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案例
阅读:2780  
标签: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案例
活动案例: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对对子活动(网友来稿)
四川省自贡市解放路中学  刘安勇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3、训练学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对联故事和根据教师的命题写出对联。

3、学生分组,选出小组长。

活动安排:

60分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场谈话

无论是皇宫大殿,还是农家小院;

无论是楼台馆所,还是商业小店;

无论是名胜古迹,还是寻常茶园;

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满十过年……

在中国大地上,时时处处都能看到它——对联。

(边放幻灯边说下面的话,幻灯片中的图片上皆有对联)

紫禁城有之,岳阳楼有之,武侯祠有之,盐业历史博物馆有之,王爷庙有之,富顺文庙有之,荣县大佛寺有之……

对联,就那么不起眼的两句话,却蕴含着历史的沧桑;

就那么不起眼的两句话,却蕴含着时代的变迁;

就那么不起眼的两句话,却蕴含着智慧的思考,美好的祝愿和永恒的纪念……

今天我们就将试着走进对联的世界,让同学们敏捷的思维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对联小史简介

幻灯片展示老师讲的内容:

对联小史

对联就是通常所说的对子,它作为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雅俗共赏,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对联起源很早,可追溯到唐以后的五代时期。这是因为它是从律诗的对仗演化而来的。

最早的“对联”何时出现?据《宋史·世家·西蜀孟氏》载后蜀之主孟昶(chăng)“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清代,对联发展到纯熟的全盛阶段,它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方面。

三、对联故事欣赏

明清时,读书专门有“对课”即“对对子”一门学科;古代文人也喜欢吟诗作对,对对子成了读书人之间一件平常又高雅的活动。至今,在民间都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对联的故事,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三个组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对联故事,体会下对联在形式上和特点。

(三个组派代表上台讲对联故事)

小结:对联在形式上就是对偶句,字数相等,上下联节奏相同,相对词语的词性相同。

四、命题作对交流

幻灯片展示教师事先出的题,让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应对的情况。

命题作对交流

1、以“粉笔”和“墨水”为内容写一副教师节赠联。

2、母亲50岁生日,请你拟一副寿联。

五、集体口头应对

通过以上的展示,我们更加认识了对联,其实就是对偶句;同时,同学们灵活的大脑已经开始运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口头对对联,一者检阅一下同学们平时的积累,二者再次为同学们的大脑热热身。

老师念上联,学生口头齐答下联,幻灯展示内容如下:

牛刀初试

第一组

过五关            文可安邦           青山不老

锦上添花           福如东海          明枪易躲

第二组

儿不嫌母丑        要想人不知         路遥知马力

客路青山外        家贫出孝子        酒逢知己饮

海内存知己       开轩面场圃         谈笑有鸿儒

第三组

有心栽花花不开   酒逢知己千杯少     良药苦口利于病

近水楼台先得月   沉舟侧畔千帆过     春潮带雨晚来急

六、分组应对竞赛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力量是最大的”,下面我们将进行分组竞赛,看幻灯片上出的题,组内可商量,看哪一个组对得又多又快。幻灯内容如下:

分  组  竞  赛

1、高高兴兴出门

2、老师反反复复讲

3、明月松间照         明月松间夜夜照

4、海上升明月         海上升明月寄相思

5、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看风光

6、天为棋盘,星为子,何人敢下?

    作琵琶,    作弦,哪个能弹?

7、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素手                  。

8、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当铺、                      。

七、师生小结活动

1、每组推荐一个同学起来谈活动的感受,限时2分钟。

 2、教师小结,幻灯展示:

小        结

        对对子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一种智力大比拼,它让我们在娱乐中学会谴词造句,学会驾驭语言。当赋予对联这种形式以恰当的内容的时候,它就有了生命力,这是拼音文字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热爱我们的汉语言文字,认真地学习它,正确地使用它,努力去发掘它的无穷魅力。


展开全文阅读
八、布置课后作业

调查收集本市一处名胜古迹的对联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掌故,下一次上活动课时在班上交流。

                                      2003年11月

 作者邮箱: 129liu@sina.com

标签: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案例 活动案例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浅谈中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与选材 》(网友来稿)
下一篇:一次语文公开课(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