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608  
标签:教学论文
风动荷传香,云淡月生辉——高中语文研究性课堂教学初探(网友来稿)
大余中学    邓思庆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幽美绝伦,假如没有那阵微风戏叶弄波,荷塘之景还会流香如歌?朱自清笔下的月色如梦如眠,假如没有那片淡云,月色之下还会光影如乐?当今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假如还不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我们的语文真的就不会被学生踩在脚底下?

风动:教师的讲必须围绕学生的想

    2002年5月,一封省教育厅课题研究基地办的信函送到我们手中,我们课题组申报的“以小课题研究推进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的课题已批准立项。欣喜随即被一种使命感取代。要完成好这一课题,观念先导,只有全备课组教师认真学习研究性学习理论,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精髓,才能引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走向成功。

    语文课到底是教师有作为还是学生有作为?这是我们进入课题在教学观念取向上的第一个选择题。研究性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必须弃前取后。教师再也不能带着满脑子教参的东西走进教室。学生的语言思维再也不能被教师的教案套住。即使教师对教材有个人的独特体验,也不能带进教室,霸占讲台,居高临下的宣讲。语文课一定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作为。

    让学生有作为要进行几个教学环节?教师不讲了,教参的不讲了,自己的体验不讲了,教师还干什么?这是我们进入课题必须理清的重要步骤。研究性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布道者,而是策划者组织者,策划教学的具体环节,组织协调教学的每一个细节。经过讨论,我们拟订实施课题的五个教学环节:一.诵读:提出适当问题引导学生文从字顺地诵读课文并侧重于作者是怎样写的引起思考和讨论;二.探究:侧重于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设法提出广泛性问题引起学生深入思考;三.拟题:在探究课文的前提下,依据自己的思维焦点,提出研究课题;四.研究:针对自己的课题收集信息,师生合作,补充片面认识,纠正错误认识,拓展肤浅认识,完善正确认识,形成小文章。五.交流:课堂交流汇报研究成果。

   尤如朱自清眼前的那方荷塘,荷塘里即使叶儿再妖花儿再媚,假如没有那阵从天而降的微风,整个画面就不可能有流香如歌的魅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那阵“微风”,那就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讲必须围绕学生的想。

荷传香: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从教十几年,面对学生对语文越来越浓厚的兴趣,面对学生在课堂个个跃跃欲试的场面,真的觉得过去自己的种种教学设计多么一厢情愿,自我感觉良好。在《项链》一课的教学中,我和学生共同确立这样一个探究话题:你想对小说中的什么人发表什么样的看法。学生真的出现了各不相让的局面。对此,我进一步指导他们一定要联系课文的具体细节来解说自己的观点。一番合作研究之后,请看他们的发言:

路瓦栽——可恶的“帮凶”

有些人读莫泊桑的《项链》,总是把目光投向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把过多的贬词或褒词倾注在她身上,其实,小说中的路瓦栽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对玛蒂尔德“十年不幸”命运的安排,他始终在充当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对他妻子整个悲剧命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在小说中的一系列表演十分可恶,简直可以说不自觉地充当了一个“帮凶”的角色。

首先,我想分析路瓦栽为什么会从教育部往家里拿回那张请柬。其实原因很简单,路瓦栽也同样爱慕虚荣,要知道晚会请柬“一向是很少发给职员”的,而路瓦栽却宁肯“费很大力”也要“气弄到手”,因为在那儿他可以看见所有的官员,路瓦栽的醉心名利、爱慕虚荣不是显而易见吗?

其次,我想分析路瓦栽为什么会向妻子建议向佛来思节夫人借项链。路瓦栽本来是想让妻子穿朴素的衣服、戴几朵鲜花去参加舞会的,可是他却忍痛割爱拿出了买猎枪的钱让妻子做礼服,并建议借项链去参加舞会,可见他心中不愿放弃参加晚会的机会。其实,他心里也清楚,让玛蒂尔德风光,就是让自己风光,这不是更强烈的虚荣心在他心里作怪吗?

第三,项链丢失之后,他又建议玛蒂尔德隐瞒真相,这不是要面子是什么?总之,更强烈的虚荣心,使路瓦栽犯了一个又一个错误,从而成为玛蒂尔德“十年不幸”命运的一个可恶“帮凶”。

路瓦栽——可敬的绅士

在金钱至上、风流为美的巴黎社会,作为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路瓦栽,却拥有一个“美丽动人”的妻子。这确实是人生一大幸福。作为一个丈夫,他不能让“美丽”的妻子有“讲究”的衣着,只能穿得“朴朴素素”,妻子痛苦伤心,他何尝不是如此呢?于是他总想找点什么来补偿一下,这不是很自然的吗?

机会来了——部里要举办舞会,于是他想方设法弄到了一张请柬,目的就是想让整日忧愁苦闷的妻子出去散散心,这又有什么不该,又有什么不对?

再往下看,路瓦栽为了满足妻子的心愿,这才出了主意去借项链,可万万没想到妻子把项链丢了。设想,如果换个人,不对惹下如此大祸的妻子严加责骂才怪呢!可路瓦栽没有这样做,甚至没有责备妻子一声,而是正视现实,想方设法把项链还上,他让妻子向佛来思节夫人说弄坏了搭钩,这就是为了恪守借物要还的做人原则,不能及时归还,就应讲明原因,这是为了维护自尊的起码行为,要知道,朋友富有,他们拮据,如果对朋友说项链丢了,客观上就会产生一种希望朋友可怜一下,放我一马,不要归还了。而这,对任何一个稍有自尊心的人来说,都不会这样做。我认为,路瓦栽隐瞒丢项链的实情这一举动,使他由社会上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职员,霎时变成了一个信守诺言的大丈夫。

读完小说,我对路瓦栽的种种举动,同情中多少隐含了许多敬佩,在玛蒂尔德十年不幸命运中,正是由于路瓦栽的一种不惧困难,勇于负责的绅士精神,才使玛蒂尔德这位曾经想入非非的漂亮妻子,直面清贫、丢掉幻想、正视现实,和他一道还清了那笔可怕的债务,从此不再崇尚虚荣。这不正是路瓦栽这个坚强精神后盾的“功劳”吗?

玛蒂尔德,你真的很美!

玛蒂尔德,你这位《项链》中的女主人公,出生卑微却又天生丽质,因一夜“风光”而由一个白领太太变为“穷苦人家的粗壮妇女”,对你这个悲剧,不少人斥你为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典型。其实,以平等的眼光看你,你也有许多很美的品质。


展开全文阅读
看看你生活的时代,“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女人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女人的资格。”这些你都具有了,可是你出身低微,没有陪嫁的资产,“没有法子让有钱人体面的人认识你,”只好嫁给书记员,生活虽然清苦,婚姻尽管不如意,但你并没有利用自己的美貌资本来改变生活状况,你对高雅、奢华生活的向往,也仅仅是向往而已,对自身生活的伤心痛苦,也仅仅是自己品尝而已,并未妨碍他人。要知道,向往美好生活,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呀。

晚会上,你高雅迷人,压倒所有女宾,所有男宾都注视你,打听你的姓名,求人给介绍。在一般人的猜想中,这正是你用美丽资产改变命运的大好时机,踢开路瓦栽,迈步向“钱”进。然而,你没有,你只是“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你“陶醉”这个又“陶醉”那个,这种种“陶醉”都仿佛告诉人们,你仅是为“陶醉”而来,满足一下自己唯一值得骄傲的“价值”。你没有动用自己的唯一资产去改变现状,这在你那个风流的巴黎社会里,你难道不像一枝高洁的荷花吗?

特别是,你因赔项链而债台高筑,生活几乎陷入绝境,但你并未堕落,灵魂依然属于你。你“毅然决然地打定了主意”,偿还可怕的债务,辞退女仆,租赁小阁楼住,干粗笨活,争价钱,受嘲骂,这样不堪忍受的艰辛你竟坚持了十年。这十年,我们看到了你吃苦耐劳的品质,更看到了内在的心灵也是那么高洁。巴黎的任何一个贵妇人都不能与你相比。

玛蒂尔德,你真的好惨

生活有无数的事实这样告诉我们,假如一个人有自己的事业,他就拥有一股强大的精神支柱,在生活的磨难面前,他就可以无视物质上的清贫,遭遇上的

不公。而一旦他没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他就会失去一种精神上的支撑。一旦生活陷入困境,他的精神幻想就会主宰他的意志,使他失去自我。

玛蒂尔德,惨就惨在她是后一种人。她尽管美丽动人,但只不过是一个家庭妇女,靠丈夫的工资维持生活,既没有什么事业,也没有什么社会活动,接触较多的只不过是她的丈夫和教会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再加上,她家的一个女仆。结果,她拥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只好花费在无谓的空想上去了。这难道不惨?

而且,这无谓的空想也不是玛蒂尔德天生的,而是她所生活的那个环境无形无意识地熏染给她的。且看与她朝夕相随的丈夫是个什么货色。明明是上流社会的舞会,他偏要花力气弄张请柬回来,明明以职员的身份去参加舞会要出“寒酸”相,他偏偏要去借项链装潢门面。这醉心名利、贪慕荣华的心态,能不影响到她吗?

再看看她的教会朋友——佛来思节夫人,明明是挂只值500法朗的假项链,偏要从珠宝店买来漂亮的青缎子盒子来装。这种摆阔心态不也是一种虚荣的表现吗?在这些人物中生活,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家庭妇女,玛蒂尔德能有这么大的自我约束能力来控制自己的想入非非,从而保持一份清高吗?可见,玛蒂尔德追慕奢华生活的心态不只是她单个人的心态,而是一种社会心态在她个人身上的折射。从这个意义上,她惨在成为了一种不良社会风气的牺牲品,而且牺牲了,也不知道自己死在谁手上,这难道不惨吗?

俗话说:一念之差,成千古之恨。人啊,为什么会有这“一念之差”呢?不就是跳不出世俗社会这个怪圈吗?玛蒂尔德,脚力不足啊!所以只能说:惨!

云淡:教师角色的定位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月色无形无声,如何表现这迷人的月色呢?语言大师朱自清毫不犹豫地让一片淡云飞入,顿时如梦如眠的月色,光影之间生出“梵婀玲上的名曲”飞。如果说学生的思维是那荷上之月的话,那么教师就是那一片“淡云”。这片云太浓了,势必导致学生阅读思维的无法渗入,人文情感的缺席,使学生面对教师的滔滔不绝,只能作壁上观。这片云太淡了,学生则无所适从,也会让思维的“刀枪入库”,精神的“马放南山”。在研究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非常关键。

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呢?备课组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并取得共识。

倡导者:在课题进入课堂前,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了解这一崭新的学习方式并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全过程。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认同“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对学生的生存能力十分必需”,视“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能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的灵魂,视“探究性”、“创造性”、“发现性”为人的本性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将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简单模仿和训练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个活生生、充满了个性和精神自由的人。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惯性冲击力还很大,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理解还很肤浅,对学习方式的理解还停留在做题上,把自己的大脑当作一只需要填充的容器,而不把它当作要点燃的火把。把学习理解为一种暂时行为而不是终生需求。因此,教师的倡导非常重要,教师非要努力学习,了解更多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例,才可能和学生一道进入“研究性学习”的情境。

指导者:实施“以小课题研究推进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的课题,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问家。我们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诵读、体验、收集信息,探究、研究、讨论等系列活动中发展或培植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这一课题中,教师的指导到位。指导好学生投入阅读,寻找课题。让学生在诵读中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课题不能过大,宜小而浅。一般情况下,学生确定一个课题需要的时间可能较长,学生收集信息、专题阅读或比较阅读量一大,分析研究的过程就会复杂。因此,需要教师强调不要面面俱到,而要捉其一点深入探讨。起初阶段不能要求每个课题都有新意,要树立循序渐进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会不断生成,新的课题会不断涌现。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每个学生能保持一个盎然的兴趣就行了。随着活动的连续深入,创新的火花有时连教师自己都意想不到。

开发者:“以小课题研究推进”中的“小课题”从何而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水平和能力,甚至有些学生的学习潜能并不一定能得到开发挖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把注意力全部分配在学生身上,寻找出学生各自的优势,当好一个思维的开发者,针对不同的学生,挖掘不同的学习潜力,并努力促成兴趣相同(尽管个性不同)的学生组成研究小组,使学生之间也互相开发,把学生的研究潜能发挥到最佳状态。

评估者: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东西可能是幼稚可笑的,甚至不乏偏激偏颇的。作为教师,绝不能打击嘲笑,要做好一个欣赏者。我们重视的是学习的过程,淡化的是学术水平;重视的是思维的掘进,淡化的是学术研究。当时机成熟,教师就应走下讲台,让学生走上讲台,充分发表自己的成果。以往高中语文课学生发言不踊跃,其实不是学生害羞了,而是心中无物,无从说起。原因之一就是老师给的思考的时间太短了。往往三五几分钟之后老师就迫不及待地要学生发言,这怎么能够呢?而一旦学生有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表现欲想抑制都不能。

当然,当学生的成果交流之后,教师仍要重上讲台,拟定中肯的评判,给学生定定等级。我们现在的学生,在心理发展阶段上仍呈现“二表人才”的特点,他们爱表现自己,也爱接受别人的表扬。而让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永远是一条不变的教育原则。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要珍惜,珍藏,更要评判定级,作为学期评定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也是下届学生展开课题的重要资源。

月生辉:主动探究,不拘一格

              ——《荷花淀》小课题研究小论文展示教学实录

蔡绵博执教、整理    邓思庆点评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设想

1、以小课题推动学生主动去阅读课文、搜集资料,并通过独立或合作的研究性学习,写出有创见的小论文。


展开余文
2、转变教师角色与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与学习资源提供者;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讲堂变为学堂,“生-生”交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为学生的研究成果提供展示的舞台。通过成果展示,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与欣慰感,保持并发展成为对语文学习的强烈兴趣,由被动学习转化成为自觉学习、自觉研究的良好习惯。

二、课前准备

1、完成“分析小说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指导,并示范教学《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节选)》。

2、开展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①确立小课题,明确研究方向。利用一个课时由学生通读《荷花淀》,学生提出小课题,师生共同讨论确立三个小课题:“赏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赏析小说的环境描写”、“比较分析本单元三个中国女性的形象”。其中第三个小课题具有一定难度。

②利用课余时间做相关阅读与资料摘抄、整理工作。主要是后人对《荷花淀》的评论等相关文字的阅读。(书籍来源:校图书馆、互联网及教师提供等。)

③形成成果。在个人独立分析或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小论文。

④成果展示。精选有代表性的小论文,利用一个课时进行成果展示。

⑤时间安排。周五确立课题,双休日学生做相关阅读及资料摘抄、整理工作。下周一进行课堂讨论、合作探究,并形成成果。周二进行成果展示。时间跨度为五天。

三、课堂实录

师:在上个星期五,我们一起通读了孙犁的小说《荷花淀》。经过讨论,我们确定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板书):一、赏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二、赏析小说的环境描写;三、比较分析本单元三个中国女性人物形象。前两天,我发现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钻图书馆的钻图书馆,上网查资料的上网查资料,还有几位同学将我可怜的几本藏书也翻走了。大家积极性很高啊。我相信,同学们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对这三个问题都有了自己独特的心得。昨天这节课,大家又经过交流资料以及热烈的讨论,个人或小组都写出了具有一定水准的文章。今天,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先请三位同学展示对第一个目标的研究成果。

生1:《荷花淀》里在叙述了女人们没有见到自己的丈夫后,作者写到:“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这句看来说“失望”和“伤心”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心理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她们没有看到自己极想看到的人。而后的“狠心贼”这个词,我觉得用得很有意思。“失望”和“伤心”是这几个女人真正内心上的,而“狠心贼”只是表明她们内心的一丝埋怨。运用“狠心贼”这个词,正好表明“爱之深则责之切”这句话,这种爱就是女人们对自己丈夫的爱、对自己家乡的爱、对自己祖国的爱。这种爱是真诚的、热忱的爱。

师:“爱之深则责之切”,对“狠心贼”这个词的理解非常到位。

生2:《荷花淀》的主角是水生嫂,她和她的丈夫、孩子和爷爷生活在白洋淀里,是一个战时乡村的普通妇女。从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中来看,一句“怎么了,你?”可以看出她对丈夫的观察入微。听到水生要到大部队上去时,被苇眉子划破了手这一细节,把她对丈夫的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后一句“你总是很积极的”,又表现出了她既对丈夫的不舍,但又对丈夫投身革命事业的赞许和由衷的自豪。作者描写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没有花大量的笔墨渲染,也没有用诗情画意的词语去美化。虽然没有如琼瑶笔下的山盟海誓,也没有情意绵绵的语言,更没有“你爱我吗”和“我爱你”的做作,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纯真自然的乡村气息,真诚而又略带羞涩的一对夫妇。

师:抓住了两句话和一个细节来分析,挖掘出了语言所包涵的情感。

生3:在《荷花淀》一文里,孙犁用自己的笔为我们编织了一个情爱世界,让我们深深体味着这里的情,这里的爱。

这篇文中的情突出的表现为水生嫂对水生的夫妻之情。文中有这么一句水生嫂的话:“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这句话看似平常,却饱含着水生嫂对水生的夫妻之情。在当时那样一个动乱时期,丈夫回来得很晚,妻子为此很担心,生怕丈夫会出什么事.待丈夫回来,一句简单的话问下去,也饱含了妻子对丈夫的的担心、关爱。后面,在水生嫂与众妇女齐探夫的过程中,也体现了水生嫂及众妇女对自己丈夫的关爱。

另外,文中的爱表现为对家乡、对祖国之爱。文中有一处更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不要叫敌人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是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这一段中,水生嫂已顾不上自己对水生的依依不舍与担心,她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水生的安危,而是如何杀敌灭敌。她把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放在第一位,充分表现了她的成熟。其他妇女也一样,经过荷花淀一战,她们对国与对家的爱也加深了一步,也不再埋怨、担心丈夫,一心也想斗争卫国。

可以说,这篇小说中充满情与爱,充满血与肉,在中国小说中是少见的。

师:充分发掘出了人物语言中所蕴含的夫妻之情及爱国之情。评价中所说的“这篇小说中充满情与爱,充满血与肉”,我认为很准确,也很新颖。

师:刚才这三位同学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对《荷花淀》中人物语言的研究。综合起来讲,就是(板书):语言含情,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师:下面我们请四位同学展示对第二个目标的研究成果。

生4:《荷花淀》作者孙犁以丰富的思想感情,诗意的笔调在小说开端就向大家展示了一幅清新明丽的乡村风景画:这里有宁静凉爽的夏夜,有满是苇眉子的农家小院,有芦花飘飞苇叶黄的苇地风光,有新鲜醉人的荷叶荷花香。作者用散文诗的绘画笔法展示了水乡美、人物美,浓化了乡土气息,使整幅画面诗意盎然,引人入胜。

同时,这也是一个战争年代,风景如画的白洋淀也充斥着时隐时现的火药味。如此清丽的农村、如此勤劳善良的人们,竟要遭受日寇的践踏,一方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及不正义性、侵略性,另一方面,也为水生等人为保护自己的家乡、家人而参加部队埋下了伏笔。

作者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白洋淀的深厚感情,而水生嫂等人呢?为了保卫自己可爱的家园免受日寇侵略,参加了消灭侵略者的武装斗争。

我认为,这里的荷花淀只是当时中国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我们美丽的祖国,我们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怎能容许他人任意践踏!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拿起刀枪参加革命,直到把侵略者赶出中国。

作者笔下的白洋淀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它淡化了战争气息,但在这诗意如画的风光中,又隐隐含着那若隐若现的火药味。因美而失的战争气息,又有护美而生的火药味,真是绝!

师:这位同学的文章也写得像一篇散文诗。 “因美而失的战争气息,又有护美而生的火药味” ,评价非常新颖独到。

生5:孙犁散文化的小说《荷花淀》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风景画。作者展现的水乡美、劳动美、人物美与当时的抗战场面是不是格格不入呢?我以为是恰到好处了。

文章开头几段,只字未提战争形势如何,而是着力写夜景,写女人的勤快手巧,它首先就告示着读者:美丽的荷花淀孕育着勤劳、美丽、善良的乡民。深厚的乡土气息让我们忘却了罪恶的战争,转入了另一个和谐宁静的生活圈子,让我们感觉到生活在荷花淀的人们是多么地自得其乐,多么地热爱生活。这一场景的描写又正好辉映了主题——保家保村保国。

同时,乡土气息又传达着荷花淀乡民的抗战精神——沉着镇定、灵敏机智。即使是在抗战时期,农民们仍安排着自己的农活,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这正好体现了乡民的镇定自若。

所以,作者渲染的乡土气息与抗战气息并不矛盾,相反,却强化了荷花淀农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不容外敌侵犯的高尚情感。

师:认为优美的环境描写正好辉映了主题——保家保村保国,同时还反映了人民的沉着镇定和灵敏机智,我认为理解很准确。

生6:越美的东西,越值得我们去珍惜它,爱护它,不让它受到一点点损害。

《荷花淀》是一曲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颂歌,照平常的写作手法,文章应该充满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斗争场面,但作者却没有如此做,而是花了大量笔墨来展现荷花淀那些迷人的景色,那浓厚的乡土气息,对斗争场面只是一笔带过。

《荷花淀》妙就妙在此处!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花荷叶香”,像这种美好的场景,《荷花淀》里有许多。对如此美的景色,你愿意让战争破坏它吗?你愿意让侵略者去践踏它?不,假若你有良知,你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因此,水生夫妇各自组织了武装,他们要保护它,保护自己的美好家园。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荷花淀的美好事物,淡化战争气息,浓化乡土气息,不仅使小说更具独特风格,而且还显示了人物的乡土情感、爱国情感,同时也正是作者爱国情感的体现。

师:认为优美的环境描写体现了人物和作者的爱国情感。

生7:小说的开头,写水生嫂编席子。作者把这个场面完全诗化了。这里不仅交代了水生嫂劳动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写出了环境中的人。这里写了生活之美、劳动之美,烘托了水生嫂的心灵之美,写出了她的纯朴、勤劳和能干。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大片”,这一大段是写水生嫂编席子的劳动场面。作者写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就把劳动场面完全诗化了美化了。“她有时望望淀里”,不仅引出了折洋淀的银白世界的描写,让读者欣赏到了风景如画的白洋淀风光,闻到了“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而且展示了水生嫂的内心世界。她为什么要有时望望淀里呢?因为“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这表明她心里有事,她是在一边劳动一边等丈夫回家。这里人物的心事,不是采用一般小说的叙事方式表达,而是通过散文诗般的、绘画的笔法来描绘的,这真是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师:认为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很不错。

师:刚才这四位同学都认为《荷花淀》中的环境描写非常美,用了(板书)诗情画意、风景如画等词语来形容。综合起来看,它的作用是(板书)反映了人民的爱国情感,烘托了人物形象。

师:本单元我们所学的小说中有三个中国女性形象,她们可以说是一个特定时代中中国妇女的代表。现在我们尝试着对这三个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这个小课题有一定难度。下面我们请四位同学就这一目标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生8:所谓环境造就人物的性格。

祥林嫂处在封建意识根深蒂固的病态社会,是她的不幸与悲哀,更是一个社会的悲哀。祥林嫂就是在这样一个今人毛骨悚然的社会上生存直到灭亡的。面对命运的坎坷,她也做过许多斗争,但是她所做的只是无谓的牺牲罢了。就凭她个人的力气是不能把当时的封建社会怎么样的,况且她是用封建意识来反封建意识,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人,因此根本就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展开余文
翠翠生活在湘西这个封闭的小山村里,固然有着纯朴、善良、天真的品质,但是,由于她爷爷不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她感到很孤独。而当她找到自己的真爱时,傩送却因为内疚也离家出走,于是翠翠依然孤独。她一直在孤独地等待,无望地等待,不知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可见,她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水生嫂所处的时代是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时期,她的丈夫是游击组长,因此,她同样受到了当时时代环境的影响,受到了先进思想的熏陶,受到了英雄人物优秀品质的感染,从而具有伟大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时代妇女的弄潮儿。因此,她与祥林嫂和翠翠不同,可以掌握自身的命运。

由此可见,人物的不同命运,是因为深受当时环境的影响。

生9: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妇女的地位一直是低微、卑贱的,命运也一直不能由自己掌握,就是到了近代也一样。

远的不说,我们就看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祥林嫂是旧中国生活在最苦难、最底层的广大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她善良,勤劳朴实,任劳任怨,这既是她得以生存的基本,也是造成她悲惨命运的原因之一。因为她生活在贫苦家庭,假如她不善良,不勤劳,不任劳任怨,不遵守三纲五常,那她将更早地被社会吞噬。现在她一切都遵照封建社会的道德做了,到头来还是落得个悲惨的下场。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祥林嫂的命太苦,不吉利。她两次结婚,两个丈夫都先她而死,连唯一的儿子也先她而去,在当时人们的心里,祥林嫂是一个克星,磁到谁,谁就倒霉。但是,我们透过这些现象分析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毒害了广大人民,尤其毒害了广大妇女,广大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她们没有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不管她们生活如何变,命运都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是可悲呀!

《边城》中的翠翠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少女,在情窦初开的年龄里,她爱上了傩送。而傩送和他的哥哥天保同时爱上了她,加上她祖父老船夫的不理解,本来天造地设的一对碧人,最后却不得不让翠翠无望地等待傩送的归来。这也是一个悲惨的结局。比起祥林嫂,她的命运似乎更好一点,至少生命还在。但是,她所受到的精神上的压抑,我想也不比祥林嫂好到哪里去。她的悲剧,根源在于她的生活空间狭小,闭塞。虽然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君子遗风,每一个人都热情真诚,但在面对爱情与亲情时,天保和傩送都选择了逃避,最后只剩下一个孤独、寂寞的翠翠。

随着时代的变化,到了抗战时期,妇女的地位逐渐提高,觉悟也提高得很快。其中水生嫂就是一位。原来她也是与祥林嫂、翠翠一样的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地位和觉悟的提高,水生嫂摇身一变(师生一笑),她成了一名与男子肩负着同样任务的抗日战士,并做出了优秀的成绩。她们才可以说是真正掌握了自己的灵魂和命运,不再受到封建可怕思想的束缚。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不同了,中国妇女的身份和地位也变了,她们真正成为了主人,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生10: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被旧社会吞噬的底层妇女形象。孙犁《荷花淀》中的水生嫂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新型农村妇女的代表。

《祝福》中的祥林嫂不断地遭受摧残和打击。先是丈夫死后不堪婆婆的虐待逃出家门,后是婆婆为了给小儿子结婚筹钱,而把她强嫁了;当她的第二次婚姻到了夫死子丧时,又被大伯赶出家门。迫不得已,她再次来到了鲁四老爷家里当佣人,却受到鲁四老爷的憎恶和四婶的斥喝,又受到镇上人们的歧视、玩弄,最终厌弃,到最后,被鲁家逐出,成了乞丐,终于在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了。再看水生嫂,送夫参军,助夫杀敌,最后她们自己成立了队伍,展开游击战,与抗日队伍相呼应。

同是农村妇女,却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一个悲惨地死去,一个则是未来日子充满希望。是什么造成这种天壤之别呢?是社会的变迁,是时代的变化。

祥林嫂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她生活在一个封建意识根深蒂固的病态社会中。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没有自己的思想,不懂得如何去反抗。那时的妇女更是没有地位,例如祥林嫂的第二个丈夫死后,唯一的儿子又被狼叨走了,大伯就来收了她的屋,赶她走。这件事体现了一种封建的族权意识。正是这样的黑暗社会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结局。

而水生嫂,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及新思想的传播,妇女的地位逐步得到提高。《荷花淀》中有这样一段话:“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平常的一句话,却充分体现了水生对水生嫂的尊重和体贴。这时的妇女也有了自己的思想,当水生嫂她们送衣归来,也不甘落后,成立了自己的队伍。这时的妇女们已经有了一种朦胧的民族与国家意识,也试着直接到这种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去。

从这两篇小说中所折射出来的现象充分表明:时代的变迁,改变了妇女的命运。

生11:从古到今,有不少写女性的名著,其中尤以《红楼梦》最为有名。里面展现的是一种女性独特的光芒。而今,高中课文为我们展示的又是另三种女性的美,虽然有些朦胧,有些悲凉,却也不乏为一种美!

祥林嫂——凄惨的美。

祥林嫂,先做童养媳,嫁人后丈夫夭亡,蒙受打击;后来被虐待,被出卖,被迫再嫁;再后来夫死子亡,在她的人生道路上遭受着更惨重的打击,最后在苦苦挣扎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可谓是悲中悲,惨中惨。但是祥林嫂在她残酷的一生中所折射出的却是一种凄惨的美,她挣扎过、抗争过,最终被扎得遍体鳞伤,但她那种悲壮、凄惨的美却成了她的灵魂,给每个读者以震撼。

翠翠——忧伤的美。

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翠翠生长在边城宁静的风光中,在情窦初开的季节里爱上了傩送,可是活泼可爱的翠翠同样也吸引了傩送的大哥天保。于是哥俩相约为爱情“决斗”。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了故乡。外公也忧伤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回来。

一种悲剧性的结局产生了一种淡淡的、忧伤的美。翠翠苦等傩送,傩送也许明天就回来,也许永远也不能回来。但却给翠翠一个希望,也给故事抹上了一笔伤感的色彩。它展现了中华民族女性的那种传统的美,有一点神秘与忧伤!

水生嫂——坚强的美。

她生长在抗日战争中风起云涌的年代,她抗日坚决,丈夫要参军上前线,她无条件支持;她勤劳淳朴,丈夫忙于抗日工作,她编席持家,辛勤劳作,解夫后顾之忧;她真挚多情,保证如被敌人汉奸捉住就“和他们拼命”。点点事迹都可证明:水生嫂所表现的美,是与前两种完全不同的美。她所表现的是一种坚强的美,是一种新时代青年妇女所展现的美!

师:刚才这四位同学比较分析了这三个中国女性形象,都能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板书)“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入手,分析很有道理。说明大家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发扬主动探究的精神,把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生动有趣的语文学堂。

评:1、“小课题”是实施课题研究的中心焦点,以“小课题”带动阅读,以“小课题”吸引兴趣,以“小课题”激发创造,都需要教师的“导”,教师“导”得好,就会一石激起千重浪。课堂研究就能在“随风潜入”“润心无声”中推进。

2、评价应以激励为主,爱护并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可能进行积极主动的语文学习。

 作者邮箱: dengsq6552@tom.com

标签:教学论文 风动荷传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润物细无声——浅谈班主任身教的作用(网友来稿)
下一篇:南州六月荔枝丹(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