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学论文
阅读:1531
标签:
教学论文
七嘴八舌话教师走穴
http://www.nen.com.cn 2003-11-19 10:20:02 东北新闻网
据报道,在贵阳市,教师在校外开辟“地下课堂”,利用课余时间为有需要的学生补课,在各中小学校已是公开的秘密,多数学生家长对此十分反感,但又无可奈何。11月18日《广州日报》
正□徐林生
给点宽容
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应理性看待这种现象,给教师“走穴”多一点宽容。
教师“走穴”,其实就是兼职第二职业。从有关报道看,贵阳教师开辟的“地下课堂”,并没有强迫本校或别校学生参加。而且,他们凭的是自己的学识专长,利用的是课余时间,且又付出了劳动,按照多劳多得的社会分配原则,比别的教师额外付出了许多劳动,多赚点又有何不妥呢?
其实,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在原则上,国家并不禁止绝大多数行业的劳动者个人合法从事第二职业。而事实上,兼职“走穴”早已成了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大学教师、科技工作者、各式文体明星等等,兼职赚外快的人不在少数,在城市中有两份甚至三份工作的人也为数不少。
人们对社会上各式各样的“走穴”现象,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而对中小学教师“走穴”却缺少应有的宽容,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难道教师到街头兼职“练摊”赚外快才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吗?
反□严阳
你给我停
教师“走穴”有违师德,有损教师形象,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家长的经济负担,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予以喝止。
作为老师们最热衷的“走穴”方式———组织本班学生补课,并据此收取补课费,是非常荒唐的。因为假如说你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缺漏,需要通过“补课”的方式予以弥补,那么,说明你的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存在着问题———这是你做教师的工作的严重失职。退一步讲,假如需要通过补课的方式加以弥补,你也没有任何理由收取相关费用。
教师“走穴”的另一种形式,某些教师利用名师、名校的效应,利用双休日及其他节假日,通过异地搞“讲座”的方式,收取高额“听课费”的做法,更是与教师的职业道德相悖。
对于那些重点中小学的老师,尤其是那些已经戴上了名师桂冠的老师来说,他们的物质待遇客观地讲,应该称是非常不错的了。然而,与我们的物质待遇极大地得到提高的同时,我们的职业道德水平或者称师德修养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点□石敬涛
宜疏不宜堵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正是在教师和家长之间一种对称性的、大面积的社会性市场需求,使这种“走穴”行为走向几近泛滥之势,并形成了一个“课内不足课外补”的恶性循环怪圈。
针对目前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混乱局面,是“疏”,还是“堵”?在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在供与需的矛盾之中,在现实条件之下,如何能寻求一个成熟可行之策来破解这种尴尬局面呢?
对于此,笔者想起一个故事:世界著名软件公司总裁王家廉在哥伦比亚大学任程序员期间,学生们总对校园草坪中“请勿践踏”的警告标牌熟视无睹。为此,园丁向校长告状。校长问道:“学生们为什么要穿越草坪?”园丁老老实实回答:“那是他们上课的必经之路。”校长笑着说:“那就在草坪中铺一条步行道吧。”
“有偿家教”这块“草坪”现在缺乏的其实就是一条“步行道”———规则!因此,从制度和管理上着手,管理运作、规范秩序、制定规则是关键。
( 沈阳今报 徐林生 )
标签:
教学论文
七嘴八舌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重新整合习题 提高教学效率(网友来稿)
下一篇:
“人格变态”不容忽视 专家吁增社会工作者干预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