们埋藏在内心的火种,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大大提高。
三、努力唤起情感共鸣
语文教学不单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语文教材中的几乎每一篇文章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小说情、诗歌情、戏剧情、散文情,无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讴歌,对正义的弘扬,对邪恶的鞭挞……作为教师,不仅要发掘和运用教学内容已包含的情感因素,也应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情感化处理,创设情感氛围,先入情,再动情,最后移情,用自己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也就是用教师之情去打动学生之情再去体验文章之情。这样,教师情、学生情、文章情三者和谐统一时,就能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把握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努力寻找文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触发点,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声调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采用诵读品味、情境再现、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比如讲《渔歌子》时,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声情并茂的朗读,边发挥想象,在脑中描绘青山、绿水、白鹭、红花、垂钓等美景。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感染,再进一步结合教师的讲解感受人物内心情感的流动,借此体会隐者恬然安适的情趣。
展开全文阅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情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作用于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感情,又可以引起学生欢乐、愤怒、感动、同情等体验,使课堂活起来,并洋溢着“情”的氛围。
作者邮箱: mfp_680923@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政途多失意 悲愤出奇文----中国古代被贬文学初探(网友来稿)
下一篇:
《海燕》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