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1881
标签:
作文指导
走出课堂,开创新天地——新课标下的作文课前指导(网友来稿)
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 平元超
作文课前的指导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几乎是空白,教师往往会进行作文指导课,但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学生未能走出课堂,学生的脑海里只有教师已定的思路、方法,对拓展学生思维的训练不够。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中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这里提出了“根据日常生活需要”的要求,认为写作是“学生对外部世界认识后进行表述的过程”。为此,作文水平的提高应切实注重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在作文课前的指导上,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的广阔空间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怀,让学生充分认识“外部世界”,就很有必要。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探索,力争让学生在作文课前的指导上真正受益。
1、观察 这是大多数教师的传统做法,也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在这里,要注重的是两点:一是观察方法的指导,例如如何观察人物、动物及静物,观察的角度有哪些等等,这些都必须细致全面的指导。否则,观察将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二是观察后及时做好观察的记录。否则,观察将流于形式,仅是凑凑热闹而已。观察的途径多种多样,但一定要走出课堂,让学生贴近生活,对生活有个感性认识,可以让学生在街头、公共汽车站、公园、家中等不同场合,根据不同的训练要求进行观察。
2、收集 指对写作的素材的积累。就是每次作文之前,在学生明确训练的要求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去收集与此次写作有关的材料。学生可以去图书馆,可以上网,甚至可以去相关单位的资料室查找所需的作文材料。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材料,筛选材料,分析材料,最终占有、积累材料,让材料为我所用。学生在写《南京长江大桥》时,学生都走出了课堂,让学生自己查找了一个礼拜的资料,结果让人很是惊喜。学生查到的内容非常丰富,建成的时间、所用的材料、大桥的结构、设计的原理等非常全面,有的学生还查到了建桥是一些鲜为人知的事迹,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3、调查 当今的社会年信息变化非常快,人们的生活也是日益丰富,大人只要愿意都能很好的把握瞬息变化的社会,但因为升学的压力,很多学生都压制自己,让自己埋头学业,忽视了外界丰富多采的世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变化,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动态,关心人的生命与人生的价值,就这些鲜活的现象进行调查,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出自己的结论,启迪学生对生活进行思索,进行提炼。
4、参观访问 这种形式比较容易操作。学生在此之前,注意制定好计划,安排好路线,明确好要求,学生也乐于参与。
以上几个方面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放大学生学习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语文就是学习生活。”这些已经提出很多年的言论在我们的教学中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一直只停留在口头上。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社会中感受写作,把学生从课堂上冥思苦想的局限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很自然的有写作的欲望。把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之中得到学习,接触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放大了学生学习的外延。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常作文教学中学生缺少写作的兴趣。很多学生提到写作就头疼,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丧失了兴趣,兴趣作为“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在写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很多教师在刚开始进行作文教学时强调要让学生敢写的原因。通过让学生走出去的办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对于后面的课堂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3、具有自主性与实践性。自主学习是指学习的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过程都能够具有自觉的认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在作文课前指导上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观察何种对象,收集何种材料,调查访问何种对象都是有学生自己决定,学生必须选择,这是学生自主思考的结果,整个的过程都在学生自己的明确的掌控之下。而学生只有走出去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学生要接触各样的人、事、物,强化了实践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好处。
4、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发展。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写作就是“学生心灵的释放”,走出课堂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对学生的束缚,突出了学生的个性,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特征。“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这里“情感思想”其实就是思维的具体体现。在学生走进生活的过程中,学生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全部以内在思维的形式存在,而要表达出来,则必须通过语言,写作的内驱力通过语言释放出来。这样“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内在思维与外在的语言就达到了统一,两者都得到了有效训练。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思考,还请大家指正为感。
作者邮箱: pingyuanchao@126.com
标签:
作文指导
走出课堂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把其语,解其味——戏剧人物语言的深层意味(网友来稿)
下一篇:
大声对学生说:“你能行”——学生主动性学习需要不断的激励(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