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39 2016-08-20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沪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受宠的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寓言的特点,品味文章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画等方法,把握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由此揣摩不同动物的不同心态,进而探究大象受宠的原因。
3 . 明白人应该谦虚,不应只看到自己优点与 长处的 道理。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探究大象受宠的原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学生设疑
谜面:脸上长勾子,头边绑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打一动物)
教师 引出课题,学生由题设问。
二、学习课文,揣摩角色
1. 大声朗读课文,要求(1)标好小结号,圈画出文中你不认识的字词。
(2)用一句话概 括1-5节的内容。( 什么人做什么事)
2、分析狐狸
(1)请生朗读,学生评价
(2)全班齐读,体会情感
3、分析熊和公牛
(1)圈画词语,同桌交流
(2)分角色朗读
4、分析驴子
圈画词语,交流,全班齐读
5、同桌合作完成表格
动物 异 同
狐狸 公牛 驴子
三、探究原因,理解寓意
1、四个动物对大象受宠持否定的态度,那么其他动物呢?
2、大象到底有没有优点?大象受宠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3、朗读 最后一段,作者写这则寓言的目的是什么?
四、了解寓言,认识作者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的一种,篇幅大多短小,往往是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克雷洛夫是俄国寓言家。寓言作品有《狼和小羊》、《老鼠会议》 、《狐狸和葡萄》等。短小活泼的形式,生动有趣的内容,发人深省的寓意 ,这三者的完美结合显示 了克雷洛夫寓言的艺术魅力。
五、作业布置
1、必做题:完成点击
2、选做题(二选一)
A、假如还有其他动物参与讨论,你估计他们会怎样说?
B、 想像:大象就躲在议论它的那些动物们后面,它听到了动物们对它的各种议论,它的心里产生了哪些想法?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感想。
教学目标:
1、品味富有个性的语言。
2、通过朗读讨论理解寓意。
3、明白人应该谦虚,不应只看到自己的 优点与长处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富有个性的语言。
2、通过朗读讨论理解寓意。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寓言知识介绍:
寓言是一种文学 体裁。它是一种隐含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故事。
寓:寄托,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一个故事里,让人们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获得一些教训。
寓言故事比较简单,大多以动植物作为主人公,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即充分发挥想象,赋予它们人性。通过它们的言行来反映人生与社会。它的结构大多短小,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二、作者介绍:
克雷洛夫(1768~1844年),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 有心为知识分子和普通老百姓写作的杰出作家。 他一生共写了200多寓言,收集在《伊万•克雷洛夫寓言集》中。他的寓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三、新课讲授: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品味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1、边读边圈划四种动物的语言、动作。
展开全文阅读
动物 语言 动作 表现力
狐狸 如果它 因为…… 它的尾巴轻轻摇动着哩 得意
熊 如果是仗着…… 插嘴 急不可耐
公牛 或者可能是…… 谦虚的公牛哞哞说 不甘心不服气
驴子 如果它没有…… 扑动它的大耳朵 心态极度失衡
2、认真想想,哪句话揭示了这则寓言的寓意?
——也许我们不大注意,我们时常用了各种方式称赞着别人,——其实是在称赞着自己。
(二)重点词语与句子的理解
1、“不到一个钟头”表明 了什么?
——表明时间之快,暗示森 林社会之间传播消息之快。
2、“像平常一样”说明了什么?
——写出了类似的情况经常发生。
3、“并不漂 亮,并不聪明!”连用两个“并不”。句末用感叹号,这些起什么作用?
——两个否定是对“象”的外貌与智力的评价。运用感叹号加重了语气,突出大家对“象”的否定很坚决。
(三)揭示寓意
人应该谦虚,不应只看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
四、拓展训练:
如果将文中的动物换成老 虎、孔雀、长颈鹿和眼镜蛇,它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教学目标:
1、品味富有个性的语言。
2、通过朗读讨论理解寓意。
3、明白人应该谦虚,不应只看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富有个性的语言。
2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寓意。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思维训练】
1.狐狸、熊、牛、驴议论的目的是什么?
( 大象荣获恩宠,一时间议论纷起,狐狸以“尾巴”媚人,所以它议论的是“象尾”;熊以“脚掌”名世,所以它议论的是“象脚”;公牛以“牛角”取胜,所以它议论的是“象牙”;毛驴以“耳朵”见长,所以它议论的是“象耳”。显然,狐狸 、熊、牛、驴都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暗示他人的短处。寓言中,动物的表现实际上是人的表现,抨击了人性的弱点,寓意显豁,促人警醒。 )
2.从狐狸、熊、牛、驴的语言,分析它们各自的性格特 征。
( 本文动物语言的个性特征鲜明。描写动物的语言还辅以各自不同的动作神态,狐狸的得意——“它的尾巴轻轻摇动着”;熊的急不可耐——“插嘴”;牛的貌 似谦虚—— “或者可能”“也许”;驴的气势汹汹——“难道”,描写生动,栩栩如生,显示 寓言大师超凡的语言表现力。 )
3.狐狸、熊、牛、驴,为什么不能发现象得宠的真正原因?
( 它们过多关注自身的长处,对别 人的成功不屑一顾,狭隘、嫉妒。 )
4.文中最后一句,给你什么启示?
( 反省自己,是否苛求别人,是否 博大宽容,是否真有慧眼。 )
5.这则寓言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 本则寓言借动物们对“大象受宠”这件事情的不同反映,揭示生活中存在很多只看到自己优点和长处的人。 )
二、设想 一下,如果象当时正在现场,它会有何反应?请作描述。
三、延伸体味文中这些动物的心理。
补充一两个动物,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什么。
四、作业:订正回家作业
《受宠的象》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生字词,理解文意。
2.理解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掌握不同动物的不同心态。
3. 明白人应该谦虚,不应只看到自己优点与长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和难点:通过讲评订正的方式,巩固并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且理解寓意。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受宠的象》作者及文学常识
2、四种动物的不同性格及心理
3、理解寓意
二、学生练习
三、讲评练习
1.读准字音
赢 哞哞 毵毵
2.解释下面的词语(1)飞黄腾达: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快。
(2)一帆风顺:比喻境遇非常顺利。
(3)风度:美好的举止仪 态。
(4)仪态:人的外表姿态 。
3.体味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看看写出了不同动物的什么心理?
(1)“它的尾巴轻轻地摇动着哩 ”通过动作写出了狐狸的得意之色。
(2)熊插嘴道,“如果它是仗着它的脚掌……” “插嘴”写出了熊的急不可耐。
(3)它怎样赢得了他们的心,飞腾黄达起来的?难道这儿就没能告诉你们吗?
“难道”这一反问句写出了驴子的气势汹汹 。
4.为这则寓言增加几个动物,为其设计语言。
5.四个动物实际想说什么?实际上都是想表现自己的“与众不 同”的优点。
6.生活中有无类似表现的人,由此你能想到什么?
7.“它怎样赢得了他们的心,飞黄腾达起来的?”句中的“飞黄腾达”能否换成“一帆风顺”?为什么?
展开余文
不能。“飞黄腾达”更能显出动物 们的忌妒心。
8.文末作者说“我们时常用了各种方式称赞着别人,——其 实是在称赞着自己”,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参考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 方式点明了寓 意 。其实我们反省自己以往种种的做法,是否总是用个人标准去评价别人、去苛求别人是否以自己的长处去度量别人的短处是 否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是否具有宽容博大的胸怀。
二、课外拓展
一天,孔雀邀请鹤做客。它们一起吃饭,并滔滔不绝地交谈着。后来却为究竟谁的天 赋更多而争论起来了。孔雀说:“你看看我这五彩缤纷的羽毛,闪烁着多么艳丽的光彩,你看看我的尾巴开起屏来,将他们都遮住了。现在,你总该看到我的艳丽多姿了吧!要是你瞧瞧 自己那灰色而单调的外衣,你就不得不承认,我远远超过了你。”鹤回答说:“我不想为我们的羽毛是否美丽而争论。确实,你的羽毛是比我漂亮多了。但是,这美丽的羽毛并不能使你高飞,你只能老挨着地面,那这美丽又有什么用处呢?尽管我的羽毛是灰色的,它却能载着我高高飞翔,直至九天云霄。从那儿,我将心旷神怡地俯视大地,看着你在地面上如何趾高气扬,神气活 现。”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
A、童活 B、民间故事 C、寓言 D、神 话
2. 从上文中找出四个成语 、 、 、 ,其中贬义的是 。
3.孔雀显示自己的依据是 ,孔雀瞧不起鹤的依据是 。
4. 你觉得哪个词最能反映孔雀的性格?
5. 鹤对于美与丑的理解是什么?
6.本文借孔雀讽刺哪些人?借鹤赞美哪些人?
参考答案:
C滔滔不 绝 五彩缤纷 心旷神怡 趾高气扬
自己的羽毛五彩缤纷,鹤的羽毛是单调的灰色趾高气扬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能力和内心的获得
讽刺那些只注重外 在的美丽,而不看重实际的人。
赞美了追求卓越而又实际的人。
四、作业布置 订正练习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沪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受宠的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白兔和月亮 教案教学设计
下一篇:
留住童年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