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694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陌上桑(网友来稿)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29课 陌上桑
备课人:四川泸州蔺阳中学 余其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乐府诗常识。
2.朗读、背诵,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思想。
3.体会罗敷形象的特点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背诵。
2.理解课文反映的社会现实,理解罗敷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3.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体会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简介“乐府”导入:
乐府本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职责之一是搜集民间俗曲和歌辞。汉代人把乐府机关收集整理、编录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后人称为“乐府”或“乐府诗”。乐府诗既包括来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一些文人创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汉人郭茂倩编有《乐府诗集》,我们曾学过南北朝时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今天学习汉代乐府诗《陌上桑》。
二、朗读:
1.学生听朗读(播放朗读音频);教师提示注意以下字音:
陌(mò) 隅(yú) 敷(fū) 笼系(xì) 倭(wō)堕(duò)髻(jì) 缃(xiāng)绮(qǐ)
襦(rú) 捋(lǚ) 髭(zī) 著(zhuó) 帩(qiào) 踟(chí)蹰(chú) 姝(shū)
宁(nìng) 载(zài) 不(fǒu) 骑(jì) 婿(xù) 骊(lí) 系(jì)马尾 络(luò)
皙(xī) 鬑(lián) 盈(yíng) 冉(rǎn) 趋(qū)
2.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三、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方法:
(一)第一段:
1.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内容,就不懂的地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教师准备:*好女:美女。*自名:本名。*善:擅长,很会。*蚕桑:养蚕采桑。*为:做成。*行者:过路人。*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由于看罗敷,耽误了手中的活,回来后彼此抱怨。但,只是;坐,因为。
3.指名概括本段大意。
(明确)写罗敷美貌。
4.学习描写手法:
(1)诗句灵活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描写罗敷美貌,结合这一段的内容具体说说。
(明确)首先使用侧面(间接)描写,写罗敷美好的住所:阳光照耀的秦氏楼,描写采桑用的精美器物;接着正面(直接)描写罗敷精美华丽的服饰;然后又用侧面描写,借助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如痴如呆的反映表现对罗敷的倾慕。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即使不再使用正面描写,我们已能感受到罗敷绝美的姿容了。
(2)这一段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
(明确)夸张、排比。(例略)
5.学生齐读、自读、背诵这一段。
(二)第二段:
1.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2.学生质疑,师生解疑。
教师准备:*谢:请问。*宁可:愿意。*共载:一道乘车而去。*不:同“否”。
3.指名学生概括本段大意。
(明确)写使君垂涎罗敷美色,向她提出无礼要求。
4.理解诗句含义:
(1)从描写使君的语句中,你看出了什么?
(明确)前两句写使君耀武扬威,接下来写使君盛气凌人,最后两句写使君厚颜无耻。这几句,把一个封建社会官吏的荒淫无耻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2)(讲解)这一段写使君突然出现,酝酿了使君和罗敷的矛盾冲突。
5.齐读、背诵。
(三)第三段:
1.指名朗读,再齐读。
2.学生质疑,师生解疑。
教师准备:*前:动词,向前。*置词:致词。*十五、二十、三十、四十:指年龄。*为人:指外表。*冉冉:缓慢的样子。*趋:慢步走。*坐:同“座”。
3.指名学生概括本段大意。
(明确)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4.理解诗句的含义:
(1)罗敷的话“使君一何愚”表现她怎样的性格?
(明确)面对使君、吏人的卑劣行径,罗敷怒不可遏,挺身而出,义正词严,表现出她不畏强暴、蔑视权贵、据理力争、恪守操守的高贵品质。
(2)接下来罗敷为什么要盛赞自己的丈夫?
(明确)罗敷面对的是使君,必须用机智才能取胜。她向使君表明自己的丈夫也是当大官的,这是为免受侮辱而用的脱身之计,意在压倒对方,使这个欺软怕强的家伙无从下手。这表现了罗敷的觉着勇敢和机警智慧。
(3)罗敷对丈夫的赞美,哪些地方的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
(明确)用所乘之马及马的装饰物、腰间佩剑等侧面烘托丈夫的地位,用同座之人的表现烘托他的出色、与众不同;其他是正面描写,写丈夫雍容大度、漂亮潇洒。
(4)诗没有交待这场矛盾冲突的结局,你认为会是什么样的?
(明确)我们可以想见使君那种颓丧、尴尬的狼狈相;也可以想见罗敷扬眉吐气、获胜而归的神情……诗没有写结局,这给我们留下了空阔的想象空间,回味悠长。
(四)小结全诗:
1.学生齐读全诗。
2.怎样概括全诗的主题思想?
(明确)全诗叙述了采桑美少妇罗敷严词拒绝使君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勇敢和反抗精神。
四、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这首诗。预习《诗经》三首。
课后记:
作者:余其松 四川泸州蔺阳中学(646500) Email:lzwas@tom.com lzwas@msn.com
作者邮箱: lzwas@tom.com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陌上桑(网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一例——让“描写”给文章插上“丰富”的翅膀(网友来稿)
下一篇:
由挽联看鲁迅(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