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095  
标签:教学论文
谈谈语文教学的艺术氛围(网友来稿)
刘泉德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要创造一种教学艺术氛围,即充满在课堂上的一种特殊氛围和情境。其主要特征有:认知性、形象性、思辩性 、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氛围,创造性。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总是善于创设一种氛围,我们称之为语文教学艺术氛围,是指充满在课堂上的一种特殊气氛和情境。构成教学艺术氛围的要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其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中心;教学内容是重点,起决定作用。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应营造清新优美的情境;教冰心的《笑》要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教司马迁的《屈原列传》应营造一种悲愤的气氛。在教学实践中,不管教具有哪种风格特点的作家的作品,其教学内容总是创造教学艺术氛围的凭借和依据。

通过分析特级教师的教学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可知,蕴含在教学艺术氛围中的主要特征是认知性、形象性、思辩性、情感性、创造性、审美性等。下面具体谈谈其特征及其创造。

一、认知氛围的创造

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具有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而我们的教学要创造出好的艺术氛围,首先应以认知功能作为我们教学的第一追求目标。它要求以最少的时间让学生获得尽量多的有效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学艺术必须具有认知氛围的特征。

如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首先应筛选确定有效知识作为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列出四项任务—作者简介、名句赏析、诗歌鉴赏方法、练习写赏析文章。依次指导学生诵读、自学、讨论、写作训练,强化认知内容。如特级教师宁鸿彬教《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是这样创设认知氛围的。他首先筛选有效知识,列出四项任务,依次指导学生自学、展开讨论、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强化认知实践活动。第一,要求评价作者。经过启发讨论,师生共同概括出一简明的定义:毛泽东是我党我军我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接着让学生各自重说一遍,再齐声重念一遍,进行强化,渲染认知氛围。第二,要求掌握“前仆后继”、“有的放矢”、“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夸夸其谈”、“谬种流传”六个成语。他先让学生大声读注释,并要求在规定时间记住。这种竞赛教法使认知氛围一下子紧张起来。第三,指导学生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整个讨论以速读为基础,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运用男女生好胜心理进行竞赛,认知氛围十分活跃,并画龙点睛式的板书归纳。第四,结合课文分析,写一篇《改造我们的学习》的作文,并当堂完成了编写作文提纲的任务。

因此,创设认知氛围,教师要筛选有价值的知识,使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有“陌生感”,创造一种富有“诱惑力”的艺术氛围。

二、形象氛围的创造

语文教学具有创造形象氛围的优越条件。汉字具有形象性,文学作品更具有形象性。在教学中利用观看挂图、影视,讲故事,有表情朗读,模拟表演等,都是创造形象氛围的重要手段。

如教《景泰蓝的制作》,用挂图可增强形象氛围,通过六幅描绘景泰蓝制作工序的简易画,指导学生边看图边读课文,展开想象,并复述课文,这样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再放映有关景泰蓝制作过程的纪录片,运用图片、影视等形象化的手段,进行强化刺激,使学生产生审美感知的表象性,产生如临其境(或亲自操作)的感觉,激起学生再认识的情趣。

创造形象氛围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方法。教鲁迅的《阿Q正传》,当讲到阿Q造反时,阿Q有一段唱词,通过阿Q的喊唱,可以指导学生揣摩阿Q得意忘形、盲目乐观的神态,然后让学生模拟这些神态和腔调,能更好地想象和理解鲁迅塑造的这一典型形象及其意义,明确认识阿Q向往革命而被“革命”所害这一悲剧的美学价值。

教学艺术氛围的形象性创造要求新颖独到。因为新鲜感、好奇心是普遍的审美心理倾向,教师应努力创造新颖、独到、可感的形象化教学艺术,以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使之产生内心的愉悦。

三、情感氛围的创造

教学活动既要教会学生认知,强化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联想能力),还要丰富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各类文章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情感。利用课文的情感因素,创造情感教学氛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教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同时印发《永不屈服》等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评析课文后,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以期营造一种和小说一样的氛围,学生将小说、补充材料、音乐揉和起来,对比分析,并进行情感的体验与交流。这样使学生都沉浸在作品、乐曲的氛围中。学生在当堂的写作练习中写到:“诚然,失败是一种痛苦,但又奈何?置身于大千世界,如果不通过失败而聪明起来,磨练出坚强的品质,怎能开拓未来?信念是坚强的品格,是人生的一轮朝阳,它犹如一位良师益友,痛苦时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困难时给人以热情的帮助,失败时给人以不倒的支撑。”这说明学生确实受到了感染,得到了情感体验。

教师备课中凝聚的情感愈深,蓄积愈厚,抒发愈烈。教师要做作者的代言人,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才能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其次情感氛围的创造,要求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情趣、情感和情理,再就是要找到表达情感的有效手段。

四、思辩氛围的创造。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辩,开展多向思维。组织学生热烈讨论,是创造思辩氛围的良好方法。

如教学林默涵的《说“小”》一文,可组织学生讨论文章中“小”和“大”的辩证关系。经过教师指导,学生热烈讨论,最后师生可得出如下结论:文章围绕“小”这个论题,通过对“小”和“大”的辩证分析,阐述了不要拒绝小事情、不要满足小成绩、不要轻视小错误的重要意义。学生在充满思辩氛围的教学中,既明确了“小”和“大”的辩证关系,得到了思辩思维的训练,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再如教《两小儿辩日》,可组织学生如同文章中的两小儿一样,进行争论,通过讨论,把学生经验性的描述,提到科学的理性思维的水平。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富有思辩性的教学氛围的创造,开发了学生智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展开全文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思辩氛围,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选择具有思辩性的文章作为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内容中的思辩点;指导要得法,切忌说教,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广泛展开讨论;讨论应注重过程,不要忙于下结论.。                                         

五、审美氛围的创造 

苏联当代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经指出:“在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是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具有审美意义。”成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手段,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具有独创性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艺术氛围的创造就带有审美的特点。                                                                       

充满艺术氛围的语文课,以其激情夺魄的魅力给人带来审美感受,这是教师有意识地按照美的规律和原则进行教学的结果。听特级教师于漪的文学课,知识会像涓涓的流水,伴随着美妙的音律,流进你的心田,潜入你的记忆。她的学生也说,听于漪老师的文学课是一种享受,它不仅影响着自己的审美观念的形成,而且对自己的品德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特级教师斯霞老师的课极富美感。她那巧妙的提问、生动的语言、活泼的神态,常常使孩子入迷。

教学艺术氛围的审美特点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内在美主要是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要有丰富性、科学性;外在美主要是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如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美,层次清晰、简洁明快的板书美,水到渠成、天衣无缝的衔接自然美,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的节奏美,起伏有致、疏密相间的课堂结构美等等。

六 、教学艺术氛围的创造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教师必须有独创性。”教学艺术氛围的创造最忌模式化 。教学艺术氛围的成功在于创造,“踵常途、守陈规”,照搬教条,无疑是教学艺术氛围创造的末路。因此,教师的教学艺术氛围的创造必然充满了创造性,也只有如此,课堂教学才具有艺术的魅力。

在实践中,教师面对随时变化、千差万别的教学对象,确实不能用刻板如一的现成模式去解决出现的问题。教师既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年复一年照样使用,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不断去创新,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都要灵活安排、不断创新。于漪老师从教几十年,虽然所教的内容相同,但每年都有变化。赞可夫在其《与教师的谈话》一书中说得很深刻:“所谓创造性,就是有一种不断前进、向着更完善、更新鲜的事物前进的志向,并且实现这种业已产生的志向。明天一定要比今天做得更好,——这是一个创造性地工作的教师的座右铭。”

教学艺术氛围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他们之间也互为因果,要和谐发展。教学艺术的特质在于创造。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修养爱好,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教学艺术氛围,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工作单位:山东省莱芜市第十七中学语文组   邮编:271100

电话号码:0634-6210320   13706383220   [论文征稿]

liuquande@sohu.com

 作者邮箱: liuquande@sohu.com

标签:教学论文 谈谈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网友来稿)
下一篇:《周九》(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