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948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网友来稿)
吴建忠
中国现在的教育模式正处于一个伟大而艰巨的转型期:延续了几千年的应试教育向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转变。
英国一位哲人曾讲过:“科学就是力量”。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更是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地科学论断,推动了中国经济地发展。人才很重要,人才从何而来?从教育来!人才不等于博览群书地书呆子,而中国古往今来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为什么?就是未有真正有能力地人才,能独当一面的人才!所以我们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就是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各门各科皆如此。在初级中等教育体系中,我认为语文科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因为语文是各门各科的基础,是国语,更是因为几千年来的饮食教育,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教育在国语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已经是积重难反,危害极重。在当前形势下,已到了不得不噶各、变新的地步了!
从古代的“四书”、“五经”、“三字经”、“千字文”、文言、白话文到近代的文白杂糅、国文,再到现在的语文,都没有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再首位。一本书,一篇文章,采用同一种教法,同一种理解,百年、千年不变,这能行吗?目下的好写“书呆子”何处来的?那些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者,是从何处来的?
我们要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改革!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推陈出新!温故而知新!旧瓶装新酒!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创新能力?我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打破阻碍创新能力开发的外在、内在环境
(1)、对于外界环境
我在班上大力提倡“人人是天才,只不过这还决定于后天的努力而已”的思想。对每一篇文章都能基于一个中心而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怀疑精神,当然是先有证据的怀疑;主张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等等。以此在班上形成一股大搞创新培养,敢于发表不同看法的风气。同时,结合当前社会上的宣传,塑造好学生搞创新实践的外部环境。
(2)、对于于内部环境,即自身的非智力因素
如对某些事物的神秘感,以及对自己的自卑感、不信任;如过分迷信权威,认为不可能会有错误等;如胆怯、从众心理;如害怕失败、知识面不宽等等。
这些因素是学生常见的。在语文学习中,表现的也相当突出。对此,我采取了对症下药,各个击破的方法。
针对学生对某些事物的神秘感,以及过分迷信权威的情况,我结合第四册之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来消除他们的这些错误思想。“学者先要学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些话都讲得非常好。我在教授这一课得时候,九充分得运用了这些话,做了认真仔细地讲解,更特别讲明:如果没有这些话作做学问地指导思想,就会失后学者都墨守前人地旧说,那就没有了心问题,没有心发明,一切学问就会停滞,人类地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也就是说,没有这些思想,那提高学生地创新能力就是一句漂亮地空话,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因此就必须破除学生地那种迷信权威的思想。要知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学生在学这篇文章的思想的时学得十分得认真,除了完成文章本身得训练要求外,更得到了思想上得一次升华。在接下来得时间里,同学们慢慢地敢怀疑有些东西了。如有些诗歌的主题思想。这在对〈春夜喜雨〉的分析种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们除了接受诗歌得常规主题外,更提出了新的主题:如,杜甫希望有一场大雨(政治大风暴)来打击、洗涤这个黑暗的社会;又如对“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的理解,有同学就认为这表现了杜甫的孤高、遗世独立,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清高思想……对于这些,我大力表扬,又大感欣慰。我觉得这是学生有创新能力的一种表现。
对学生的自卑,对自己的不信任等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我采用了如下的办法:首先是强制性的。这主要针对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我要求每天在语文课上至少发一次言,阐述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并且归点一定要新。不要怕别人笑话你。并告诉他们:读书贵有疑,有疑才会有创新;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既然是疑,难免有错或失误,但这不要紧,关键是要信任自己,相信自己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且很可能是正确的。
如在讲到二重复句的时候,很多同学在谁是第一层关系上分析不清。经过关联词管辖范围的强化训练,有一部分同学弄懂了。这时,我见有些人还有一些模糊,便写了几句典型的例句在黑板上,并划分了层次。让学生逆向思维,看看有没有规律可言(除了关联词)。大家都在思索着。这时我发现一位平实不爱发言的中等生一拍脑袋,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但脸却胀得通红,嘴蠕动着,手一试一试的,好象要说什么,但又不敢讲。我感觉他有创新的想法而不信任自己。我于是说到:”大家多想想,人人都想,要大胆,不要囿于我的关联词划分法,大胆些!“经过几分钟的沉寂,男个学生终于举起了手!讲处了他的方法:“老师,这划分复句(二重),就好像划分文章段落层次一样,课根据意思划分!……”我惊讶了,这是个创新的方法,很适用。我于是大加赞扬。后来这位同学经常能发表一些创新型的“高见”,我很欣慰——学生 能不由于权威,战胜了自卑,有创新能力了。
针对学生知识面在窄的问题,我采取了几个方法来纠正,以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一,吊胃口。有些时候,我讲到某个东西时,往往留下些不讲,让学生课内自解湖课外查寻。如讲〈读孟尝君传〉时,我说,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有四大公子,一个是孟尝君,一个是平原君,还有两个不知是谁,有兴趣的同学下来不妨去查寻 一下。结果两天后,我再问时,有人说是太上老君,有人说是湘君,有人说是春申君、信陵君。我加以订正后,反问他们,太上老君是公子吗?是青年人吗?湘君是男 的吗?有同学立即说:“排除法!”我很高兴,并说,这就是创新,再做语文的某些文学常识题时,就完全可以用此方法来判断。我又说,刚才是四大公子,还有什么“四大”?“‘四大名著’、‘四大美人’、‘四大佛教名山’”……我又问分别指谁,指什么?有的说出了答案;有的则瞎猜,我则马上加以订正。并说,这也是创新,大家把“四大”总结一下,千万不要“四大皆空”!教室里一片笑声。
展开全文阅读
第二,搞竞赛。如我说“一人”是“人”,“二人”是“从”,“三人 ”是“众”,还有其他的吗?看谁写得多!其中一个学生写了“鑫、森、淼、焱 、 ”。我问他,这些是什么字,认得吗?他书:“三个‘木’是‘森’,三个‘金’是‘鑫’,再在商店里有。我想,‘金、木、水、火、土’是五行,前两个能凑成字,后两个也一定能行,也就写了,但不认识!(他的脸红了)。”我马上说:“好!”创新,但不能想当然。随即在班上作宣布,将此评为第一。由此,班上形成了一股勤写字,写好字,多记字得好风气!听写得过关率一直在90%以上。
(二)、语文教学、学习中得创新能力得培养,贵在一个实践,一个坚持
(1)实践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伟人讲过“实践是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得培养也在于一个实践。再好得思想,再好得方法 ,都必须付诸实践,这才能证明这个创新是好的、进步的创新,还是倒退的、落后得修正。如前面提到的写“鑫、森、淼、焱、 ”的那个例子,就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得“创新”,只是一种巧合而已。这和类推方法是不一样得。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就加以推广。如在讲了鲁迅得数篇文章的出处后,有学生提出了这样得疑问:《坟》、《呐喊》、《彷徨》等集子之书名,能不能通过理解字面意思而掌握全集 (每个集子)得文章的主旨。我就问,人认为如何理解?他讲:“‘坟’意指‘埋葬东西的东西’即集子中收集的都是有关过去得、封建的东西;‘呐喊’意指叫喊,即发出不满之意;‘彷徨’意指来回走,犹豫不决,集子中收集的是鲁迅拿不定主意的文章。”我感到很欣喜。连称:创新,创新,可用。不过《彷徨》不是拿不定主意得文章,而是思想上矛盾的文章。随后我当众加以推广,并介绍; 鲁迅得其他集子的名称以及名称的来历,学生们兴味盎然。对鲁迅得文章得理解更方便,更深刻了。且扩展到了其他作家。
(2)、坚持
创新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这点很重要,不能流于形式,或纯粹是为了出风头……
对此,我采取了几个方法,如设立创新记录卡,奖励等等。
一年下来,学生们学语文得浸透2十足,有些学生甚至已经提前涉足初三语文了。
(三)、结语
创新教育是中国现在正在推行得教育改革之中得一个重要环节,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得关键,而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更是先锋、排头兵。一定要搞好、抓好。
以上是本人得一些浅见愚思,望各位领导、同人不吝指正。
江源中学 吴建忠
2001年6月28日
作者邮箱: wjz0916@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学习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探意境 挖诗眼(网友来稿)
下一篇:
高考中诗歌鉴赏题应对方略(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