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备课资料
阅读:670 2016-08-16
标签:
备课资料
九年级备课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备课资料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执教:饶美红
一、导入:孙伏园先生的评论引出《孔乙己》。
师: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说,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还把它译成了外国文。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 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乙己。
二、初品孔乙己,他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师:课前我们都已预习过,通过对课文的通读,孔乙己留在你脑海里最深刻 的画面或者说最深刻的语言、动作是什么?
生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生2:他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生3:给孩子们吃茴香豆时的情景。 师:你能配上动作把这一段朗读一下吗? (学生摇头换脑并伸出五指做孔乙己状形象地朗读。)
师:从这段话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1:孔乙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生2:他是一个好玩、可笑的人。 生3:他是一人迂腐的人。
师:但老师觉得这情景是这篇课文中唯一能让人感到温馨的地方。有同学有同感吗?
生1:他自己钱不多,买了为数不多的茴香豆还要给孩子们吃。
生2:这里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
师:同学们都很有感触,孔乙己留给你们还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吗?
生:“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给我印象也还深。
师:你认为窃和偷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
师:其实两者意思一样,偷是口头语,窃是书面语,你们说孔乙己自己知不知道两者意思是一样的?
生:知道的。
师:那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生1:人们用口头语“偷”来嘲笑孔乙己,孔乙己为了辩解而用古词语“窃”, 故意在字面上做文章。
生2:说明了孔乙己这个没落封建文人的迂腐、可悲。 师:同学们讲的都非常棒,《孔乙己》这篇经典的课文在你们的父辈和老师读书时候就有,有意思的是这两天老师问了一些年长者和一些和我同时代的人,让他们说说多年后孔乙己留在他们脑海里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 到了这几幅孔乙己的经典画面: (大屏幕呈现下述文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回字有四样写法,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师:好象跟我们的同学说得不谋而合,看来这就是经典的不朽之处,无论经过多么长久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一样的。 师:根据以上这些文字的叙述,你认为孔乙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读书人!
师:怎样的读书人?能否在前面加个定语。
生1:可笑的读书人!
生2:迂腐的读书人!
生3:善良的读书人!
师:国际知名的文化研究学者李欧梵先生认为:孔乙己是历史转折时期、落后于时代的,固守着过去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师:在你们的印象中,读书人的社会地位是如何的?
生1: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应是挺高的。
生2: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嘛!
三、再品孔乙己,他是一个有着悲剧性格的“边缘人”。
师:那就让我们去看看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孔乙己的社会地位如何?假如我们让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孔乙己那个年代,你能在咸亨酒店众多的酒客中,一眼 就认出哪个是孔乙己吗?请根据文中的话说说理由。
生:能,根据第四小节中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师:为什么说他是唯一的?
生:根据文中第一小节的描述,站着喝酒的是短衣帮,而穿长衫的是要踱进 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展开全文阅读
师:也就是说孔乙己既不属于短衣帮,又不属于穿长衫的主顾。但是,他只要踱进店里坐着不就可以成为长衫主顾一类了吗?他能坐着喝吗?
生:不能,因为他太穷了!经济地位不允许他坐着喝!
师:那么只要他脱下长衫就可以归入短衣帮了。他愿脱下长衫吗?
生1:不能,他太穷了,只有这么一件衣服,所以脱不下来。 师:你认为他没有换洗的衣服,果真是这样吗?
生2:不对,我觉得是他始终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他认为长衫再破也是读 书人的标志。
生3:他喜欢与众不同。 (全班大笑) 师:那这个孔乙己太有个性了。
生4:在他的思想里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自己和短衣帮归属在一起。
生5:他企图用一件长衫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的思想意识不认可他脱 下。 师:所以真是欲上不能,欲下不甘啊!既不能踱进店里去喝,又不能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脱下长衫。孔乙己成为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孤独的边缘人。
四、三品孔乙己,他是一个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
师:这么一个不属于任何群体的边缘人,是否跟别人没有任何关联了?
生:文中第九小节这样写道:“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说明他还是和 别人有关联的。
师:能从文中找到“这样”的具体表现吗?
生1:第四小节,满口之乎者也„„他说窃书不能算偷,大家都笑了。
生2:大家说孔乙己捞不到半个秀才时,店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生3:孔乙己和邻居孩子之间的‘多乎哉?不多也’,也都是笑声。
生4:第十一小节,孔乙己说:“跌断,跌,跌„„”,大家便哄笑。
师:静下来,让我们想一想,这些真的好笑吗?如果我们就是孔乙己,考不上秀才举人,可笑吗?没钱不能多给孩子茴香豆,可笑吗?没钱只能去偷书,可笑吗?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可笑吗„„让我们觉得可笑的分别是孔乙己的什么事?
生1:窃书不能算偷,这里表明了孔乙己没落、迂腐。
生2: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说明被人家取笑戮到内心隐痛时孔乙己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
生3:“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句话显示了孔乙己最诚挚的人性, 但由于生活的窘迫,这人性不过是笑料的一部分罢了。
生4:“跌断,跌,跌„„”孔乙己此时的神态是“低声,恳求”说明他很 可怜!
生5:突然发现让人们觉得可笑的分别是孔乙己的“偷窃-落第-迂腐-断腿。”
师:确实如果我们是站在酒客的角度,觉得孔乙己是可笑的。但我们以孔乙己自身的角度去想想,这一切对于孔乙己个人来说都是他心中永远的痛,那为什么每一次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生:说明了当时社会的悲凉,人情冷漠。
师:孔乙己他自认为是一个读书人,有身份的人,可他的一举一动却成为人们无聊生活中的笑料。可见他们的快乐是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之上的,他们在玩味、欣赏别人的苦难。孔乙己这么一个悲苦的人的形象就很直观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师:但让我们感到更辛酸的是,文中继续写道:“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 么过。”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生1:说明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
生2:他只不过是一个玩物,一块笑料,一个废物。
生3:他是一个可有可无、毫无价值可言的人。
师: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读出? 生:第十小节中“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 师:是在什么情况下我才觉得的? 生:掌柜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
师:文中这十九文钱总共提到几次?说明了什么?
生1:四次。
生2:十九文钱成了他的代名词,他曾经存在过的唯一证据。
生3:十九文钱似乎标志着他存在的全部价值。
师:是的,所以当这十九文钱从粉板上抹去时,孔乙己这个卑微的名字便永 远从冷漠残酷的社会消失了!
师:还有吗?
生:第十小节,“谁晓得?许是死了。”
师:什么样的情境下有这样的对话的?我们分角色来朗读一下,来体会一下 当时他们的心情。 (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谁晓得?许是死了。他们用的是什么口气?
生1:漫不经心,掌柜随口问,酒客信嘴答。
生2:一个漫不经心,一个毫不在意。
师:讲得真好!这种刻意为之的“轻描淡写”更加强了悲剧的效果。我们一般在谈论什么东西逝去的时候会用这种口气?
生1:动物
生2:我们家的宠物死了,我也不会用这种口气。
师:可见孔乙己连动物也不如。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还读到了什么信息?
生1:丁举人的凶残行径。
生2:但没有人站出来表示一点愤慨和不平。
师:说明了什么?
生:人与人之间冷漠、隔膜、麻木到了触目惊心、令人寒心!
师:有人说:“人没有错,错的是时间。”一个小小的孔乙己,谁会去关心他?一个小小的举人在那时可以草菅人命,而没有一个人去阻止,都只是旁观。或者说在看戏,戏中谁死谁活与我何干?漠视像习惯一般存在,再装着没事人样, 然后再看戏。
展开余文
师:文章最后还写到:“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请听课文十一至十三小节,请同学们边听边在文章中找依据。 (学生听课文录音边思考)
生1:我认为他死了,因为前文说孔乙己品行好,从不拖欠,但现在—二年 过去,还欠十九文钱。
生2:我也认为他死了,因为原先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而现在他被打折 了腿,黑而且瘦。天气又逐渐转凉。
生3:我认为他没死,他可能到另外的地方去谋生了。
生4:我认为他死了,因为他这么好酒,如果没死,他爬也要爬来喝酒。
师:中国酒的历史比文学的历史更长,曹雪芹,他是“举家食粥酒常赊!”这位同学分析得挺有道理,孔乙己这么好酒,如果还活着,一定会来喝酒的。 生5:我认为他没死,可能这个社会上有好心的收容了他,并给他好酒喝。 (全班大笑) 师:你怀着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是的,或许他被好心人收留了。 生6:我认为他已经死了,因为原先别人嘲笑他,他会争辩,而现在是“不 十分分辩”,说明他心都已经死了。 生7:天气已转凉,且他这时穿着的是“破夹袄”,刚才我们说孔乙己是无论如何也不肯脱下那件长衫的,可此时他已脱下,这意味着他生命的终结。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这一小节,请同学们默读,然后告诉老师,此时如果我们再到咸亨酒店去找那个标志性的孔乙己还能找的到 吗?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找不到了,孔乙己此时已被迫脱下长衫,换上了短衣帮的“破夹袄”。 师:长衫脱下那他该归属于短衣帮了! 生:这回他终于坐下来“喝酒”了,不过并不是坐在隔壁的雅座里,而是坐 在一个蒲包上喝。 师:鲁迅先生让孔乙己的最后一次出场让我们震惊,他先前塑造的那一个高大的孔乙己的形象已倒塌,这是一个人精神的萎缩。鲁迅先生让他最后一次出场也没有归属,他始终是一个处于社会边缘的可怜的读书人。所以著名作家刘再复认为:“孔乙己是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 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师:如果说“大约”印证了“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说明没有人去关心他,让我们读到了隐含着的社会的冷漠的话。那么我们同学们刚才找出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孔乙己的确死了。“的确”表现了孔乙己死亡的必然。让我们彻 底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凄凉。 五、走进鲁迅先生,他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师:孔乙己的确死了,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当老师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内心感到无比的痛苦,孔乙己他存在过吗?于是写下了这段文字:
(大屏幕呈现下述文字,教师配乐朗读) 春天已经来临了,孔乙己也的确死了,死在那个被冷落的墙角。听说,他死时还不停地唠叨着:“人固有一死。”的确,这一次他真的死了,死在人们 的唾弃和冷眼中,死在这个春天已经来临的季节。 孔乙己被几个收拾垃圾的人草草地葬了。没有墓碑,因为他无名无姓;没 有吊客,因为他无亲无故。 草,已长满了这座荒墓,永远不会有人知道这里面有一个人,他是谁。 师:那个叫孔乙己的人,他死了。是谁杀死了孔乙己? 生1:是科举制度,让他学了一些没用的东西,如茴字有四种写法等,让他 无法谋生。 生2:是他自己的性格,他好吃懒做。 生3:是当时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麻木。 师: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中写到:中国的看客是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我们来看一下,鲁迅是让孔乙己怎样从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消失的? 生齐读:他从„„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师:著名作家余华在《内心之死》中说:“当读到这段文字,有“一种子弹穿过身体的迅疾”的感觉。鲁迅先生省略了孔乙己最初几次来到酒店的描述,当他的腿被打断后,才开始写他到来的方式,这是一个伟大作家的责任。于是我们读到了文学叙述中的绝唱:用手走路的人,一个非人!这幅图景是整篇小说的灵魂,孔乙己留给我们的是用手支撑着身体走出门的背影,背影后是自顾自谈笑着 的人们。 (学生思考) 师:孔乙己不幸中的血腥味就在这些看客的冷漠的谈论中消解了,这正是鲁迅最痛心的。一种全民族的演戏与看戏,是一种极其可怕的消解力量。那么鲁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处于社会边缘的遭社会凉薄的孔乙己形象呢? 生1:唤醒人们的同情心。 生2:批露这个麻木的社会。 师: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这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使鲁迅先生感到痛心和愤慨的问题。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就经常和友人许寿裳一起探索“中国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的问题,他们当时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民族最缺乏的东西是诚和爱”。在鲁迅先生看来,这种爱的缺乏,往往表现为一般群众精神的麻木,从而对不幸者采取冷漠的旁观的态度。
《孔乙己》完成了他的揭露并批 判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的写作意图的:
(大屏幕呈现下述文字,学生齐读):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 他们的精神。 —— 鲁迅《〈呐喊〉自序》 师: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当这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在鲁迅先生眼前飘动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回字歌》的歌声缓缓响起,大屏幕播放视频:)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些大师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们的思想与文学具有一种原创性,后人可以不断地向其反归、回省,不断地得到新的启示,激发出新的思考与创造。鲁迅正是这样的一位具有原创性的现代思想家和文学家。 ——钱理群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李东庄
标签:
备课资料
九年级备课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备课资料
孔乙己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
《生命之线》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