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782 2016-05-23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古文二则(郢人伯牙善鼓琴)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学科练习案 古文二则 第20教时
编制时间:3 月 24 日 编制人:七年级语文组 学科组长签字:
预习内容:
[知识链接]
《郢人》
《伯牙善鼓琴》
[自主学习]
一、解释加点字:
1.伯牙善鼓琴 善:
2.伯牙善鼓琴 鼓:
3.志在流水 志:
4.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
5.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峨峨:
6.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
7.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所念:
巩固训练: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而斫之 ( 听任 ) B尽垩而鼻不伤 (削尽)
C郢人立不失容 (改变脸色 D吾无以为质矣 (人质)
2、下列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顾谓从者曰 元方入门不顾
B自夫子之死也 请得自杀
C吾无与言之矣 大言数主之失
D吾无以为质矣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课后检测:
一、解释词语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得:
2.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
3.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卒:
4.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止:
5. 乃援琴而鼓之 援:
6.初为霖雨之操 操:
7.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舍琴:
8.吾于何逃声哉 逃声: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4)乃援琴而鼓之
(5)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三、下列对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郢人》节选自《庄子•徐无鬼》,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B本文主要通过庄子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对于死去的惠子的怀念和不舍。
C本文通过讲述了郢人与叫石的匠人之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合作默契的挚友的重要性。
D“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是郢人在感慨自己与石的匠人间的情谊。
张语晴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古文二则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诗词五首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
岳飞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