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396 2016-09-03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论语》十二章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生平及《论语》的相关知识。
2.背诵、理解课文前五则内容。
3.体会《论语》12章的现实意义,并以此 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
【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
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_的一本书,由____ _______编写。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
四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2.解决生字词读音
论语( ) 说( ) 愠 ( ) 三省( ) 罔( )
殆( ) 十有五( ) 逾( ) 曲肱而枕 ( ) 笃( )
【课堂学习】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解释关键词。(在课文中标注,自己弄不懂的做好标记)
A.而: 时: 习: 之:
亦: 说: 愠:
B.吾: 日: 三: 省:
为: 信: 传:
C.有: 立: 惑: 逾:
天命:
D.温: 故: 可: 以:
E. 罔: 殆:
F.箪: 堪:
G.知之者 : 好: 乐:
H.饭: 水: 肱: 于:
I.焉: 善:
G.川: 斯: 舍:
K.笃: 切问而近思:
2.再读文章,结合对字词的理解,理解每一则的意思,并翻译课后练习三。(在课本上翻译)
(二)课堂交流展示
1.从课文中找出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的主张,并说说自己的 体会。
2.完成课后研讨与联系四
【当堂巩固】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把课后研讨与联系在课本上做完
3.按要求默写课文中有关语句。
(1)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2)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 。
(3)阐述不懂装懂不是聪明的做法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
(4)阐述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5)阐述孔子淡泊富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6)阐述志向重要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论语》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论语>十二章》学案
下一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