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319 2016-09-06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短文两篇》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
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3. 体会作者在《日》和《月》中所表达的热情洋溢、细腻幽静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
2. 体会作者在《日》和《月》中所表达的热情洋溢、细腻幽静的情感。
一、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出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8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开始使用“巴金”笔名。1934年写了《神》、《鬼》、《人》三部短篇。长篇小说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憩园》、《寒夜》。
二、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抗战时期的1940—1941年,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者写此文,就是由此而发。
三、检查预习(给粗体字注音)
夸父( )皓月( ) 姮娥 ( ) 旸谷 ( ) 一撮灰( )
四、朗读课文,质疑探究
《日》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合作与探究:
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4文中写到:“生命是诚可贵的,但寒冷、寂寞地生却不如轰轰烈烈地死。”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的?
《月》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合作与探究:
1.在《月》中,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姮娥象征什么?
4.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
五、课堂小结
《日》和《月》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用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鄢华丽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短文两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组歌》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