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课堂实录
阅读:1248  2016-08-27
标签:课堂实录 高一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一课堂实录
《归园田居》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导入:同学们,大家好。在我国东晋时期,有一个人,受儒道思想影响,少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他生不逢时,时局的动荡,政治的黑暗,使他辗转于官场和田园之间,最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完全弃官归隐。归隐之后,为我们写下了很多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诗情真实的诗篇。大家说他是谁?

       生:陶渊明。

      师展示幻灯片:陶渊明介绍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又字渊明(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他出生在门阀制度严重的东晋时代,出生时已家境没落;他受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少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黑暗,他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他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陶潜传》)。

      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文?

      生:《饮酒》、《归园田居(其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师:那我们今天来学习他最具代表性的一首田园诗。

      师板书:归园田居(其一)

      师:大家通过预习课时案,请问学习这首诗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生甲:重点是整体把握内容,弄清诗人的情感。

      生乙:难点是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师:现在我们走进文本,温馨提示:朗诵是理解诗歌的第一要义!

      板书朗读诗歌的“三步骤”:诵读——读准;赏读——读懂;研读——读透。

      师:哪一组的同学来为大家朗诵这首诗?

      生:“难得糊涂”组举手,有感情地朗读。

      (师生鼓掌)

      师:他们读准没有?

      生1:“亩”不读mǒu,应读mǔ。

      师:不错,能够指出误读的字。同学们齐读两遍这个字。

      生2:我觉得他们声音洪亮,节奏明快。但感情不够到位。

      师:评价很好,能抓住感情这一要点去领会诗歌。为生2所在组加一分。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名家的朗诵,放音频朗诵。

      师:名家的朗诵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生(男):“有情有意”!

      (师生鼓掌)

      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朗诵这首诗,也要诵得“有情有意”。

      师生齐诵。

      师:读过之后,整首诗的感情是怎样的?展示幻灯:《归园田居(其一)》突出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

      生:表现了诗人“厌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师:诗人的这种感情暗含了他的行为,其行为是什么呢?本诗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

      生:“归”。

      师:对,是归字。“归”是一个动词,也是一种行为,传达了文章的结构与内容。现在我们来看看诗人围绕这个“归”写了哪些内容?幻灯展示:

      1、为何而归?  2、从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四归”所对应的诗句以及“归”所表达的感情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展示讨论结果。

      “为梦扬帆组”生1:我们认为诗人“为何而归”所对应的诗句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两句,诗人的感情是“爱”(丘山)。

      “飞鹰组”生1:我们认为诗人“从何而归”所对应的诗句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四句,诗人的感情是厌恶(官场)。诗人将“尘网”比作官场,将“羁鸟”“池鱼”比作自己,一个“误”字,传达出了诗人“恶”的情感。

      师:“为梦扬帆组”和“飞鹰组”的同学真可谓把诗句读透了的,分析到位,理解正确。给他们各组加上2分。师生鼓掌。

      “创造奇迹组”生1:我们认为“归向何处”所对应的诗句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两句,诗人的情感是喜爱(园田)。

      “奔跑组”生1:我们觉得诗人“归去如何”所对应的诗句是“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四句。诗人的情感是怡然自得。诗人用“樊笼”比喻官场,用“久在”修饰,见其厌烦至极,而用“复得”二字又能准确传达出诗人回到田园时的欣喜之情。

      师:同学们都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并能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给“创造奇迹组”和“奔跑组”也各加2分!


展开全文阅读
      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带着感情朗诵全诗,再次体会陶渊明的爱、恶、喜、欣的感情。

      师生齐诵。

      师:既然陶老先生如此“爱丘山”,那么他笔下的田园风光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针对课时学案中我给大家提出的几个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学生拿出导学案,老师幻灯展示“合作探究”:

      1、找出本诗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2、诗人具体写了哪些田园景色?这些景色有何特点?是如何描写的?

      学生分组探讨,并展示结果。

      生1:诗中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师:范读这几句诗歌,让学生体会其意境。注意“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一句,看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甲:比喻。

      师:是比喻吗?喻体、本体各是什么?显然不是比喻。

      生乙:对偶。“榆柳”对“桃李”,“荫”对“罗”,“后檐”对“堂前”。

      师:分析正确。看看还用了其他修辞手法没有?

      生丙:互文。指屋前屋后都有榆树柳树桃树李树。

      师:鼓掌!互文是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相互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定完整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师:诗人在诗中具体描写了哪些田园景色?

      生: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师: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生:平静恬淡、清新祥和。

      师: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生:诗人通过所见所闻,从近到远进行描写,用“狗吠”“鸡鸣”来衬托村庄的宁静。

      师:我们现在闭上眼睛,用情景再现法,边读这几句诗,边想象脑中的这幅画面。

      师生闭眼朗诵。

      师:大家的脑海里是不是有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生:是!而且明晰可见。

      师:诗人就是运用了白描手法,捕捉了乡村司空见惯的事物,描绘出一幅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浓有淡的生机活泼、朴拙自然的风景画,这恰好与诗人厌恶的官场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

      生:比喻、对比、白描。

      师:展示幻灯,归结:

      1、巧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2、景物描写时采用白描、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达到“诗中有画”的境界。

      师:当今的陶渊明是个大诗人,当时的陶渊明只是一个平凡人,他只是用笔真实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而已。陶渊明能把田园风光写得如此恬静、幽美,那是因为什么?

      生:是因为他对田园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热爱。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他是不会关注身边的一切美的东西的。

      师:非常好!我相信你们都是有心有爱的孩子,就让我们擦亮眼睛,把身边的一切美好记录下来,当作心灵的营养餐!

      师:同学们,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的。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人总感觉身处困境,并郁郁不得志。那么,我们联系现实和陶老先生来一次心灵的碰撞:你从陶渊明的身上得到了怎样的生活启示?

      展示幻灯:你觉得能从本诗作者陶渊明的身上得到怎样的生活启示?

      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四人小组讨论,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不一会儿,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

      生1:我认为我们要抛弃不必要的烦恼,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阳光带给我们的温暖。

      生2:我们应该像陶渊明一样,做一个敢爱敢恨,敢言敢做的人。

      生3:做一个属于自己的人。淡泊名利、积极乐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师:大家发言积极,观点也很明确,这也就是自我教育。我给大家展示一下我的看法:

      我觉得,陶渊明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定要选择一种不违背本心的,能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不管你居高位,还是处低位;不管你是富贵,还是贫穷,都要活得真实、自在,能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一块净土,活出自由、活出自我,保持自我的清高。正如苏轼的评价“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陶渊明一旦发现自己的本性不能适应污浊的官场时,便立即抽身泥淖回归田园,追寻心灵自由和精神独立。

      学生鼓掌。

      师:我们带着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再次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杨玉仙

标签:课堂实录 高一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一课堂实录 归园田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孔孟论学 教案教学设计
下一篇:煮酒论英雄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