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967 2016-08-16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沪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2、理解孙犁小说“诗体小说”的特点;
3、充分理解爱国主义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小说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
2、理解孙犁小说“诗体小说”的特点。
教学教法:朗读法、谈论法、品读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的类型:精读课文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作者简介、老人形象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古老的燕赵大地上,有一片富饶的水域,她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映射着美丽的光芒。她就是:白洋淀。古往今来,白洋淀不仅以他的美丽的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成为痛击侵略者的战场。有“壕沟设险歼顽伪,芦荡出奇灭倭兵。英雄垂功抗日史,中外讴歌颂雁翎”的传颂。例如著名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还有妇孺皆知的经典战争影片《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皆取材于此。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著名作家孙犁写的一篇精彩的小故事——《芦花荡》。(结合图片)
二、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散文集,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芦花荡》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茅盾在评介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风格,“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师: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我们今天主要来分析人物形象。
1、请同学们速读全文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情节?请你在不改变课文内容的情况下有声有色地给大家描述一下吧!
明确:文章主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中,一位老人利用白洋淀中的芦花荡为在淀中的抗日武装队伍运输粮草、护送干部的故事。
2、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
3、文中的老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作为根据加以说明。先自己分析,然后分小组讨论。
学生明确,老师补充:爱国,爱憎分明,自信、自尊,机智、勇敢。
(1)爱国。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A、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按说应该在后方安度晚年,但他却像英勇的交通员。“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第4段)
B、他说“你什么也靠给我”,这是他的豪言壮语,可见,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第5段)
C、 “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他勇敢悠闲,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6段)
(2)爱憎分明。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如此深情,对敌人则满怀仇恨。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第48段)
(3)过于自信、自尊。(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A、他对苇塘里的负责民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第5段)
B、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的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第6段)
展开全文阅读
C、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就叫他们睡一觉,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可见他过于自信。(第10段)
D、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他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大的挂花了,他还是说“不怕,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第14-21段)、(第25-31段)
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第47-50段)
E、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槁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第48-62段)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作用)
(4)机智、勇敢。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老头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是用了计谋的。他早在枯木桩上系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被绑的困兽。(第56-61段)
4、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明确: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外貌描写(例:第3、4段)
(2)语言描写(例:第5、10段等)
(3)动作描写(例:第3、22、61段等)
(4)心理描写(例:第47段:精彩地描写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四、课堂小结
讨论:作者表现这样一位无名的老头有什么深意?
明确:他没有姓名,因为他代表着千千万万个与他一样的普通的抗日英雄,像他这样的英雄很多很多。作者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英雄品质,正谕示着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是坚强不屈的民族。
五、作业
1、抄写 2、随堂练习 3、预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诗体小说”特点的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孙犁的小说特点是淡化故事情节,他的诗体小说有很强烈的抒情性。他所叙述的故事是抗日根据地很平常的故事,如果我们都小说仅仅满足于看他故事,收获就会很少。著名学者朱光潜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读小说:向艺术家求教对于人生的深刻关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关照的技巧。
他还有一个精妙的比喻: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文字资料的形式发给学生)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寻找《芦花荡》那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
二、细读课文,品评文中诗歌般的语言
师:大家细读课文,找出小说中环境描写有哪些语言富有诗歌的韵味?并简要分析。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当引导补充:
1、小说一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第1段)
分析:A、“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
B、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C、这里是一个反衬,用水鸟的声音衬托白洋淀的宁静。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的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情怀。
2、小说写两个女孩在革命队伍里逐渐成长的过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绘:
“这是冀中区的女孩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第13段)
分析:把女孩们的逐渐成长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韵味。庄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飞北回,诗意盎然地暗喻着时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于“眼望着天边的北斗”,所以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北斗”,既是实在的景物,因为是在敌人的封锁下,所以多半是夜行军,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暗喻:党的光辉的指引。
3、月明风轻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4、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5、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4、5句,可以把它变成一首诗: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引导学生从朗读角度品评诗化的语言。)
6、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神秘的战场)
7、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精妙的比喻)
展开余文
8、初夏的小麦黄梢,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向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诗意盎然,暗喻着时光的流逝。)
9、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神秘的战场)
10、在那里,鲜嫩地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诗意地表达人物心情)(那该句转成诗歌让学生读:在那里,/鲜嫩地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分析:作者用沉静从容的姿态,清新明快的语言,抒写芦花荡的美丽风光,作者乐观的笔调和对美的歌颂给抗战中的军民以莫大的精神鼓舞。这正是:生活如此宁静,岂容日寇蹂躏;江山如此多娇,岂容鬼子践踏。
总之:从这篇小说的景物描写可以看出,孙犁笔下的景物,不单纯是一种点缀,而是蕴涵了深远的寄寓在内的。在他的小说里,景物描写起到了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因而,它们决不是即可游离的珍珠,而是作品内在气质的结晶。(《芦花荡》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三、再读课文,品评人物的诗意美
师:诗体小说不仅体现在环境描写上,还体现在人物塑造时的诗意,请同学找找看,人物的诗意具体体现在哪里?(学生找,老师来分析,这个有一定的难度,赏析要求更高些。)
师明确:
浪漫传奇的人物,诗意的栖居: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像一个没事的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悠然自得)
语言: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顶针的手法回环往复)
“不怕,洗一洗吧……”“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镇定,自信,乐观。像诗歌一样的一唱三叹)
浪漫的战斗:没有血肉横飞,没有硝烟弥漫,甚至激烈的战斗也充满了荷花的清香。
酣畅淋漓地敲打老玉米——丰收的快乐——浪漫的想象。过于自信、自尊缘于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小说的诗意还有很多,比如语言的色彩美,叠音词的节奏美,人物的朴实美等等,希望课后大家再去品评。
四、课外拓展
师: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第8段写道:“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明确: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战斗歌曲赏析。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收获了很多,在灿烂的花卉中流连驻足,不忍离去,因为美食人人都向往的,这正是孙犁“诗体小说”的魅力所在。
六、作业
1、随堂练习 2、预习 3、整理笔记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沪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芦花荡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虎门硝烟》教学设计
下一篇:
《给傅聪的一封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