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796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方法摭谈(教师中心稿)


高中语文组:吴昌均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的情趣”。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应当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也认为,“审美需要”是人生的高层需求。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五育并重”的观点,已经在教育界达成了广泛的共识。而语文是最具有美育特征的人文课,被视为纯艺术的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丰富多彩的自然和社会的集中反映,堪称美的最高形态之一。在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美育?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此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在作品的朗读中渗透美育

就初中现行语文教材而言,被选编的文学作品均是经典之作。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不少作品是名家的大手笔,各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这些散文、诗歌等都是极理想的朗读材料,非读不能领悟其美。作为朗读的直接指导者和参与者——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还需要有高超的朗读技能,更应教会学生怎样才能读得声情并茂、荡气回肠,促使其在朗读中增强语感,体悟文思,接受美的熏陶。

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不朗读不能感受春的生机和活力,更不会体味到“小桥流水”般的意境;不朗读鲁彦《听潮》中的“海怒段”,绝不会理解“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雄壮;不朗读《沁园春.雪》,更不能感受到诗中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意和革命浪漫主意情感。

二、在文学语言的品味中渗透美育雄主意和革命浪漫主意情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借助生动、优美、凝练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文学语言有别于生活语言和理论语言,其形象性、生动性、概括性令人惊叹。只有通过对文学语言的细致品味,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驾驭语言的技能。如果不理解文学作品中语言的真正内涵,便不可能真正把握作品的艺术精髓,更不可能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那么,就更谈不上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了。

杨朔的《荔枝蜜》中有这样一句话,“梦见了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单从表象上看,“仅仅是作者做了个梦而已”。殊不知,如果深层的揣摩语言,前后关联,学生就会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在脑海里浮现“梦境”。然后进一步的理解到对蜜蜂的热爱,作者卒章显志,赞颂劳动人民的情感也就明白无疑了。再如贺敬之等的《<白毛女>选场》一文中,只要对黄世仁的语言“我家自有谷满仓,哪管他穷人饿肚肠”细加品味,就不难理解战争年代曾有一位战士向演“黄世仁”的演员开枪的情境了。这样,学生就能把作者欲表达的思想领悟得深透。从而也把握了作品言外之意,自然地培养了学生语言鉴赏和审美能力。

三、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中渗透美育

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形象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物形象是美育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小说、诗歌、戏剧中鲜活的人物比比皆是,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爱憎褒贬倾向,体现了作者的美学理想。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美学观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他们便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客观地、理性地评判文学形象和生活中的芸芸众生。

诗人藏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通过对比的艺术手段,成功地映衬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形象。教师可引导学生思忖人物高洁的心灵,并且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以鲁迅形象为榜样,努力追求心灵美,做有益于人民的人。学生情感随之得以升华,灵魂也得以净化。再如,施耐庵笔下的鲁达是正面赞颂人物,无庸置疑。但反面人物镇关西这类形象,同样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美学家朱光潜认为:“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而且可以由反衬而使美者愈美,丑者愈丑。”《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鲁达形象正是靠镇关西的反衬,越发显得耀眼,使读者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作者倾力褒扬的对象,给读者以愉悦、感奋和教益。

总的说来,语文教学过程渗透美育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发掘作品中的美育点,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同时,笔者以为,教师对美育的形式和内容应多元探讨,不要仅囿于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贯穿到学生生活的始终,真正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

(拙文发表在《湖北教育》1998年11期上)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语文教师如何与素质教育接轨(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作文批改四要——由学生闲谈想到的 (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