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867
标签:
教学论文
淡妆浓墨总相宜——对语文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网友来稿)
日照一中退休教师 包为业
[摘要] 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因而应该百花齐放,应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豪放、婉约各有千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欲把教法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教学方法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人格的魅力。
[关键词] 教学有方 教无定法 淡妆浓抹总相宜 教师人格的魅力
(我在1998年写过一篇短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法》,发表在1999年
《中小学教育研究》创刊号上。本文是在那篇短文的基础上加工修改而成。)
最近,集中听了一部分青年教师的课。在交谈中,不少老师对教学方法很感兴趣,希望听课者能给以具体的指导。为此我想就教学方法、主要是语文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内容是本,方法是末。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逐末。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的两个方面。但教学内容才是本,教学方法只是末,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内容!所以,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逐末!
首先,要把课文吃透,从微观上把握教材。这里有三个要求是必须做到的:第一是“准”。绝对不能出知识性的错误!也不应给学生似是而非或有争议的东西。第二是“广”。课文 涉及到的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乃至文化知识,教师都要尽可能熟悉。第三是“深”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深入浅出。。进而还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有关文件,从宏观上驾驭教材,既熟悉本课的教学目标,又了解本课内容在全高中阶段、本学期所占的地位 ,从而做到总览全局。
《读者》上有一篇文章《讲台上的名家风采》,其中举到几位大师在课堂上几乎无“方法”可言,但凭着他们渊博的学识,却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章太炎先生讲课口齿不清,且爱随意发挥,漫无层次,有时甚至误拿烟卷在黑板上写字,惹得哄堂大笑。但慕名而来者甚众,且不乏忠实听众。鲁迅等人就坚持听完了《说文解字》,并以有“吾师太炎”而自豪。
(当然,中学生有中学生的特点,本文不再赘述)。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一阵风,不能搞形式主义。
我常说“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法。”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特别是语文教学,因而应该百花齐放,应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应该允许各种不同、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坛上异彩纷呈。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有名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既然是农业,就不能像工厂里生产的产品那样一模一样,就应该像农业那样提倡多样化,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势利导,而不能揠苗助长,更不能强制种植。但多年来,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单一化、概念化、程式化等形式主义的倾向,一直束缚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建国之初,一切都学习“苏联老大哥”,教育学是凯洛夫的一统天下,语文教学则全面推广《红领巾》教学法。1958年以后,由于政治的原因,语文教学从内容到方法完全都变成了空头的政治说教。1963年虽然进行了一次拨乱反正,但只有短短的三年,空前的浩劫便开始了。1978年,特别是1980年以后迎来了语文教学的春天,语文教改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但是,形式主义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各种“风”仍不断的袭击着语文教坛。有的甚至用各种带强制性的手段提倡和推广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我不否认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这些方法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样不顾主、客观条件一阵风刮过去,其他教师只好亦步亦趋的机械的模仿。结果出现了许多多不伦不类的尴尬局面。毛主席说,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的语文教法改革为什么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呢?
三、教学方法改革要扬长避短,因人制宜。
在教师职务评聘工作中对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业务条件中明确规定“教学方法有独到之处,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自古以来,凡是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季羡林教授说:“仅就唐宋八大家而论,从风格上来看,在唐代,韩是韩,柳是柳,明眼人一看便知,决不会混淆。在宋,欧是欧,苏是苏,王是王,曾是曾,泾渭分明,也决不会混淆……”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接触较多的现代作家中,鲁迅和朱自清的风格绝然不同,赵树理和孙犁也是风格迥异。教学既然是艺术,就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不同的教师就会有不同的风格。于猗和钱梦龙两位老师在中学语文界都是有口皆碑的,虽然我没有听过他们的课,但我敢肯定的说他两人的教学风格绝对不会一样。同一篇课文他们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上出两种形式虽然不同但都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很好的课。前文提到《讲台上的名家风采》里说梁启超先生“有时讲课讲到紧要处,便成为表演,手舞足蹈,情不自已,或掩面,或顿足,或狂笑,或叹息。讲到欢乐处则大笑而声震屋梁,讲到悲伤处则痛哭而涕泗滂沱。”而沈从文先生则“讲话声音小,湘西口音重,学生很不好懂,而且讲课没有讲义,毫无系统,只是即兴的漫谈,类似聊天。”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妙处。就像古代的十八般兵刃各有各的长处一样,关云长凭他的青龙偃月刀能过五关斩六将,张翼德靠他的丈八点钢矛可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果要张飞换他二哥的青龙偃月刀他肯定会厉声大喝的。反之如果有人强迫李逵改用丈八点钢矛,他很可能要抡起板斧来骂“鸟”。
总而言之,豪放、婉约各有千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一个教师使用什么教学方法,要根据各方面的情况,但首先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每个
人都要有自知之明,然后权衡利弊、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大家知道朱自清先生大学毕业后就作了一段中学国文教员。他是如何上课的,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但他利用自己的长处为学生写了许多范文(如我们熟悉的《春》、《绿》等)引导一大批青年走上了文学道路,却应引起我们的深思。有的老师善于朗诵,他就充分利用这一特长,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当中领悟课文。总之,教育既然是“农业”,那么,能种粮的就种粮,能种菜的则种菜,何必一定要“以粮为纲”呢?
展开全文阅读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潜移默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就说明教育是带有战略性的。那些鼠目寸光的政客往往只注意眼前的所谓“政绩”,是不会重视教育的;只有具有远见卓识的的政治家才会重视教育。语文教学则更不能“速成”,只能是“润物细无声”。无论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还是道德情操的熏陶,都只能在潜移默化中慢慢进行。有些学校,为了检测某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常常在听课之后立即进行“考试验收”;也有的学校,在总结某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时,常说实行某种教法之后教学成绩立即有如何明显的提高等等。这在有些学科的某些部分也许是可行的,但在语文教学中,除了简单的知识传授以外,其他,如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情操的陶冶……都是不可能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先生当年就曾形象的批评过这种现象:“今天吃了西红柿,明天就要人家脸便红。”“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立竿见影”,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这个可怕的毒瘤对语文教学、乃至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而且是极其深远的,必须经过长时期的努力才能逐步消除。
五、教学方法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人格的魅力。
政治家可以凭借自己人格的魅力处理棘手的政治问题,外交家可以凭借人格的魅力在外交谈判中化险为夷。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也可以凭借自己人格的魅力征服学生,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需要,达到主、客观的统一,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个教师的良好的素质和师德修养,就能形成一种人格的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从而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尊重、爱戴一个教师的时候,他会视老师为父母、为兄长、为良师益友,老师讲的他爱听,老师问的他爱思考,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会主动完成,老师的要求他都努力去做到。甚至,老师的一举一动他都会模仿。这样,在课堂内外师生就会配合默契,甚至可以达到“颐指气使”。这样教师就取得了主动权,就像一个常胜将军一样,得心应手的去指挥一个个战役。顺利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纵横捭阖,常常会有课前预想不到的效果;即使出现预想不到的情况,教师也能有“回天之力”,化险为夷,变被动为主动。
本文开头就强调“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但作为普通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改革,我们基本上无能为力,或者是力不从心,我们甚至只能“削足适履”。但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我们却可以任意驰骋。在这个广阔天地里,我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教学对象的不同,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师自身素质的不同与处理方法的不同,会演绎出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风景”(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方仁工语)。就象一个高明的导演,面对同一剧本、在同一舞台上却可以导出风格迥异的有声有色的戏剧一样。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语文教坛将会出现一个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新局面。
最后,我想“活剥”苏轼的两句诗,作为本文的结束:
“欲把教法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邮箱: baoweiye66@yahoo.com.cn
标签:
教学论文
淡妆浓墨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年轻星宿爆炸之谜---重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