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982
标签:
教学论文
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提升素质——中学语文体验——探究性学习的思考(网友来稿)
湖北省长阳县龙舟坪中学 王劲松
“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我国的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那么,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呢?
笔者承担的“体验——探究性学习”实验课题,把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营造“体验——探究性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了疑,就生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可以增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本人在从事“体验--探究式”语文教学实验课题研究时,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比如在上《陌上桑》这篇课文时,我并没有按常规做法去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而是一走进教室,就向他们提出一个有点儿出乎他们意料的问题:“今天我们课堂上最美的人是谁呢?”教室里一下子喧哗开了,学生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搜寻着教室里的“亮点”,不少学生似有所悟,大声说:“当然是王老师!”我说:“不对”。然后大家又叽叽喳喳嚷开了,班上的俊男靓女都让他们提到了,我却一直沉默不语。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我才提示:“是的,你们刚才提到的这些同学都很美,但今天我们课堂上最美的人,不是他们!”“那还能有谁呢?”同学们又兴奋又诧异,“哦,我知道是谁了--秦罗敷!”有人大声叫喊起来。“对呀,那她究竟有多美呢?”我提出第二个问题……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指向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有了好奇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高涨起来了。
二、 尊重“体验——探究性学习”主体,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喜同悲。
所以活跃的课堂氛围,来自师生的平等互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要求,并注重肯定他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态度,对一堂成功的语文探究课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答问或质疑,多从正面寻找他们的亮点,即使对偶而上课“走神”甚至违纪的学生,我也能尽量克制,不当众点名批评,而是课后个别交流,达到让其“心悦诚服、悔过自新”的目的。
三、释放“体验——探究性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传统教学中,教师擅长“一言堂”式的自我展示,学生早已习惯“提问——起立——作答——坐下”的形式,希望接受训导,不想自己探究;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进取心。
因此,语文教学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避免烦琐的分析和机械的训练。教师要把握好“讲度”:学生知道的、不是教学重点的,少讲或不讲,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照本宣科,应留给学生教学活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由不懂到懂,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步弄清楚。这样,释放出探究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四、组织“体验--探究性学习”活动要有“创意”。
在学校每周三全校组织开展的课外兴趣活动中,我没有给活动成员布置固定的写作任务,而是带领文学组全体同学“走上街头看广告”、“走进媒体评影视”,组织他们“写校歌”、“办展览”……并把这些活动穿插在文学欣赏和创作之中。比如在进行影视文化探究时,教师先引出话题:青春偶像剧具有哪些特点?中学生为什么喜欢看青春偶像剧?青春偶像剧的开头与结尾要注重哪些技巧?……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热情高涨,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星梦缘》之类的青春偶像剧片断……看完之后,和学生一起归纳讨论。
这种有创意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真正体现了“体验--探究性学习”的主旨。
五、物化“体验--探究性学习”成果要有“新意”。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做法。本人在“体验--探究性学习”课题实验中,建立健全了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注意收集和整理每个学生的成功作品,包括日记、作业、试卷、小报、剪贴、摘抄、小论文等,这是对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物化,这种有新意的成果物化,记录了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鼓舞着学生不断追求进步,更重要的是大大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作者邮箱: cytfh@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让学生在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异化的现代人——从叶广芩到高晓声(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立足五个层面,打造育人新理念(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