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06  2016-03-09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楚雄市吕合镇初级中学学本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学期:2015秋季学期   科目:语文   教师:董先萍  授课周次:16

课题 25.河中石兽(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教学流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 一、导入 :

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

自主学习 根据上节课学习,自主再翻译一遍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 1. 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2.质疑: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3. 质疑: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展示点拨 1.讨论并归纳:

(1) 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支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 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3) 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磁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

(4) 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物,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  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2.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讨论并归纳:

第一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3.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基一,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巩固达标 你还知道哪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与同学交流这类小故事。

教学反思

教务处审核:

 

董先萍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小圣施威降大圣 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女娲造人 教案教学设计
下一篇:河中石兽(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