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246  
标签:教学论文
慢谈语文教育与国民素质——慢谈语文教育与国民素质(网友来稿)
翟玉泉  

内容提要:

 1、国民素质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2、国民素质的方方面面。

3、语文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4、目前语文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

5、如何发挥语文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正文:

        人的大脑是用来干啥的?可能有人要说,这个问题如此简单,哪还用问!连小孩也能回答:没有大脑,人还能活吗?大脑是用来指挥人行动的,大脑是用来装知识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人的大脑无论有多大的容量,终究是有限的。当今世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世界瞬息万变。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科学知识总量每隔二至三年就翻一番。以有限的大脑容量去装无限发展的知识,岂不出现“知识爆炸”!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充满更加激烈的竞争的社会,竞争的特点是人才的竞争、国民素质的竞争。一个国家、民族要立于世界竞争的不败之地,靠的是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和富于竞争力的国民素质。目前,我国国民素质如何呢?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二000年“国际竞争力报告”表明:中国的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排名在逐年下滑—国民素质由一九九八年的第二十四位滑至第二十九位;科学技术由第十三位滑至第二十八位;国际竞争力由第二十四位滑至第三十一位。国内无数事实更反映了我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崇洋媚外等落后思想在国民中大有市场,官本位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如此等等,严重影响改革开放的进程,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面对下滑的国民素质,我们唯一的选择是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才能使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特别 是爱国主义思想、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意识、竞争意识等,在国民素质中占着主导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在国际竞争 中的成败。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并不悠久的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等事实,在一定意义 上说就是爱国主义的胜利。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新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都是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完成的,靠的是什么?主要是科学精神和竞争意识。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屹力于世界民族之列,并且更加豪迈地奔向世界,是因为我们有大批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爱祖国、富有进取精神和科学精神。

        国民素质的提高要靠教育,这是不争的事实。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校,语文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工具性质决定了它在 国民素质 教育中的基础 地位,加上语文的民族性和阶级性,更决定了语文 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任何文化和科学,都必须以语文为载体 靠语文来表达和传播,这就决定了语文的基础地位。语言文字是各民族特有的,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载体 ,语言文字的兴亡是民族兴亡的重要标志。历史上的多次战争都涉及到保卫民族语言的战争,这说明语文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中语文教育 。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时至今日,素质教育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素质教育仍然是一些学校装点门面的东西,实则仍然是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据笔者了解,许多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仍然热衷于对文章进行肢解式、注释式的分析,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死记硬背词句含义,而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更忽视了对文章的人文精神的把握;作文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热衷于学生对技巧的把握,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 —社会生活和真情实感,造成无病呻吟、千人一面的结果,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另一个特别突出的现象是,学生因为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了“应试情结”、知识面狭窄。据报载,一位考取清华大学的学生竟然写了一本关于“综合”考试的辅导书—《“3+X”开始了—和学弟学妹谈谈新高考》;记者在重庆作了一次调查,去年国庆长假期间逛书店,百分之八十选择了与应试教育休戚相关的教辅书;北京相关机构的专项调查也显示,北京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平均百分之九十为教辅读物。笔者还发现,载有高考中考复习题、模拟题的全国大报《语文报》更是在中学校园畅销。可见,应试教育严重毒害了学生心灵,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正是因为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尤其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试教育严重地阻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以至出现了众人指斥语文教育之罪的事情,北京师大刘锡庆教授撰文指出“语文教育非改不可”。当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在全国全面推开,语文教育如何发挥自己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呢?笔者认为,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必须重新认识语文“工具”论,给语文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位置正位,这是发挥语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的前提和基础。落后的行为是落后的观念的折射,正确的实践离不开正确的理论作指导。语文教育的种种弊端正是人们对语文的“工具”性质认识上的偏差造成的,因此,改革语文教育,首先必须对语文“工具”论进行重新认识,恢复它的本来面目。语文从它产生那天开始,就担负着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作用,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每个社会成员运用语言,无不表现出他的主体精神,并总是企图用这种精神去影响其他社会成员。人世间的真善美正是通过语言文字,通过语文载体而不断地积淀、升华,也不断传递给一代一代的,也通过语言文字鞭挞假恶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文精神”。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也是承载文化和匡正人本的工具。

        第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始终是语文教育的重头戏、主旋律。古人早就说过,“文以载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道”就是思想品德,传“道”是教师的首要作用。古人也有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语文教育第一位的优良传统,教育家孔子对弟子的教育是这一传统的最好代表。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而思想品质是人的灵魂,人们把教师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是强调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思想品德教育。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中央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都把德育列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从实践来看,古今中外都把思想品德列为选拔人才的首要条件。首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汉语已经成为联合国四大工作语言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世界许多国家兴起了汉语热,我国政府在本国及驻外机构分别设立了外国人汉语考级机构;汉字具有其他文字不具备的优美的形体,等等。利用这些材料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这恰恰是一个民族战无不胜的保证。其次,利用语文的丰富材料,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王尔德《快乐王子》,英子《谁的爸爸大》,陶渊明《咏荆柯》等等。再次,挖掘课文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桂林山水》《醉翁亭记》《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等,会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丽;《春》《与朱元思书》《荷塘月色》》《绿》等,会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醉人的夜》《快乐王子》等,文中主人公那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会深深地感染学生,等等。


展开全文阅读
        第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内容,也是语文教育的任务之一。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越来越表现为科技的 竞争,最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因此,未来国民的科技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语文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部分,应当担负提高国民科技素质的责任,语文教育也是具备这个条件的。比如,语文课文中的说明文很多,它的内容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性,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又比如记叙文,教学苏轼《石钟山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侯仁之《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等,可以教育学生要寻求真理,必须大胆探索、要有“怀疑精神”;教学《苏步青》《火刑》《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张衡传》等,可以教育学生科学需要献身精神;教学《珍珠鸟》《牵牛花》等,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学习怎样观察事物。语文教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科学等,世界一切内容无所不包,利用语文这一特点,将会在国民科学素质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

        第四,在发扬过去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的同时,着重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读书的兴趣。语文的字词句篇章结构等基本知识固然重要,但人的大脑的容量怎能装完?语文内容浩如烟海,古今中外文学书籍无法记数,人生有限,怎能读完所有书籍?出路在哪里?在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读书的兴趣。方法如钥匙,知识好比宝库,有了万能钥匙,哪有打不开的宝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首先讲的也是学习方法问题,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仍然强调传授方法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读书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去学习,到那时就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且看北京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富仁的话:“在语文教学的任务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读书趣味。只要他喜欢上了读书,你让他读的他去读,你没有让他读的,他也会主动找来去读,假若他一生都是一个‘好读书’的人,他的语言和才能就能获得充分的发展。”王教授的话再明白不过地说明了培养学习趣味在语文教育中的突出地位。

        以上内容仅是笔者的一些思考,到底应当怎样进行语文教育,才能适应国民素质教育的需要,有待以后的实践去探索。

附主要参考资料:

1、中师、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语文报》初中版第277期。

4、《中国青年报》2000、10、12

5、《教育导报》2000、11、21

6、《教育导报》2001、03、13

7、《教育导报》2001、05、19

作者小传:翟玉泉,男,196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四川省遂宁市教育学会语文研究会会员,遂宁师范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讲师,学校教学顾问,遂宁师范学校海月文学社值班总编。1989年7月在四川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毕业,并且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在遂宁师范学校参加工作。已经获得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担任过四届班主任。有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得省市奖励。多次获得“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称号。 作者邮箱: snsfzyq@yahoo.com.cn

标签:教学论文 慢谈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尊重>热爱(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读,一种重要的语文综合能力(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