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阅读:1245  
标签:备课资料
静美而绚丽——读《我们仨》
                               作者:梁宁

和朋友约了在万圣书园见面,急匆匆一脸热汗地赶到门口,门外画架上的一张手绘海报让我停下来。海报最上面是一句“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玻璃脆。”下面是秀雅圆柔的三个字“我们仨”。下面是小字,“97年,圆圆走了,98年,钟书走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着我们仨。”

天,这是杨绛先生(钱钟书夫人)写的回忆录。

我是金庸的FANS,是哈里波特的FANS,是张爱玲的FANS,是红楼梦的FANS,但是我对钱钟书先生的崇拜,只有用齐白石提在一幅画上的一段话来形容:“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所以当看到杨绛先生说为了钱钟书先生写围城,做灶下婢她也甘愿时,我的第一反映是,我想当灶下婢还没机会呢。

 

崇拜钱钟书先生不仅是因为他的照相机式的记忆力,淹贯中西古今的博学,滔滔不绝的口才,浓郁的机趣与睿智,澹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

也不仅是因为他不藉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甘于寂寞,不求闻达;

还因为他是我所知的唯一少年成名,终生成就不断,著述字字珠玑。去想,中国那些著名的大文人们,有几个在建国后依然有著述?除了钱钟书,还有哪一个能够在文革后还有象《管锥篇》这样代表中国古典文化在20世纪最高的结晶的鸿篇巨制问世。要知道,这文辞古雅、字字典故、学贯中西、博大精深而不失幽默的巨著是在被批斗、在女工的监视下扫厕所等人格和肉体的双重磨难中完成的。《管锥篇》的诞生不单单体现了钱先生超强的天分和知识,更是因为有超强的人格和智慧才能够宠辱不惊,不因外界的风雨侵袭而毁损他完整的内心世界。

还因为钱先生的情感人生是如此的安适和富足。22岁时认识21岁的杨绛先生,23岁与杨绛先生订婚,25岁与杨绛先生结婚并同船赴英留学,27岁当爸爸。一家三口在后来的60多年时间里相助相扶,相濡以沫。在中国上一个百年,历经了数次社会巨变,才华横绝一世的钱先生的家庭生活确是单纯温馨,从一而终。

《我们仨》中记叙《管锥篇》的原话是:

“《管锥篇》是干校回来后动笔的,在这间办公室(注)内完成初稿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产物。有人责备作者不用白话而用文言,不用浅易的文言,而用艰深的文言。当时,不同年轻的各式红卫兵,正逞威横行。《管锥篇》这类著作,他们容许吗?钟书干脆叫他们看不懂。他不过是争取说话的自由而已,他不用需要学问。

“嘤其鸣兮,求其友兮。”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十百年之后。钟书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

读这段话,钱、杨二位的人品与相知,不需剖白,然而满眼满心都是。

(注:74年,钱钟书与杨绛二位先生搬入作为危险房的办公室居住,并工作。)

 

所以从女人的角度,我一生最羡慕的女人就是杨绛先生。能60多年和大师朝夕相伴。而且杨绛先生是名门之女,父亲是上海大律师杨荫杭,鲁迅在《怀念刘和珍君》中骂的北师大校长杨荫榆就是杨绛先生的姑妈。自己是东吴大学的本科,清华的硕士。读《杨绛先生文集》,觉得她在当时的众女作家中,艺术水准应该只低于张爱玲。然而回头看众多的三、四十年代的女作家,不谈当时的风头,而从谁能够有终身幸福的婚姻?谁能够在晚年依然有充满人文智慧的作品问世?人格与智慧的高下立显。

 

崇拜钱钟书先生,就不能免俗地想对自己的偶像知道的更多一些。然而钱先生深居简出,只能从杨绛先生的片言只字里看到钱先生作为一个活在当世的人的生活。

 

所以看到居然有杨绛先生所写的关于钱先生家的回忆录问世,实在是惊喜莫名。匆匆结束和朋友的聚会,来赴钱先生一家的精神盛宴。

钱先生88岁离世,当时杨绛先生已经是87岁的老人,到今天她已经是92岁的高龄了。这本书应该是过去5年里,杨先生默默思念的日居月诸,胡迭而就。八、九十岁的老人,文笔依然清新细腻而不乏幽默,字迹依然秀美。

杨绛先生写道:

“三里河寓所,曾经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

但是尽管这么说,我却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我们仨”其实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二人,添上子女,就成了我们三个或四个五个不等。只不过各家各样罢了。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是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也许是因为年龄、也许是因为智慧、也许是因为修养,总之是某种我不具备的灵思,使这本从1935年讲到1998年的书如此静美。

书中包括了社会背景的风云变换、包括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时代选择、包括一代大师的沉浮荣辱、包括了一个家庭的生离死别。如果让中关村的人来写,每一点都足够写得可歌可泣、撕心裂肺、开碑裂石。可是杨绛先生娓娓道来,除了回忆一家三口嬉乐时,喜悦之情流泻纸上外,其他所有的故事都只是平静述说。

书中有二十多岁的少年夫妻携手在异国他乡求学时,读书与柴米油盐交错的生活以及后来有了圆圆,就又加上了年轻的爸爸妈妈和小娃娃之间的嬉乐。

书中有学成回国的学者夫妻,丈夫受人排挤,妻子当校长、写剧本、操持家务,这期间,以及小娃娃已经长成小朋友,不断给年轻的丈夫、妻子惊奇和喜悦。


展开全文阅读
这时候,新中国即将成立,在谣言漫天飞,无数的朋友出国的时候,钱先生夫妇选择了留下。

杨绛先生这样讲他们的选择:“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知识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此后,已经是中国大儒的钱氏夫妇,经历了“洗澡”“干校”“批斗”“扫厕所”“居无定所”“突发恶疾”“煤气中毒”,到1977年,搬入三里河寓所,终于安顿下来。

钱钟书先生广为人知是〈围城〉的电视剧播出后,电视剧、书和作者都成为一时热点。但是“我们仨”中,对这些一笔带过而已。

我从毕业后就生活在中关村。中关村的特征是一个看不到老人的地方。满街都是充满斗志、火力十足的正当青壮年的人们。争强好胜、锱铢必究、睚眦必报、表演欲强烈都是中关村人的特征。

我记得有一个傍晚和朋友约了在景山上见面,在夕阳下的绿树和矮房间的窄路上,看到很多神情从容、衣着朴素的老人,缓缓地沿着红色的宫墙散步。那一瞬有一种感动。

这一夜,在晕黄的台灯下读一个老人的叙述,谈与伟人相伴的一生,读来全是家常。

这种感觉有点象当年读〈甘地自传〉。一个再伟大的生命,每一天过得也是平凡的日子,相接触的无外乎同事家人。人的生命,是父母所给予的,与家庭相伴的,存活时间和接触面都极之有限的个体;但是当这个生命的本身足够绚丽,它的光芒就会透过同事、透过口碑、透过媒体被折射、被传播。

所以建议中关村的弟兄姐妹们有空可以读一读。我们没有世事洞明的老祖母为我们年轻喧嚣的生命注入岁月所赐给的智慧,也许我们能从这本书里看到什么是生活与生命的本身。 

                      出处:博客中国(Blogchina.com) 
标签:备课资料 静美而绚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新课程遭遇中考之坎
下一篇:死者如生 生者无愧——读杨绛新作《我们仨》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