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920  
标签:教学论文
教师角色多元化引起的思考(网友来稿)
枝江市实验中学曾祥恕

新课程、新课标对教师教学行为要求的变革是深刻的,它要求教师必须飞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  传统教学偏重知识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我们知道,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可学习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21世纪已经到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要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学生需要的再不是一堆现存的金子,因为金子总有用完的时候,他们更需要点石成金的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为了实现教师角色由单一传授知识向多元化角色的转变,使教师成为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首先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也就是提高的过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教师角色多元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面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由于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的熏陶影响,老师一直过分讲究师道尊严,老师高高在上,学生低低在下。老师的话是圣旨,学生不敢违抗,加上“什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使极为正常的师生关系,变成了所谓的“君臣关系”“父子”关系,“上下级”关系,这样下去,长此以往将扼杀学生创造力,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因此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去走近学生,亲近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亲和力的组织者。教师在台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一切,学生的学情,学生的秩序,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方法,交流的方式等,此时的教师可以是一个主持人,引导学生陈述意见,畅所欲言,见仁见智。教师用主持人所特有敏捷的思维、机智的语言,去激活学生,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但教师又不等于主持人,这要求教师能高屋建瓴,进行恰当的点拨,积极引导;不时巧妙的对错误进行校正,在学生的错误上不能随声附和;更要求教师有开阔的视野,保持对时代的敏锐和对生活的新鲜感,并把这种感觉带进课堂,融入讲授,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还要保持一种思维的张力,面对纷纭的世界,进行深入的思考。老师更是睿智的,能给学生以启发,能使学生茅塞顿开,领悟人生的真谛。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活而不乱,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必须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己构建的辩证统一。为了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掉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认为我是教师,我教什么,学生就应学什么。不管教师传授的知识怎样,方法如何,学生只有机械地学。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是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可以说,它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例如,在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参与其中,说出的意见是我的看法。而不是听老师说标准答案或正确答案。让学生认为,老师只是一个和他们一样的学习者,他们是在自主地学习,不是围着老师的指挥棒转。在这里,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不是单纯的抽象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完整个性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给予学生全面展示个性力量的时间与空间。所以,老师以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出现,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学习活动中达到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班有50名学生,上课时我常常并不是按照教师“一对几十”的面对面授课方式,而是将学生分作十个小组,每小组五人。上课时教室里出现的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讲授,而是五个学生聚集在一起的学习小组。我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要由过去的“讲台式”、“高高在上式”教学,变为“参与式”的教学,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生态环境”,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如:我在上《越巫》这一课的时候 ,为了再现玩皮的孩子戏弄越巫的一场表演,我亲自参加一组扮演越巫,学生们兴趣倍增,有和老师比高低热情,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它是以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为前提。这个引导者,它有双重意义:既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又是知识的引导者。这里,我们只谈后一个方面。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而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是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去怎样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例如:教师在上活动课时,学生自己拟的一个题是: “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教师采用了正方反方的论辩方式,激活课堂气氛。当个别学生走入过生日讲排场,摆阔气的误区时,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多听听别人的讨论,换个角度去思考,(你是过生日的、你是被请的、你是未被请的)巧妙的引导使学生很快走出误区,此课达到了预期目的。这就是说,当学生登山时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登攀。总之,引得要巧,导得要妙,才会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教者轻松,学者愉快。

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展开全文阅读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 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位置是学习中的一员,读书,有教师的声音;讨论,有教师的参与。当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的意见只是一个学习者的意见,不是标准答案,更不能强求一律。决不能像变色龙那样,做给别人看时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日常学习当中,仍放不下老师的架子。合作学习,师生之间可以互相促进,这不仅具有教学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

合作学习,使师生变成了伙伴关系,学生头脑灵活,接受新的信息快,不会受经验的左右,有开拓创新精神;教师的知识渊博,有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经验,师生可以取长补短,教师必须寻求和学生一道共同发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力求双赢。我在教学中时常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老师也当一回小学生;当学生是记者时,老师就变成了被采访的对象,这样平等交流,相互沟通,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五、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励者。

教师要做好一个激励者,必须彻底改变过去的霸王作风,动不动就大动肝火,用言语挖苦讽刺学生,什么“东方之猪”“造粪机”等,再则罚学生的作业,甚至体罚学生,这些恶劣的做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

在教学中,我常采用下列方法激励学生,首先是破题激趣,先声夺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照此类推,最好的老师就是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老师,就是能够把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程变成向往的乐园。要达到这一点,老师就必须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年龄特点。如我在教授鲁迅的《故乡》一文时,对于杨二嫂的贪婪、刻薄,我运用莎士比亚诅咒金钱的名言:“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样,不仅拓宽了课文内容,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课程魅力四射,自身乐在其中,受益无穷,学习欲罢不能。 其次是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如一些看似很枯燥的说明文,学生不愿意看,可引导学生说,学生对说感兴趣,自然就想说,想说就会多说,多说就得到多的练习。练习越多,自然就会说得越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说出趣来呢?尤其是将一些看似没有什么趣味的材料说出趣味来,本人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颇有所得。在设计这堂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复述赵州桥和卢沟桥特点的环节,如果让学生看了课文后就一段一段的复述,那肯定是兴味索然。于是我想到了一个有趣的方法,先给学生讲了个有趣的故事,有个富商要建一个风景区,风景区建完一半了,他请专家给他提意见,专家们看了他的设计及建好的一半风景,发现了一个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没有桥梁。专家们建议他在赵州桥和卢沟桥两种形式上选一种,现在就请你以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口吻,向富商夸耀各自的优点,看谁会被选中。然后让学生同桌练习几分钟,要他们一个扮演哥哥赵州桥,一个扮演弟弟卢沟桥,要求他们既要体现竞争的特点,又要团结合作,体现骨肉之情。最后两个人一起复述,再选几个学生做富商,进行评判。这样学生兴趣盎然,课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其三,是练出趣,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如:我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后,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几个练的环节——诗海拾贝——诗配画——画赋诗,在诗海拾贝中让学生说出诗中含颜色的诗句,在诗配画中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当一回小画家,在画赋诗中让学生当一回小诗人,于是学生跃跃欲试,学生的诗情,画艺在练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大大的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学生欲罢不能。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不仅为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也给教师搭建了一个多角度展示自己的舞台,作为教师必须把握好这千载难逢的时机,重塑教师多元化的角色,与时俱进,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

飞骋邮局--纯免费飞骋邮局88M空间30M附件及10M存储

飞骋邮局--追求高效稳定的专业大容量邮箱 www.fc18.com

标签:教学论文 教师角色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语文教育的审美化倾向(网友来稿)
下一篇:“重塑新时代班主任威严”初探 (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