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57 2016-09-05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繁星》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相像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4.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星空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并运用 联想和相像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导 学 过 程 感悟
一、导学:
1、导入。
2、简介作者。
本文作者______,原名______,字 ______ ,现代著名的 ______ 、 ______ 。他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______、______ 、______ , 《激流三部曲》______ 、______、______ 。本文选自他的《海行杂记》(共38则游记)。
3、检查预习情况。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 字注音:
纳凉( ) 舱面( ) 半明半昧( ) 梦hu àn( )
摇摇欲zhuì( ) duò( )落 shà( )时
组词:模 mó( ) 莹( )
mú( ) 萤( )
荧( )
二、自学:
1、在文中画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感受,完成下列表格:
时 间 地 点 感 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这三次看星星,每次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集中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是实 写?哪些句子是虚写(即联想和相像的句子)?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一句依次从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 产生的美感。
4、第三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5、在第二段中,为什么星光“微小”,作者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呢?
6、“深蓝色的天空中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这里的“悬”字有什么作用 ?
7、第三段中“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为什么用“觉得”一词?
8、第四段中,“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一 个“看”字,一个“呢”字,有什么作用?“跑”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交流:
四、展示:
五、反馈:
1、仿照 例句再造两个句子:
例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仿句:
2、回 忆你读过的古诗词,写出一句写星星的诗句。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繁星》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繁星》“六步循环”教学案
下一篇:
《繁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