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209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教学片断(教师中心稿)


吕驾宇  作于 2003年11月13日 

 

教学目标(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介绍作家   

   2002年“感动中国”侯选人。原因在于他在过去一年发表的一组散文《病隙碎笔》。作者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时间写点文字。”这组散文写于作者在患了肾衰竭后生活于一个又一个的手术之间。而在两个手术间的那一段空隙,是作者清醒的,真正能控制自己大脑的时段,于是他写下了一些文字,关于生活,关于命运。 

  2、《命若琴弦》   首先请学生畅谈命与琴弦这本体与喻体间的相似点。然后介绍情节:关于两个瞎子在思考如何活下去的问题:生命只有如同琴弦般蹦紧了,才能弹奏出动听的音乐。就如同瞎子必须给自己设定一个弹断一千根琴弦的目标就能看到光明一般。 

   明确:瞎子的选择其实也代表了作家本人的思考——面对厄运,人该怎样活下去。   

    作者的思考是怎样来呢?这就是《我与地坛》这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   

    二、1、问,作者在文章中交代了“我与地坛”的关系,请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明确:宿命。    

     2、如何理解这之间的宿命,请从课文中找   A、搬家   B、课文对地坛的第一次描写   问,这描写写出了地坛什么特征   明确|曾经辉煌,却已经衰败   这和作者有什么关系?   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纪突然断了腿。   两者在情感上相契合。所以这之后的十五年作者再也没有离开过。   

     3、问,作者在地坛里干什么?   思考   问:思考什么东西?   怎样死以及怎样活   问,作者先思考什么   死   问,为什么有这个转变,请在课文中找答案   明确:作者对地坛第二处描写。   问:这处描写写出了地坛什么特征?   通过对虫,草木等被一般人忽视的事物的描写,写出了地坛虽然荒芜却不衰败。   ——地坛如此,所以人也该如此,所以作者开始好好思考如何活的问题。   问,请找出作者第三处描写地坛的段落,并思考这一处描写与前两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大致是:虽然衰败,但这一处的描写更强调了可以战胜衰败。之所以不同,在于作者这时候已经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并且已经有了战胜挫折的信心。      以上都可以体现作者与地坛宿命的关系。      (随便回忆,未加整理,便于自己记忆而已)   下略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我与地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博罗华侨中学文言文专题教案(网友来稿)
下一篇:上海特级教师年薪达十万 还需签订承诺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