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841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中心稿)
大邑县灌口中学 刘 源
一.由一则报导引出的话题。
不久前读到一则报导。
某小学毕业考试有这样一道语文题:“雪化了以后变成
什么?”大部分考生回答:A.水;B.泥。而有两个考生的答
案是:春天。理所当然,回答前面答案的得了满分,回答
“春天”的得了零分。究其原因,评卷老师说“标准答案就是这样”。回答“标准答案”的考生无可厚非,但回答“春天”的两位充满灵气充满诗情充满开放式思想的“天才”就这样扼杀在了我们评卷老师的笔下。这是教育的悲哀,这更是目前我们语文教学的悲哀。激动之后,我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回答“水”和“泥”的学生仅仅是把老师教学的内容照相式地反馈给了教者,而回答"春天"的那两位天使则是把老师的教学内容消化后作为自己的思维天然地表达出来;前者是一种固定了的囿于教师规范的思维,后者则是开放性的创造性思维;前者仅仅知道“是什么”; 而后者却知道“为什么”和“以后怎么样”;前者体现的是一种基础,后者表现为一种素质和能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作为最基础工具的语文教学更是需要培养这样一种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和推进我们的学校教育。
-1- 二.什么是发散性思维?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脑对外界事物能动的反应。它取决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先天素质以及智力发展程度。思维具有经验性、跃动性、可传递性和暗示性。在思维的跃动性中,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不断地自我修正和深化升华,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朝秦暮楚”。进一步的心理学研究还表明,思维跃动性的最高层次是发散性思维,也即思维不局限于相同的时间和空间,不局限于相同的色彩板块, 更不局限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她无所不在,无所不思,无所不用。发散性思维是现代人素质的最基本体现。
1.发散性思维是一条“时空隧道”。她能把不同的时间和时间紧紧相连,把根本不可能的空间相互交织,把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个整体。人类历史上这样的天才或天才之作数不胜数,李白的《宣州谢眺北楼饯别校书叔云》就是这样的杰作,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就是这样的精灵,少儿歌曲《种太阳》是当今小天才的灵光闪动,更不必说当今无数的科幻小说了。
2.发散性思维是大自然最天才的“调色板”。发散性思维可以将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季节组合,将不同的感官彼此交融,把不同的要素有序和无序地对接。“雪化了变成春天”是季节、色彩、感官、诗意的天然组合,《种太阳》是自然现象、美好愿望、儿童心理、人类本性的高度融合,许许多多优秀的儿童卡通就是这样的天才“调色板”。
3.发散性思维是人世间放荡无稽的“反叛者”。她不一 -2-定必须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思维,她常常反常规的出现,“大吃一惊”是她的姓名,“无章可循”是她的本性,“不服管教”是她难以合群的致命弱点。
综上所述, 发散性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最自由的最高思维境界, 是人类天才(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每个人都是天才)的自由发挥形式。基于这个概念,中学(仅仅是中学?)语文教学应该而且必须从培养庸才的怪圈中跳出来,从素质入手,从培养和开发发散性思维着眼,造就大量的高素质的“厚度型”人才,才能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才能不辱我们的祖先。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培养之我见。
语文学科是一切学科的工具,语文能力的高低大概能反应其思维能力的高低。可以这样说,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具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下面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课堂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培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大部分的知识和能力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和形成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传授式或“填鸭式”,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还很少。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必须转变观念,把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原则真正贯彻到底。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课题的导入,教学过程的设计,到提问讨论的进行,以及课堂气氛的调动,教学艺术的刻意追求,都必须从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角度加以精心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着眼于“学生主体”这样一个中心,体现学生的参 -3-与意识;提问讨论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着眼学生“表现自我”的个性心理;课堂气氛和教学艺术的营造主要是给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创造一个适宜的空间,让学生能真正将思维发散到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一句话,语文课堂教学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千方百计创设一个适宜于语文思维的放射状的“教学磁场”(仅仅是意境还非常不够)。
2.作业考试中的发散性思维培养。教育学中常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来形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而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刻意运用和长期实行,则不一定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做到这一点。本文开头的报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愚以为,作业考试不一定都由教师来布置和实施,完全可以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其自由地作业和考试。
展开全文阅读
①作业的形式多样化。学生自己布置、自己批改,甚至自己确定答案;学生可以自己布置自己喜欢的作业;鼓励作业形式的革新。语文学科的作业最主要以思维和口头表达为主。
②作业检测方式的多样化。教师检测作业时,应该突破传统的圈子,将学生潜在的素质挖掘出来,而不必拘泥于答案的整齐化一。也许语文学科最容易做到这一点。
③作业评价和反馈不拘一格。教者评、学生评、精批细改仅仅是传统的重复,赏析型、解剖型更易为当今学生所接受,结合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手段进行评价才是最适合现代学生心理的评价方式。语文学科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好能使用这种方式。
-4- ④考试评阅制度必须变革。整齐化一的答案只能选择平庸之才。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阅方式,在教师面对的学生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实现的。学生自我考试和设立无人监考场,甚至让学生自己考试自己评阅自己反馈。也许语文学科在这方面进行尝试要花费较大的精力。
3.辅导实作中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传统的辅导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或“为什么”或者让学生记住答案。要培养发散性思维辅导和实作必须在“以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和“将来会怎么样”方面下功夫,为学生揭示事物内在的奥秘和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实际上,语文学科中大量的文学精品的赏析和讨论就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原料基地。
4.其它方面的发散性思维培养。语文教学包括各个方面。在课外读物的阅读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再造性思维,将作品的内涵加以扩大联想,营造出学生自己所特有的作品“这一个”(黑格尔语);在作文或者写作训练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爱好或者个性特长, 本着“人人都是文学家”的观点去培养和造就学生的灵心。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可以在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方面走在其它学科的前面。再造想象的空间, 主观的意境创设,直观的思维形式都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只要我们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跳出来, 坚持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则,立足学生“先天是人才”的心理, 我们一定能培养出许多思维活跃、方式奇特、卓有成效的高素质人才。
一九九八年七月
本文获成都市中学语文学会三等奖、 大邑县科委二等
奖,大邑县教育学会一等奖。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小说阅读(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我省22万高考生将严守诚信 教育部“宁波会议”炮口对准高考腐败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