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2426  
标签:备课资料
也谈《师说》的中心论点(网友来稿)
湖南省桂阳三中  李佑明

《师说》的中心论点新的教学用书和其他一般的参考书大多认为是文章首句:古之学者必有师。

 笔者认为这样归结有失偏颇。

本文的中心论点恰恰应该是这段最末一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尤其不能把“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去掉)

其理由有三:

第一、“古之学者必有师”没体现作者切中时弊解决社会问题的写作目的;韩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介绍得很清楚:“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当时社会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现象呢?《师说》给了最好的注脚:“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原来他们心中的“师”是有年龄、地位、道的多少等方面限制的。什么人可以为师,标准不清不,正是其根源之所在。

而“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一论点则正好切中肯朞,树立了正确的择师标准,澄清了人们糊涂的认识。有效地解决了社会问题。

第二、第二、没有很好的体现文章的论证结构;

把论点归结为“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论定教师的职责, “人非生而知之”,是指出从师的必要。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明确择师的标准。从这段的结构来说虽然也统一得较好,但对全文其他段落却顾之不周。 

而“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一句作为论点则可高屋建瓴,统揽全文。

首段从“师” 和“道” 之间的关系引出中心论点;

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明白这一道理的重要意义;至于“传道”与“习其句读”的大小问题,则可看作是作者的一点插入性补充,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顺便说一句”。

第三段举圣人求师之例进一步论证、补充中心论点。

第四段交待写作动机,并从李蟠学业上的成就再作正面论证。

第三、    第三、没有很好的点化出文章的价值精髓;也没有新意。纵观全文,真正具有开创性价值的观点、对后世影响重大的,不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而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何况用前者作论点既缺少新意,也无多大的启发作用。

因此,我认为把“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可取的。

 作者邮箱: HNIGY@163.COM

标签:备课资料 也谈《师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下一篇:浅谈扩展语句的四个注意(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