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93 2016-09-08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周庄水韵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掌握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整体印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3.品读文章1-4自然段,体会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学习重难点】
1.掌握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整体印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体会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当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的《周庄水韵》,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赵丽宏,中国当代作家,1951年生,上海人。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多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奖。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斑斓(lán) 眩目(xuàn) 晶莹(yíng) 参差(cēn cī) 谛听(dì) 娴熟(xián)
瞬息(shùn) 璀璨(cuǐ càn) 摇曳(yè)
3.理解词义。
斑斓:颜色错杂灿烂。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耀眼。
晶莹:光亮透明。
参差: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仔细听。
娴熟:熟练。
摇曳:摇动。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三次游历的过程,都对周庄有一个整体比喻,你能把这三个句子找出来吗?
明确:第一次: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第三次: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明确: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小桥流水人家”……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
2.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图画”。
采用“文字配画面,画面配文字”的方法。
明确:由总写到分写,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即
整体水韵图画(1—3自然段)
“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6自然段)
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二)品读课文1-4自然段。
1.你能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吗?作者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还有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2.写周庄时,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进行了比较,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明确:通过与威尼斯的比较,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展开全文阅读
3.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内容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吗?
明确:水中倒影 斑斓迷离
水上石桥 各呈风采
水傍古镇 浑然一体
4.作者第一次游周庄,感受到周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游周庄,感受到周庄“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同是一幅画,为什么有“水墨画”与“版画”的不同?
明确:“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第一次游周庄,春雨蒙蒙,像雾中观景,朦朦胧胧,故像水墨画。而第二次游周庄,是写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一种清晰的感觉,所以说像版画。
四、板书设计
周庄
水韵—— 总体印
象:水乡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
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
强烈的版画
五、课外拓展
周庄这么美,如果周庄的负责人请你为周庄写一段广告词,你打算怎么写?
示例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
示例二: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5—6自然段,体会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2.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
1.体会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第一水乡”在周庄,拱桥、水巷、石板街、古屋,都是周庄特有的水乡风貌,在这里,更有斑斓荟萃的人文景观,让我们一饱眼福,让我们继续走进周庄,感受这人间仙境般的美景,感受这童话般的神奇与美妙。
二、自主预习
从全文的角度看,作者描述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感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展示不同时令周庄的不同风采;引出第三次到周庄的非同一般的景象和感悟。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文章第5—6自然段内容。
1.作者写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明确:按空间顺序写的。
①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②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由此可见作者三次到周庄,他的感受是全然不同的。如果说第一、二两次的游历,作者更多的是试图展示周庄古朴的美的话,那么第三次游历则是要表现出周庄所具有的另一种美,那就是极具现代意识的美。这样的两种美糅合在一起,在周庄可谓一绝。
(二)语言探究
作者文学功底深厚,驾驭语言的能力极强。文中语言清新优美、抒情性强。请从文中选择一处,并试着说说它的妙处。
明确:(1)“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使用通感的修辞,将听觉和视觉融合起来,很形象,仿佛水声的热闹伸手可及。“细细”“袅袅”“重重叠叠”等叠词的运用,产生了音韵的和谐美。
(2)“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长短句的交叉运用,形成节奏的参差美。
(3)“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比喻贴切生动,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给人意味深长的遐想。
(三)写法探究
读完本文,你能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三次游周庄的详略的吗?
明确:本文写了三次游周庄所见的美景和感受,从不同季节、时间,进行多角度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写第一次游周庄只用一句话,略写自己的印象,周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写第二次游周庄,就稍微详细,写色彩,写声音,绘声绘色,更为动人,说周庄“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韵味十足。写第三次游周庄,作者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所以浓墨重彩。温暖的春夜,“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写岸上,写河中,写花船,写音乐,写斑斓的礼花,写摇曳的彩带,淋漓尽致。文章之详略,也就自然形成了。
四、板书设计
周庄水韵
总体印象:古雅幽美 诗情画意(水乡)略写
三游周庄一游:春雨蒙蒙 水墨画 略写
二游:冬天雪后 版画 略写
三游:温暖春夜 如在梦境 梦幻图 详写
五、课外拓展
我们刚学过《巴东三峡》,你能说说这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吗?两篇文章在构思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相同点:两篇文章均为游记。
《巴东三峡》展示的是旅行的全过程,本文则着重写同一景点的不同侧面;《巴东三峡》一文是按照时间和空间的双向顺序来记叙的,而本文记叙的对象、空间虽相同但随着时间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时的所见及感受,也各不相同。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周庄水韵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巴东三峡》导学案
下一篇: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