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75  2016-09-04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伊索、韩非、刘安,了解寓言的特点。

      2.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伊索与寓言

      2.了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采被德尔斐人杀害。他死后德尔斐流行瘟疫,德尔斐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另外还传说,庇士特拉妥统治期间,他曾到雅典访问,对雅典人讲了《请求派王的青蛙》这个寓言,劝阻他们不要用别人替换庇士特拉妥。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流行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

      得墨特里奥斯(公元前345一前283)编辑了希腊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纪和2世纪,费德鲁斯和巴布里乌斯分别用拉丁文和希腊文写成两部诗体的伊索寓言。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人中国。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多数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探究生趣

      一、探究结构与中心。

      1.分角色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思考本则寓言的结构特点与寓意

      2.这则寓言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点出寓意。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二、课堂探究

      1.赫耳墨斯来人间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他爱慕虚荣的性格。

      2.他听到宙斯的雕像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道。他为什么“笑”?

      明确:他认为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钱,自以为得意地笑。

      3.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现了什么?

      明确:表明了他的小心之心,自命不凡。

      4.当赫耳墨斯听到雕像者的回答“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明确:尴尬不堪,面红耳赤。

      总结固趣:

      寓言是带有讽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赫》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布置作业

      阅读《蚊子与狮子》,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蚊子与狮子》

      教学内容与步骤

      《蚊子与狮子》教学实录

      情景激趣:

      师:同学们,还记得小时候读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吧?我们从中获得什么教益?

      陈致羽:不要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也不能瞧不起比自己弱的人。


展开全文阅读
      李西蒙:不能自高自大,骄傲自满,要脚踏实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赫尔墨斯的雕像》,让我们回顾一下寓言的特点。

      郭钰洁:寓言是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用记叙、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写出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

      师: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向你走过来的时候,却忽视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故事那部分以记叙为主,兼以描写,寓言那部分用的是议论。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蚊子与狮子》,看看它讲了什么故事,是怎样讲故事的;看看它蕴含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看看寓言是怎样写的,我们应怎样写作寓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积累本课的语言,理解它们独特的表达效果,学习本课运用的最出色的技巧,理解其别具匠心的表达效果。

      探索生趣(本部分采用三步阅读教学模式)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大意。(主要通过学生对结构的不同理解,深入理解构思之妙,也通过比较对段意的概括,准确理解课文的大意)

      方法指导:请用[ ]划出故事部分,用波浪线划出寓意部分,请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故事部分的层次,并在课文旁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师:对本寓言,能够很轻易地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我们现在来解剖这则寓言的身体,看它可以分为几层?请同学们说出分层的起止位置,并用精练的话概括大意:

      卢奕好:分两层,第一层从“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到“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描述蚊子攻击狮子的情形;第二层,从“蚊子战胜了狮子”到“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写蚊子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最终命丧蜘蛛网的情形。

      谢亦成:我认为可分为两层,一层是蚊子战胜了狮子,一层是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了。

      陈致羽:可分三层。一层,从开头到“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长毛的地方”,写蚊子对狮子的挑衅;二层,从“狮子气得”到“粘住了”,写蚊子战胜狮子;三层,从“蚊子将要”到“消灭了”,写蚊子在将要被吃掉时发生的叹息。

      师:分两层的,是按相遇对象或说是“战胜”和“战败”来分,是有道理的,我们也可以根据标题,按作战的先后时间顺序来划分:第一层,从开头到“我们来较量较量吧”,写蚊子挑衅狮子;第二层,从“蚊子吹着喇叭”到“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写蚊子在与狮子的较量中大获全胜;第三层,从“蚊子战胜了狮子”到最后,写得意忘形的蚊子葬身蛛网。下面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大意,第一层用什么词语来概括?

      全体:挑衅。

      师:(边板书边提问):“挑衅”能否换成“挑战”?为什么?

      全体:不能。

      部分:挑衅是打碴生事,想引起冲突和决战,多含贬义。挑战为中性词。

      师:第二层可用什么词概括?

      全体:战斗,激战。

      师:如果用文中的原词呢?

      全体:较量。

      师:第三层用什么概括?

      全体:结果。

      部分:后果。

      师:没有感情倾向,这是一个意外的,可悲的——

      全体:下场。

      师:下面我们来理解本文的灵魂,请同学们朗读灵魂部分,看它的道理包含了哪些内容。

      生:讲了两层意思:一是一个人即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绝不能盲目自满,二是讲明了理由,骄傲会使人疏忽大意,往往在一件小事上招致失败。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要素涉及的内容及语言。(通过为蚊子与狮子加定语的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设想改变文章结构的方式,加深对寓意的理解;通过对关键语、关键句的理解、特别比较句式的表达效果的方式,积累语言和深入理解课文的表达效果)

      方法指导:精读表现蚊子与狮子的内容,通过加定语的方式读出自己的理解;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词语,加以鉴赏,并注意积累语言。

      师:按你平时对这两种动物的基本认识,分别给他们加上一个定语。

      谭芯:小蚊子,大狮子。

      庄严:瘦弱,强悍,渺小,庞大。

      师:用《童趣》中的现成词语来形容这两个动物,怎么说?

      全体:蚊子,渺小之物;狮子,庞然大物。

      师:齐读课文,朗读要做到——

      全体:正确,流利,有感情。

      生:(齐读课文)

      师:(板书),为“粘”“爪”正音并提出阅读要求,(评点)有些同学读得感情不到位,(指导方法),全文要读出讽刺揶揄的味道,蚊子的话要读出狂傲挑衅的语气,寓意要读出警示之味。请大家按刚才的要求再读一遍课文。

      全体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刚才读出了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味,很好,请同学们给蚊子和狮子分别加上一个定语,表明你理解的作者对它们的看法。

      卢奕好:聪明的蚊子,笨拙的狮子。

      黄舸:机智勇敢的蚊子,恼羞成怒的狮子。

      谢嘉怡:骄傲自大的蚊子,惊慌失措的狮子。

      师:假如故事在“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结束,寓意会发生变化吗?如果寓意发生了变化,那寓意又是什么呢?

      全体:会。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弱者也能战胜强者。

      师:讽刺意味减弱。文中只写狮子被击败后的情态,没对它作其它描写,试想,蚊子挑战时,狮子会作什么反应呢?会说些什么话呢?

      刘成炀:看看我,四肢发达,头脑发达。看看你,身小体弱。我身长是你千倍,体重是你的万倍!两根指头就能拍死你。你来吧!COME,ON!

      郭钰洁:你……你这个蚊子,我是森林里的大王,你敢咬我,你简直是以下犯上,看我揍扁你!

      庄严:小样儿,放马过来(一脸不屑一顾的神情,伸出一根食指钩了一下)


展开余文
      师:如果你是狮子,你会从这件事上总结出什么“狮生经验”?

      谭芯:如果再与蚊子狭路相逢,一定会在打架前先剪好自己爪子上的指甲,以免抓伤自己的脸。

      董雨翔:如果我是狮子,我会与吃蚊子的动物搞好关系,蚊子看到我的身边有那么多吃它的动物,就不敢来咬我了。

      唐依莲:不必为小人物的挑战怒不可遏。

      古玲珑:应该沉住气,谩骂与挑衅是滋事的前奏,小心中计。

      谢亦成:(接嘴)对!君子不与小人一般见识。

      师:还有一计——避开敌人初来时旺盛的气势,待其意志怠惰撤退时予以打击,这句话出自《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如果从故事局部看,还能获得怎样的启示?比如蚊子战胜了狮子,但蜘蛛战胜了蚊子,说明“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肖杰宝: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说明要抓住对手的弱点,以已之长,克敌之短。

      谢嘉怡:蚊子虽然战胜了草原之王狮子,却败在蜘蛛手里,说明强中自有强中手。

      何妍:我跟帖。(众笑),蚊子是很聪明,但也有失败的时候,说明智者也未必是常胜将军。

      师: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进攻狮子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几个学生:(小声),很得意,看不起狮子,要炒作。要先“来将通报姓名。

      师:在竞技的时候营造气势,为自己加油助威很重要。

      黄舸:蚊子敢于挑战狮子,有缺点的战士战胜完美的苍蝇。

      李西蒙: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说的是得意忘形容易造成麻痹大意,而麻痹大意时常有不测发生。

      师:被蛛网粘住后,蚊子生还的可能性不大,生还希望渺茫,它叹息悔过也没用,这告诉我们什么?

      代子珣:蜘蛛发怒了,后果很严重。(众笑)

      姚雨薇:即使错误小,后果也严重,一个洋洋得意之后的疏忽,使蚊子丢了性命。

      师:那么如何比较客观全面地总结本文的寓意?

      谢亦成:我认为寓意是乐极生悲,骄兵必败。

      师:你预习得很好,有新鲜的见解吗?

      古玲珑:看自己,看别人,都要全面认识,在斗争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短处,以己之长,克敌制胜。

      师:也不能忘了自己的短处而导致最终的失败。

      刘晨炀:还有,自高自大,得意忘形的人会使自己从胜利的天堂跌落到失败的地狱。

      师:换成成语就是——

      全体:骄兵必败。

      师:换成四川言子就是——(众静默)——

      师:“欢喜鸡婆打烂蛋”。因此,即使取得大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从事,否则,可能在微小细节上出问题,受挫败。

      师:谈到此处,再给标题上的两个动物名称分别加上定语。

      众生先后回答:蚊子:野心勃勃,深思熟虑,机智勇敢,不可一生,骄傲自大

      狮子:惊慌失措,恼羞成怒,无计可施,头脑简单,愚蠢笨拙

      师:我们进一步细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新发现。蚊子的战前宣言是否吹牛?

      常映烛:没有吹牛,后来他的战法和最后的战绩足以证明它是经过认真考虑,做过充分准备的。

      师:对。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有备而来的。注意,“证明”换作“证实”更好些。那它是怎样激怒狮子的?

      殷睿:它吹着喇叭去挑战,把狮子烦到抓狂。(众大笑)

      师:(引导学生读蚊子对狮子说的话)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层次:

      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可分为四层:①首先对狮子表达了极大的蔑视,目的是挫败其自尊心。②接着揭露狮子的短处(爪子抓,牙齿咬),大而无用,让其心虚。③然后尽情调侃(女人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使狮子忍无可忍。④最后再虚张声势(我比你强得多),让狮子抓狂,最后写出挑战那就无往不利。因此,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实际上包含智慧——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和信心是建立在对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

      师:“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句话能否改成“却被蜘蛛消灭了”?

      杨云涵:“不料”表事出意外,料想不到。陶醉在胜利喜悦中的蚊子做梦也没想到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局。

      师:那么为何要强调“小小”?“小小”的与前面狮子的“庞大”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蚊子下场的可悲,凸显了本文的主题:骄兵必败。给故事添了一个讽刺性的结尾,发人深思。

      师:蚊子临死前的“叹息”表现了什么?

      陈靖羽:迟到的醒悟。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读写结合,归结、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读写结合,学习技巧,注重结合课文,理解其特征与表达效果;通过续写练习,学习对技巧的运用,了解技巧运用容易出问题之处,也加深对技巧与课文的理解)

      方法指导:选读与本文的最突出的写作技巧相关的内容,体会作者运用的最突出的技巧是什么,是怎样运用的,有什么妙用处等,然后借鉴其写法,学习写作寓言。

      师:蚊子终于醒悟,未醒的人还很多,所以这则寓言以动物寓人,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蚊子的形象。文中是怎样赋予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的?

      生齐:用拟人手法。

      师:再具体一点。

      廖志豪:把蚊子的叫声说成是“吹着喇叭”。

      谢紫荆:还有“唱着凯歌”,写蚊子战胜狮子以后得意洋洋的样子。

      师:不只是写蚊子,写狮子也采用的是拟人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廖志豪:赋予物以人的感情,生动形象,比如说写蚊子两次吹喇叭又各有不同的含义:第一次,是勇敢者的进军号角,为进攻造声势,为自己壮胆;第二次战胜者的凯旋之歌,得意忘形,不可一世。

      师:拟人手法,也能突出寓言的特征,写动物本身就是为了写人。本文很好地抓住了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又赋予人的感情、行为工、语言,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下面我们学以致用,以“蚊子将要撞上蜘蛛网,突然……”为开头,展开合理想像,往下编故事。

      学生展示:

      李西蒙:蚊子将要撞上蜘蛛网,突然一陈风吹来,一张蛛网在阳光下发出金色的光,于是蚊子瞧见了蛛网,飞到一片树叶上长舒一口气,说:“看来骄傲自大不仅不能取胜,还会丢掉性命啊!”

      师:情节出人意料,寓意是故事的自然引申。

      谭芯:蚊子将要撞上蜘蛛网,突然想起了自己掉了十块钱在刚刚与狮子打架的地方。于是飞回去捡钱,拾完钱后又想起今天自己打败了狮子,值得庆祝,又带钱飞向森林的另一头。

      师:故事写的是人的行为,但不符合蚊子的特征,这是我们写寓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我们采用拟人手法,其前提是要符合物的特征。也没注意写出寓意,这是我们写寓言要注意的第二点,要有明确的寓意。

      李岩峰:蚊子将要撞上蜘蛛网,突然一阵狂风吹来,把蚊子吹得无影无踪。蚊子正感到庆幸而兴高采烈时,不料却落进了正打着哈欠的狮子的血盆大口之中,本准备好用自己的长处来对付狮子大口的特点,反倒成为了狮子的零食。

      师:故事出人意料,这值得充分肯定,遗憾的是故事叙述不够具体,这造成了寓意与故事的不和谐。

      肖凯云:蚊子将要撞上蜘蛛网,突然一头雄狮从天而降,挡在蚊子的面前。它又是来挑战蚊子的。不由分说,它也被蚊子扁了一通。蚊子又得意洋洋地飞走,猛地看到自己原来准备飞行的路上有一张被狮子尾巴打破的蛛网,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哎,越急切报仇的人,越容易弄巧成拙啊!”

      师:寓言太有创意了,可惜故事叙述得不够生动传神。

      郭钰洁:蚊子将要撞上蜘蛛网,突然一只鸟儿冲过来,冲破了蛛网,蜘蛛掉在了地上,口吐白沫,不省蜘事。蚊子因为有翅膀,在半空中挣脱了蛛网,在一片树叶上休息,它气喘吁吁地说:“唉,吓死我了!我的小命差点不保!我真是大难不死,有没有后福我不知道,不过以后可不能这样骄傲了!要低调,要低调……

      师:故事叙述传神,寓意与故事一致。寓言就应该这样写。


展开余文
      师:下面我们回顾一下全文,看看寓言的写作有怎样的特点,体会我们应该怎样写作寓言。为了节约时间,我们一起来归纳:

      师与生:故事要短小精悍,情节要一波三折,细节刻画要逼真,要注意运用拟人手,在表现动物的自然属性时,注意表现人的个性,叙述要突出重点,用语要精当。寓意的归纳要简练,要是对故事的自然引申。

      用快板来概括就是:

      寓言本是小故事,故事虽小道理藏。

      短小精悍曲折文,尺水兴波事周详。

      娓娓道来细细描,传神细节不可少。

      动物特征要准确,“人物”个性要鲜明。

      详略得当中心明,微言大义放光芒。

      总结固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蚊子与狮子》,大家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理解细致,理解深透,理解出了新意,并能做到读写结合。下课后我们还要做三件事:

      1.抽时间阅读《伊索寓言》。

      2.将本课要求积累的语言运用于日记或作文之中。

      3.请大家以“骄傲”为话题写一则寓言。

      4.熟读《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基本弄清大意。

      第3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韩非与刘安。

      2.学习《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

      教学内容与步骤

      学习《智子疑邻》

      情景激趣

      韩非(约前280一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都未被采纳。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才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探究生趣

      一、朗读《智子疑邻》。

      二、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宋有富者,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翻译: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雨,墙倒塌下来。他的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他的邻居的父亲也这样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他的家人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的父亲(是盗贼)。

      三、对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明确;听取意见和建议,不能看是谁提的,而要看意见和建议是否正确,如果是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应虚心接受,马上改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 你对课文有怎样的新见解?

      2.学了本课有怎样的收获?

      总结固趣

      《智子疑邻》通过一则极短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极深刻的道理。该寓言着重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而遭到不同对待的角度,深刻地教育人们,听取意见,不能看意见是谁提的,而要看意见是否正确,不能因人废言。

      学习《塞翁失马》。

      情景激趣

      刘安(前179~前122)沛郡丰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帝之孙。袭父爵为淮南王。博学善文,好鼓琴。后因谋反事泄而自杀,受株连者达数千人。曾奉武帝命作《离骚传》为我国最早解说屈原作品的著作。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著《鸿烈》一书,后亦称《淮南鸿烈》或《淮南子》,含《内书》《外书》及《中篇》内容较庞杂,以宣扬道家思想为多,但也杂有儒、法、阴阳各家思想,被视为杂家著作。常以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说理,保存了不少珍贵的古代神话传说。

      探究固趣

      一、朗读《塞翁失马》。

      二、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安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过了一年,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三、为什么人们认为是祸,而老头却认为是福?为什么人们认为是福,而那老头却认为是祸呢?

      明确:因为祸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成福,福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成祸。成语“塞翁失马,安知祸福”就是出自这个故事。

      四、请归纳这则寓言的寓意。

      明确:教育人们看待事物要持辩证的态度,懂得祸福相依的哲理。

      四、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 你对课文有怎样的新见解?

      2.学了本课有怎样的收获?

      总结固趣

      塞翁失马,这则寓言主要通过运用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于》(第五十八章)的关系,教育人们看待事物要持辩证的态度,懂得努力将坏事变为好事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趣味语文教学资料

      赫尔墨斯

      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宙斯与阿特拉斯之女迈亚的儿子。出生在阿耳卡狄亚的一个山洞里,最早是阿耳卡狄亚的神,是强大的自然界的化身。奥林匹斯统一后,他成为畜牧之神,是宙斯的传旨者和信使。他也被视为行路者的保护神,是商人的庇护神,雄辩之神。传说他发明了尺、数和字母。他聪明狡猾,又被视为欺骗之术的创造者,他把诈骗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他还是七弦琴的发明者,是希腊各种竞技比赛的庇护神。后来他又与古埃及的智慧神托特混为一体,被认为是魔法的庇护者,他的魔杖可使神与人入睡,也可使他们从梦中醒来。

      赫尔墨斯是希腊神话中后起的神。宙斯和阿特拉斯的女儿迈亚所生。传说他出生在库勒涅山,因此又称作库勒涅的神。他可能是古老的、近乎原始的神,最初是自然界强大力量的体现,后来成为畜牧之神,牧人的庇护者。他教人点燃祭坛上的火,首先要求人贡献熟食。对他的崇拜和关于他的神话含有典型冥土神的特点:他经常陪同冥后佩尔塞福涅出入冥土,护送死者的幽灵去冥界;他曾带领大英雄赫拉克勒斯到冥府,把冥府的三头狗刻耳柏洛斯弄到人间。他穿有飞翅的凉鞋,手持魔杖,能像思想一样敏捷地飞来飞去。故成为宙斯的传旨者和信使。他也被视为行路者的保护神,人们在大路上立有他的神柱,也是雄辩之神。最初他被塑造成男性生殖器的象征。作为畜群的保护神,他的肩上有一只羔羊。在远古的艺术作品中,他是蓄有长胡子的成年男子。

      他聪明伶俐,机智狡猾,又被视为欺骗之术的创造者,他把诈骗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他还是七弦琴的发明者,是希腊各种竞技比赛的庇护神。后来他又与古埃及的智慧神托特混为一体,被认为是魔法的庇护者,他的魔杖可使神与人入睡,也可使他们从梦中醒来。

      他是边界及穿越边界的旅行者之神,亦掌管牧羊人与牧牛人,辩论与灵舌,诗与文字,体育,重量与度量,发明与商业,他也是狡猾的小偷和骗子之神。《荷马诗颂》里描述他是一个“变化多端、圆滑机灵的盗贼,他带给人梦境,是夜里守望者,门外的小偷,在长生不老的众神里最先展示善意的人。”

      在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代,他身穿长衣和披衫,头戴帽子(有时是带翅的盔形帽),足登飞行鞋,手持盘蛇的短杖。作为商贾和贸易之神,他的雕像常手拿钱袋。罗马人称他为墨丘利,公元前 5世纪初在罗马为他建立了宏伟的庙宇。

      赫尔墨斯发明了钻木取火,他还发明了乐器排萧和里拉琴。赫尔墨斯也是各种竞技比赛及拳击的发明人,也因此成为运动员的保护神。现代神话收集家经常把赫尔墨斯和其他民族文化里的耍诡计的神相提并论。

      赫尔墨斯的代表动物是公鸡和乌龟,他的身上戴有皮包或是皮夹,脚穿插翼凉鞋,头戴翼帽,手拿信使的权杖,也叫做双盘蛇带翼权杖。赫尔墨斯因为他的机智与狡猾也成为盗贼之神,他出生的第一晚就已经做了小偷,从母亲迈亚那里溜出去偷他哥哥阿波罗的神牛。

      赫尔墨斯对他的父亲宙斯十分忠诚,当宙斯的爱人之一宁芙仙子伊俄被赫拉捉住,并且派了百眼巨人阿耳戈斯看守的时候,是赫尔墨斯出手解救了她。他给巨人唱悦耳动听的歌,讲冗长乏味的故事以哄他入睡,之后用月牙形的弯刀砍下了他的头。

      赫尔墨斯在罗马神话中对应于墨丘利(拉丁语:Mercurius),是八大行星中的水星。墨丘利继承了赫尔墨斯的许多特征,比如商业的守护神。

      他双脚长有双翼、因此行走如飞,并成为在奥林匹斯山担任宙斯和诸神传令的使者,为诸神传送消息,并完成宙斯交给他的各种任务。

      赫耳墨斯雕像

      李斯妒杀韩非

      韩非和李斯是同学,他继承了荀子的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结合起来,并加以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君主专制理论。韩非是战国末期的一位大思想家,学问比李斯大得多。韩非因说话口吃,不善辩说,但善于著述。韩非回到韩国以后,看到韩国太弱,多次上书献策,但都未能被采纳。于是,韩非发愤著书,先后写出《孤愤》、《五蠹》、《说难》等。他的书传到秦国,由于讲的都是“尊主安国”的理论,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并说:“我要是能见到此人,和他交往,死而无恨。”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李斯知道韩非的本事比自己大,害怕秦王重用他,对自己的前途不利,就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他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大王要消灭各国,韩非爱韩不爱秦,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决定不用韩非,把他放走,对我们不利,不如把他杀掉。”秦王轻信李斯的话,把韩非抓起来。根据秦国法令的规定,狱中的囚犯无权上书申辩。韩非到秦国以后,又得罪了姚贾。姚贾为秦国立过功,深得秦王的重用,被任命为上卿。韩非却向秦王说,姚贾出身不高贵,当过大盗,在赵国做官时被赶跑了,认为用这样的人是很不应该的,使得秦王很扫兴。事后秦王又向姚贾问起韩非,姚贾当然不会讲韩非的好话。在李斯和姚贾的串通下,韩非没有办法,只好吃了李斯送来的毒药,自杀而死。

      韩非虽死,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始皇 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 韩非着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非的思想

      韩非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时指出,申商学说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法与术结合起来,其次,申、商学说的第二大缺点在于“未尽”,“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韩非子 定法》)韩非按照自己的观点,论述了术 法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同申不害相比,韩非的“术”主要在“术以知奸”方面有了发展。他认为,国君对臣下,不能太信任,还要“审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韩非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思想,强调“严刑” “重罚”。

      尤可称道的是,韩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对中国法制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韩非的全部理论导源于荀子“性恶论”思想和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国家的政治目的。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利害关系,人的心理无不“畏诛而利庆赏”(《二柄》),人君的职责就在于利用“刑” “德”二手,便民众畏威而归利。

      韩非的法治思想适应了中国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改革图治,变法图强,是韩非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内容。他继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传统,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五蠹》)

      韩非反对天命思想,主张天道自然。他认为“道”是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源,“道”先天地而存在。有了“道”才有了万物,“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维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宇内之物,恃之以成。”(《解老》)韩非同时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理”这个哲学概念,并论述了它与“道”的关系。他认为,“道者万物之所成也,理者成物之文也。”(《解老》)“理”在韩非看来,就是事物的特殊规律,人们办事应该尊重客观规律。

      韩非思想中有不少辩证法的因素。 看到事物不断地变化着,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解老》)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所讲的矛与盾的故事,对人们分析问题 表达思想至今仍有着深刻的启发作用。

      韩非子名言集锦

      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欲成其事,先败其事。(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韩非子寓言

      自相矛盾 郑人买鞋 讳疾忌医 杀猪教子三人成虎 中饱私囊 子罕辞玉 守株待兔 滥竽充数 螳螂捕蝉 老马识途 宋人疑邻 和氏之璧 买椟还珠 揠苗助长 一鸣惊人 有的放矢 恶贯满盈 舍近求远 进退维谷

      有关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故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是一句成语,故事说的是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笃信修道炼丹,一次遇到八个鹤发童颜的老翁,拜他们为师,学习修道炼丹,丹药炼成后,汉武帝派人来抓他,他情急下喝了丹药,成仙升天。他的亲友也赶紧喝药成仙。刘家的鸡狗因吃了炼丹锅里的丹药也成仙了。

      刘安做豆腐--因错而成

      什么叫阴差阳错,到八公山走走就会知道。明明想炼丹,丹没炼成,却做成了豆腐。“刘安做豆腐--因错而成”的歇后语至今在淮南民间流传着。

      刘安是汉刘邦的孙子,公元前164年被封为淮南王,建都于寿春。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组织编著了《淮南子》一书,此书诡谲渊博、包罗万象,是对汉初数十年社会政治思想和科技实践的科学总结。刘安门下食客数千人,以苏非、李尚等八位最有学问,深得刘安的赏识,被称为"八公"。"八公"还是刘安炼长生不老丹药的得力助手。炼丹说得通俗一点类似于现在的科学实验,做实验难免出错。本来炼丹是不应该将石膏或卤水滴到豆汁里的,可是这一滴就成了豆腐。我们不知刘安与“八公”第一次面对豆腐时的表情:惊讶、惊惧还是惊喜?其中一定有一位不怕死者说:“让我先尝尝!”话虽说得洒脱,将一种陌生的食物送到嘴里时不免犹犹豫豫,在他喊出“真乃天下美味也”之前恐怕已是一身冷汗。因此,我们要感谢“第一个吃豆腐”的人,是他们的勇敢无畏才使我们的桌面上亮起了一道又一道风景。同时,我们也要感谢那些因误食而送命的人,是他们的教训使我们不致重蹈覆辙。

      炼丹炼成了豆腐,这是一种错误。因错造成人身伤亡就是重大事故,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因错有了另一项发明,就成了千古佳话。刘安与“八公”没有因为炼丹而长生不老,最终却因发明了豆腐而万世流芳。连这座肥陵山也被改叫八公山,也算是另一种长生不老了。回头想想,要是没有豆腐,中国餐桌上不知要少了多少美味佳肴!曾有人把豆腐称为中国国菜,偏爱得有点过分,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豆腐在许多中国人心中和口中的分量。

      刘安简介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汉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他才思敏捷,好读书,善文辞,乐于鼓琴。他是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鸿烈》(后称该书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一书,其内容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所派生他善用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说理,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同时,刘安也是我国豆腐的创始人。

      后以谋反事发自杀。有集,已佚。

      刘安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潜心治国安邦,著书立说。刘安爱贤若渴,礼贤下士,淮南国都寿春成了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刘安和众门客著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淮南子》有《内篇》21篇、《外篇》33篇、《道训》2篇,20余万字。又著诗歌《淮南王赋》82篇、《群臣赋》44篇、《淮南歌诗》4篇、《淮南杂星子》19卷、《淮南万毕术》。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领域,包罗万象。这些著作中集中体现了道家思想。在《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据考证“曾青”是指铜的化合物,有的科学工作者认为是铜绿,说法不一。

      刘安好黄白之术,召集道士、儒士、郎中以及江湖方术之士炼丹制药,最著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号称“八公”,在寿春北山筑炉炼丹,偶成豆腐。刘安因之被尊为豆腐鼻祖,八公山也因此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相传刘安是孝子,其母患病期间,刘安每天用泡好的黄豆磨豆浆加麦芽糖给母亲喝,刘母十分爱喝,之后刘母的病很快就好了,从此豆浆就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

      刘安的治国思想是“无为而制”,对道家思想加以改进,不循先法,不守旧章,遵循自然规律制定了一系列轻刑薄赋、鼓励生产的政策,善用人才,体恤百姓,使淮南国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景象。尽管刘安的治国政策得到百姓的拥护,可是在那独尊儒术的时代,他所奉行的道家思想,屡遭谗言。汉武帝元狩年(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入淮南,刘安被迫自杀。

      汉武帝非常欣赏刘安的才情,但他强力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却和刘安推崇的“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南辕北辙,而父亲刘长之死更成了刘安心中的一个“死结”。因此,刘安在广置门客进行“学术研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积蓄力量,为有朝一日的谋反做着准备。不过,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刘安的谋反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便由于门客雷被的告状,以及门客伍被、孙子刘建的告密而划上了句号。

      关于《淮南子》

      淮南王刘安带着满腹的怨恨和遗憾,匆匆走上了不归之路,但这位博学之士却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被近代学人梁启超称誉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划时代巨著《淮南子》。

      《淮南子》又被称为《淮南鸿烈》或《鸿烈》,是刘安在做淮南王时,“招致宾客方士数千人”撰写而成的。此书虽为多人合作完成,但“为人好书”、“善为文辞”的刘安,则被公认为是名副其实的“主编”,《淮南子》中必定有他亲自撰写的文章,这本书也大体上反映出了他本人的思想。《淮南子》原为鸿篇巨制,共有“内书”21篇、“外书”33篇和“中书”8卷,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轴,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多个领域,是汉代道家学说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流传至今的《淮南子》仅仅只剩下“内书”21篇。

      《淮南子》吸取了《老子》、《庄子》,特别是《黄老帛书》的思想资料,成为集黄老学说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对“道”、“天人”、“形神”等问题提出了独特见解,同时又在继承春秋时的“气”说与战国中期稷下黄老之学的“精气”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元气论”的概念和系统的宇宙生成论。作为西汉时期一部影响巨大的社会百科全书,《淮南子》所蕴含的史学研究价值和丰富的精神智慧,仍有待我们后人去进一步挖掘。

      八公传说

      西汉淮南王刘安笃好神仙黄白之术,宾客甚众,其中苏飞、李尚、左吴、因由、雷被、伍被、毛周、晋昌八人才高,称之“八公”。八公聚此炼丹,丹药方成,刘安因被告谋反畏罪自杀,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诛戮。后传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刘安吞服丹药与八公携手升天,余药鸡犬啄食亦随之升天,从此山因八公得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亦广传今古。

      《淮南子》中的名言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

      福莫大于无祸,利莫美于不丧。

      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

      行同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吴王好剑客,民身多疮;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齐桓嗜异味,易牙蒸其子。

      天下之物莫凶于鸠毒,然而良医囊而藏之,有所用也。

      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

      省事之本,在于节欲。

      巧治不能铸木,巧工不能斫金。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下轻上重,其覆必易。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良医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利害之道,祸福无门,不可求而得也。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积爱成福,积怨则祸。

      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

      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多欲亏义,多忧害智。

      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不自强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

      不以贵为安,不以贱为危。

      不贪最先,不恐独后。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寓言四则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导学案设计
下一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