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1985
标签:
教师随笔
书奴 书鬼 书仙 书神
读书、藏书、著书,是历代文人毕生之快事,书自然减了文人最心爱的东西。读书人多了,就有了层次或日境界之分。窃以为,读书有四种境界——
一曰书奴。古人谓之寻章摘句者也。评介书籍,多从修辞造句、谋篇布局、华章美文角度去考虑,似在森林中寻佳木,抚其根干,赏其枝叶,喷喷称奇,至于书之内涵几伺,观点成否,则退居其次,概不深究。再者,对世事无洞察之功,心无定见,书云亦云,心随书走,终被书所虏,恰似盲人摸象。惊叹之下而未窥书之全貌矣。
二曰书鬼。如张松、吴学士者。书载张松见曹操,翻一遍曹操半生著就之兵法十三卷,顷刻间倒背如流,使得曹公惧其窃文而将其付之一炬。王勃于宴席上写《腾王阁序》时,气恼了一个人,就是宴主阎都督之婿吴子章。他早经宿构,却被王勃夺了头彩,明知才不及他,也忿然不平,在王勃《腾王阁序》刚作完之时,就称早已见过此文,也是从头到尾背了一遍,仅序后七言律诗—首不曾防住,才露了马脚。想那张松、吴学士不是鬼才是什么?时下有人背书不及张、吴,但也有几分记忆之鬼才,读书如观景,走一城,失一地,凭蜻蜒点水之功,猎一鳞半爪之词,神侃起来天南海北,无所不知,深究书中之理,则索然无言了。
三曰书仙。又有散仙和正宗仙家之分。散仙者身无重负,心无沉思,闲暇之时,顺手拈来,一目十行,顷刻一本,随手一扔,哈哈一笑;或者睡前灯下,半卧半坐,一书在手,眼过心谜,三页不过,鼾声已起。此等读家,岂非仙人!正宗仙家则就无此福气了,他们或有惑求解,或心存高远,书中探源,字里求根,博采众长,苦酿甜蜜,把精选之书前翻后看。世人知其知之甚广又颇有见地,不解其中苦乐之味矣。
四曰书神。凌空取势,一眼见底,只有森林,不见草木,追根求源,透地三尺,不仅了解书之观点要意,而且能够发掘作者对问题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久之则万书之理存乎一心,千人思维集于一身,集众家丰富正确立思维方式,有神明洞察万物之功力。
正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所揭示,“山愈险,景愈美,而游者愈少”,随境界上升,人也越来越少了。但就读书本身而论,此几种境界无优劣之分,况且此几种境界是循序渐进的。能做书神固然要得,退做书奴也无不可,有书鬼、书仙之才,各得其所,也无可厚非。正如喝酒,浅饮取其清雅,微醇获其放纵,酩酊大醉得有“见了皇帝不磕头”的豪迈气概,顺势而取,自得其乐,也就是了。(薛玉森文)
标签:
教师随笔
书奴 书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十年寒窗一夜化乌有 女大学生“疑似作弊”被开除
下一篇:
老师的爱,在我这里延伸......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