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626  2016-08-13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埃菲尔铁塔的沉思》教学设计(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反复诵读课文,学习作者在本文中虚实结合的写法。

      2.能力目标

      把握作者欲扬先抑的介绍埃菲尔铁塔的手法。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借登塔所作的人生思考。

      二、教学重点

      写实藏虚、虚实相生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埃菲尔铁塔形象的内在意义。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前置

      学习 张抗抗,1950年出生于杭州市,1966年杭州市第一中学(现为杭州高级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北大荒农场上山下乡,在农场劳动、工作8年。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今。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第七、八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协会副会长、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副 会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

      已发表小说、散文共计600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著80余种。代表作: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 《张抗抗自选集》5卷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第二届全国鲁 迅文学奖"、 三次蝉联"中国女性文学奖"、多次获"东北文学奖"、"黑龙江省文艺大奖""精品工程奖",曾获"黑龙江省德艺双馨奖"、"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小说金奖"、"第二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以及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奖。 2014年获"中国版权事业卓越成就奖"。

      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文,并在海外出版。

      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分界线》。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以后又相继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白罂粟》; 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北极光》、《在丘陵和湖畔有一个人……》等。 她还写了中篇童话《翔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作品中《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反映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

      识与追求。从此以后,她一直将思考的重心放在当代青年事业与爱情的矛盾冲突上。198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展示了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内心历程,运用细腻的精神分析手法,揭示了他们内心的创伤和追求。

      张抗抗在建国后的第二年即1950年7月3日出生于杭州。她家原籍广东新会。抗抗两岁那年,就跟 着父母进了审干学习班。爸爸妈妈这对抗战后期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因受到政治上的误解,被迫离开《浙江日报》 。她的爸爸,为革命做过多年记者、编辑,不得不改行当了车工、泥水工、搬运工。几十年的逆境,他不气馁,也不向任何人诉苦,这对女儿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她的母亲,单纯、善良、富于同情心和幻想。青年时代曾写过儿童文学作品,1948年辑成小册子出版,取名《幼小的灵魂》。这位有志于文学的青年,由于受到丈夫的牵连。也改行当了中学语文教员。在逆境中,她把对生活的爱、对文学的爱,全部倾注在女儿身上。抗抗刚会说话就开始背诗,听妈妈讲故事、唱歌。到了上学的年龄,便跟妈妈一起上学校,每天步行,早 出晚归,在路上听妈妈讲故事、念诗、学普通话。 大概从那时起,她对文学就发生了兴趣。 认真阅读所给的材料把相关的重要内容标画。学生要注意在前置性学习中要积累一些文学和文化常识,将有价值的东西摘抄在本上。

       学生通过阅读所给的材料,进而对作者及创作背景有一个了解,以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同时学生对材料的积累对以后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环节二:

      初读文本。 要求:

      1.认真阅读文本,采用标注、圈画、批注式阅读。

      2.请同学们探究作者写登铁塔,写出了自己情感和心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1)登铁塔前,有偏见、戒心。第1段:它只是比一座电视塔略高些的大铁架……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

      (2)在铁塔下,凝视、仰望。第5段:我凝视它,仰望它,唯独没有膜拜它……

      (3)登铁塔中,震撼、上升。第6、7段:写错觉——巴黎下沉,反衬铁塔之高, 更是表明自己受到强烈的震撼。

      (4)在塔顶上,超越、升华。

       初读文本,采用标注、圈画、批注式阅读法,认真研读文本。 训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环节三:


展开全文阅读
      再读文本、解读文章。

       要求:

      1.结合对文本的阅读,先独立作答然后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2.回归文本,作答要有理有据。

      思考探究1:文中流露 了“我”的哪些“沉思”?

      参考答案:在登塔的过程中感受到“人竟是如此孤立无援,如此微不足道么”、“你永远无法到达那个超然于一切之上的境界”,登上塔后意识到“假如我不到铁塔来,我将永远对它存有那么无知的偏见和戒心”、“埃菲尔铁塔是人在一个世纪之前的真实创造,是一个永远矗立的丰碑,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无 数温热的手抚摸它冰凉的铁杆,它的内心 依然孤独”。

      思考探究2:比喻在本文中起什么作用?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文章巧妙地使用了比喻方法,具体而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登临铁塔的感受,例如:“蓝天在黑色的云缝里闪烁——那黑色的原始森林一般的钢架,从我的头顶两边炸裂开去。是用那透明的铁盒子撞开的吗?就像汽车的窗玻璃掠开路旁的枝。”“像是要 冲破什么,又像是要挣脱什么,咯咯地 向上,像是咬着牙根的声音,像是绷紧骨骼的声音……”文章选用熟悉的事物比喻作者陌生而新奇的感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乘坐电梯登上铁塔的特殊感受。“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以“父亲”喻“铁塔”,奇特的比喻格外引人注目,既表现了铁塔平易近人的博大 胸襟,也表现了作者对铁塔的无限赞美和由衷敬仰之情。

      学生先独立思考作答 ,然后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最后展示。 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环节四:虚实结合手法总结。

       写铁塔的特点是“实”,喻生活中的人是“虚”。写铁塔的特点,其外形(高大)是“实”,其内蕴(超尘脱俗、孤独寂寞、坚韧宽厚)是“虚”。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埃菲尔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中考近义词辨析复习
下一篇:《小石潭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