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学论文
阅读:1278
标签:
教学论文
尊重教育,还需不需要惩戒?(网友来稿)
于宪平
主持人:
长期以来,体罚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尤其是在倡导尊重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有些老师如履薄冰,对学生轻不得重不得。于是,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旗号下,教育似乎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一切从“保护学生”出发,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无论对错,老师都是一味叫好,和颜悦色的鼓励表扬,甚至有的老师连“╳”号都从学生的作业本上驱赶出去,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陷入困惑之中:一味的褒扬,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取消惩戒,只是顺着、哄着学生,能培养出心智健全、德才兼备的人才吗?欢迎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观点:
我声明我的观点:一是惩戒不是体罚,二是惩戒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三是,你的惩戒需要学生的理解,四是没有惩戒的教育不能说是真正的教育。
惩戒不是体罚。体罚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也有心灵的伤害。体罚的后果往往无助于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还很可能引起学生的对抗和逆反。一个高明的教师他用的是惩戒而不是体罚。惩戒不一定不包括体罚,但惩戒者把爱、希望和恨铁不成钢的心情都揉进了里面,被惩戒者身体的疼痛被内疚和自责所吞噬,外在的表现是“我一定做出个样子来”。这种理解式的惩戒和体罚埋不下“仇恨”的种子。
错了必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一个规律。是一个生活规律,也是一个社会规律。学生错了,给予一定的惩戒就是让学生去接受这个规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才可能在将来的工作中事业有成,在将来的生活中幸福美满。
错了而不给予相应的惩戒,会培养他的侥幸心理,会使他逃避责任。而一个推诿责任的人只能成为他人鄙视的对象,成为弱者。而生活不同情弱者。
概而言之,作为教育者,你只能有一种态度,那就是热爱你的事业,热爱你的学生;你只能有一个动机,那就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你只能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学生能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爱。只要这样了,教育就成功了。
——王会芳
我讲个真实的故事:
我是一九九五年从乡镇中学调入实验中学担任九四级七班的班主任的。当时学校有留级制度,这个学生因学习成绩差、打架等不良行为被学校勒令留级。当我见到这个学生时,我改变了主意,因为我看到他大概有一米七几高吧,我想他足足可以比初一的新生高出半截。
我和主任说:“留下他吧,我不相信有我管不了的学生。”主任说老师们都不敢管他,劝我不要留,但我认为他如果留级可能会辍学(个子太高了)。我毅然把他留在了我的班里。
果真厉害!第一天上课,穿着拖鞋,衣冠不整的来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里和颜悦色的说:“淑辉,明天别忘了换干净的衣服。我知道你喜欢打篮球,穿这拖鞋不方便吧?”他没有说什么,但第二天衣服却换了。
平安无事的过了几天,我想,这个学生不难管呀。
又过了几天,我上课。一进门就看到他不同凡响的“光辉现象”:歪带着帽子,衣服没系扣,在大声的说什么。看见我,并不收敛,继续左右逢源的说话。我停了几分种说:“淑辉,上课请你把帽子摘下来好吗。”
他没动,满不在乎的看着我。我又平和说:“不摘也行,请你把帽子戴正了好吗?”
他不仅不动,并且很挑衅的表情看着我。这时教室里静的真是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够听见。同学们都看看我,再看看他。我知道这次我必须制服他,我想到了主任的话“他不好管”。
在同学们众目睽睽之下,我走到最后一位,站在他的旁边,提高了声音字正腔圆的说:“请你把帽子摘下来或者戴正!”他也似乎来了劲了,挺直了脖子瞪着眼扬着头斜看着我。我找准了角度一个耳光打过去,不偏不倚,正好。他没有想到的,更瞪大了眼想站起来,还没等他来得及动作,我接着说:“淑辉,我告诉你,我就是不怕痞孩子!你把帽子摘下来!”我们对视了大约半分钟,他把帽子摘了下来,低下了头。我松了一口气,同学们也送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几天,他回避我,很安静。但我知道他心里并不服气。
我在寻找机会和他谈。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他在练习标枪时,不小心被标枪刺破了腿。我立刻拿了钱送他上了医院,并亲自扶着他的腿协助医生给他缝好了伤口。缝伤口时没有打麻药,他居然一声都没吭。我看到了这个孩子身上具有一种很优秀的品质:勇敢。
接下来的几天,我几次去他们家看他(他们家里学校很近),还领着班委的同学带了水果也去看他。这样,和他的交流自然的多了起来,他不再对我设防,有什么话也愿意对我说。挨打的事以后我们谁也没有再提,似乎从没有发生过一样。
等他的腿伤好了后,我在班里表扬了他的勇敢,我看到他眼睛了里得意和嘴角的笑意,也看到同学们对我投来的先是惊讶然后是赞许的眼光。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接下来,我们的之间的交往便显的更自然了,甚至会出主意让我如何管理谁谁等,再后来,经他同意安排他和几个同学负责四楼的卫生,他是主要负责人。当时,因为四楼还没有班级,卫生一直都很难管理,他接过之后,却成了全校最好的卫生区,多次受到表扬,我也在班里多次表扬他。
那个班,我只带了一个学期,因其他原因要调我去另一个班做班主任时,他领着同学们要找校长,不让我走。他的妈妈每次遇上我也说“郭老师,你要多管管他,他就听你的。”
毕业后,我一直没见他,听说当兵了。一九九九年秋他复员回来,突然来校邀请我和赵思斌老师吃饭。饭间,他说:“今天,我就请你们两个吃饭。我请赵老师吃饭,是因为赵老师是我的篮球教练,对我很好。郭老师,我请你吃饭是因为那一年你打了我,但你并没有看不起我。如果没有你那一耳光,也许我早进了少管所了,如果不是你留下,我留了级的话,我也早退学了。老师,我很害怕你也很佩服你。”
我好奇的问:“陈淑辉,你能告诉我,你当时是怎样想的吗?”
他说:“就想给你个下马威。我想一个女教师不敢把我怎样的,没想到你比我还厉害。你打了我,我当时恨极了你,我想一定要报复你。可后来,我受了伤,你又掏钱和我去医院,又到家里看我,还表扬我信任我,让我负责卫生。所以,老师,你真厉害。”
展开全文阅读
“还恨我吗?”我问他。
“恨你还会请你吃饭吗?很佩服你。”
这件事过去很多年了,今天回想起来却依然历历在目。也许,我和那个孩子都应该为当年的一记耳光而庆幸吧。
——郭路青
体罚是我国现行法律中明令禁止的行为,但惩戒不同: 惩戒是一种教育方式,是通过处罚的方式引起受教育者对自己的过失有足够的认识,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最终促使其改正错误。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教育方式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可以是正面的引导,也可以是反面有力的鞭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着不同的用武之地和存在价值,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而我们不能把某重教育方式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能说某一种教育方式是一无是处的垃圾。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失效时,就可以考虑运用惩戒的方式。其优点在于见效快,能迅速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反省,从而使教育者迅速的摆脱错误状态,朝着预定的正确方向发展。魏书生老师让犯错误的学生写“说明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让迟到的同学唱一首歌不也是一种惩戒吗?没有了惩戒,“问题孩子”就会变得有恃无恐,后果不堪设想。
任何一种教育方式,只有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才能凑效,惩戒也不例外,因此惩戒必须以尊重为前提。实施惩戒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心理,设计他们可接受的惩戒形式,让他们懂得惩戒的必要性。教师在实施惩戒前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象惩戒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做到既达到告诫的目的,又不至于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同时实施惩戒一定要把握好度,惩戒过了头就会变成体罚。在惩戒过程中,一旦发现效果不理想,就要考虑适可而止,因为真理往前再走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作为教育的艺术之一,教育惩戒与体罚截然不同,这是因为它不是出自恨或是虐待狂之心,而是出自博大且浓浓的爱。在倡导尊重教育的今天,我们对尊重的理解不能走极端。教育需要尊重,更需要理智的尊重。尊重不应排斥礼仪,尊重不应拒绝批评,尊重不应不要惩戒,尊重不应失去规范和规则。
——王圣林
我认为,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好多规则,好多道理,我们在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否则,孩子便不会有正确的对待人生的态度。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奥秘在于两者的有机结合:“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我们的教育在把做人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担起来,也就是让孩子无形生命升华的同时,让他们的有形生命也经得起风雨的磨难。教育学生也要搞营养的全面搭配。
——常军
推行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尽可能地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对话,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一个较高的境界。但在我们的实际教育工作中,也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单凭用道理说服教育是不能凑效的。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假如没有对之犯错后的适度惩戒,任其发展,那他也将难以真正认识犯错后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处在一个法制的社会,我们对学生施以从小知错就改,有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的教育,这恐怕也是普法教育的深入。同时,我们惩戒犯错学生不光是教育了犯错学生本身,更重要的是还教育了其他的学生,让其他人引以为戒。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适度运用惩戒是很有必要的,应该赋予老师对学生的惩戒权。
但教育惩戒不是简单的体罚、心罚等过激形式,我们定位在培养学生从小就有良好的法制意识和习惯,我们可以引用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留用察看等合法的行政处分的惩戒方法,并通过让学生写文章等形式让学生们体验和感受。倘若在学生时代犯错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却去灌输违法犯罪后将受到如何如何的惩罚,恐怕,大多数学生会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甚至会产生小时候犯点小错没大事的念头。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引导学生步入人生的一大误区,也将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木森
作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切实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把为学生服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方位和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少一点严厉,多一点亲和;少一点权威,多一点慈祥;少一点命令,多一点思想工作。要善于找准为学生服务的切入点,为学生主动发展“穿针引线”、“铺路搭桥”,不为“省事、省时”而对学生包办代替,放手让学生自己举行班会、小组会、生活会以及文体等活动,教师要热心当好参谋,创造条件,提供良好服务。如此,必能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使学生成为主体,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陶建军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尊重教育,适度惩戒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正确地和有目的地使用惩罚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教师利用惩罚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笨拙的、不合理的、机械的运用惩罚使我们一切工作受损失。”尊重教育与适度惩戒并不矛盾,当破坏者无视集体要求,公然而且有意进行破坏时,惩罚就是必须的。惩罚要与体罚区别开来,惩罚不应该仅仅是肉体上的痛苦,而应该是思想上的震撼。惩罚不是目的,惩罚是纪律,是教育手段,不能当作一根“棍子”去打犯错误的学生,更不可滥用。
——朱玉春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宽恕所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要比惩罚产生的要强烈的多。”他还说:“通常,我对于无知而做出不良行为的儿童采取的宽恕态度。宽恕能触及儿童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宽容如一泓温泉,能融化坚硬的冰,能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能拯救人的灵魂,并赋予他们博大无私的爱,使他们的心灵感动和升华。宽容,不是无原则的让步,是以学生能够认识错误为前提。
——郭志成
我们知道,一个健康发展的国家,一定是一个制度完备、法律健全的国家。不难理解,完备的制度、健全的法制为全社会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我们也知道,人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好的行为应得到褒奖,违法犯纪要接受处罚,这是社会准则。
那么教育呢?是否则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旗号下,无论对错,都一味叫好,一味和颜悦色的表扬而取消惩戒呢?
以我本人为例,上高中时,我曾一度散漫无度,旷课、逃学……记得当时班主任的苦口婆心根本打动不了我,在我沾沾自喜、自以为是、个性张扬的背后换来的确是高考落榜的泪水。如今,回首往事,最大的遗憾就是那段时光,也许我没有资格怨天尤人,但我曾不止一次的想:如果那时的父母抑或老师多一点严格,给我一点惩戒的话,或许今天就没有那么多的遗憾了。
做错了,接受惩罚,天经地义。就好比一个人跌了跟头,头上会起包。疼痛会提醒你下次要当心,不要再跌到;而不是跌倒后,让人扶起来,摸摸头上的包大喊:我怎么这么倒霉,谁来安慰我一下,那么下一次我就不会再跌跟头了!
仔细想想,这逻辑是否很有趣?
——Honey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是尊重?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尊重一词的义项是:①尊敬;敬重。②重视并严肃对待。③庄重(指行为)。然而,在教育现实中,“尊重”却成了放纵,成了无序。而这放纵和无序,恰恰于无意中贻误了学生的教育良机。从这一意义上说,尊重不应排斥礼仪,尊重不应拒绝批评,尊重不应不要惩戒,尊重不应失去规范和规则。
一句话,对尊重的理解不能走极端,教育需要尊重,需要理智的尊重!
——于宪平
作者邮箱: yuxianping0011@sina.com
标签:
教学论文
尊重教育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标点符号解题要略(网友来稿)
下一篇:
山东:艺术“新课改”提前露面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