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490  2016-09-10
标签:教师随笔
魏书生《我这样做老师》之《研究学生心理,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随笔)
研究学生心理,提高教学效率

      1979年,我曾经让初一学生找一找每天在学习中有哪些无效劳动,全班同学竟找了100多项。课外的自不必言,就是课内,他们也认为无效劳动简直太多了。从课文分析,到课后作业,从考试到作文方式,他们都不满意,认为都不符合他们的要求。我觉得其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由于学生刚上中学,缺乏应有的训练,还没有形成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还不能尽善尽美地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总之,教与学之间还缺乏协调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研究学生心理入手来解决这种不协调的现象。

      我以为,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中的有意注意、有意记忆和有意想象的能力都应该有较大的提高,才能够适应初中教学的要求。为此,我曾把心理学知识有计划地引进语文教学,在专门培养学生听、写能力的训练中,要求他们听过心理学知识后,联系自己的学习状态,写心理学知识短文。1979年这届学生每人都写过诸如《浅谈学习的注意力》、《再谈记忆力》、《观察的方法》、《大脑的最佳状态》、《谈想象思维》等近20篇有关学习心理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写作都强调了针对性。例如,为了使学生产生心理位移,较快地提高有意注意的能力,我让学生以《他不再“开小差”了》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体现出,如果将来你成为一名教师,怎样帮助那些上课不集中精力听讲、思想爱溜号的学生增强注意力呢?学生对这样的命题和要求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不由得认真琢磨起老师是怎样教育和培养这类学生的,回忆着自己是怎样分散了学习注意力,又该怎样去增强注意力呢。

      还有些学生,有意记忆的能力较差,该背诵的课文,该记住的字词,他们都不愿背,不愿记,部分学生甚至错误地以为记忆力如同存在人脑中的人民币,不能随便取用,否则就会有用光了的时候。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听写训练课上读了大脑的工作原理一段文章,讲了记忆的使用和训练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艾宾浩斯遗忘率曲线以及大脑用进废退的规律。结果,那些不爱背课文的学生按照我教给他们的记忆力体操认真训练,一个月竟毫不费力地背会了一学期要求背诵的课文。

      以上所说,还只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心理,使之适应于我的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仅做此一点,还是很不够的。我以为,自己的教学本身还要尽量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这就意味着我必须进行教法改革。改革是师生两厢情愿方能奏效的事,于是我经常把自己改革的原因、根据和设想,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都事先告诉学生,先听取他们的意见,并通过他们取得家长的协助。比如,多年来,我从不让学生记段意、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为了使学生具备维护教改的能力,我经常向他们介绍古今中外一些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肯定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让他们知道教学方法绝不应该只有一种教学模式。这样,学生不但丰富了教改知识,而且也产生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改革冲动,并能自觉地向想不通的家长作有理有据的解释,这就为我们改革实施奠定了基础。

      本来,学生对教师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意见很大,他们认为,一些浅显的课文,例如《鞠躬尽瘁》,自己读了以后,很受感动,有的人甚至流了泪,但经老师逐段逐句地一讲,反倒不怎么感动人了。有的学生还提出这样的问题:“理科教材讲了不少定理公式,我们利用这些定理公式去做题,感觉很有趣。语文课能不能也有一些可以当作定理公式用的东西呢?”“现在上语文课天天分析课文,但考试从来不考课文分析,我们看了报刊上的文章也还不会分析,课文分析的用处究竟在哪儿呢?”这些意见虽不免偏颇,但毕竟含有合理的部分,它们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例如“语文定理公式”说,固然文无定法,但谁也不能否认语文确实存在着不可更移的基本规律。于是,我让学生把初中六册教材都找到,分册画出语文知识树。即假定语文知识是一棵树,那么什么是这棵树的主干、支干和枝杈呢?这样,语文知识的序列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准确了。最后大家共同把初中语文知识归纳为4部分19项118个知识点。4部分,即现代汉语、文言文、文学常识、阅读与写作。平时学生感觉阅读和写作最茫然,似乎无序可循。经过整理,归纳为5项19个知识点:一、中心(正确、鲜明、集中3点);二、选材(围绕中心、真实具体、典型、新颖4点);三、结构(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3点);四、表达(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5点);五、语言(准确、鲜明、简练、生动4点)。知识点就是知识树的枝杈,枝杈下面还有小杈,例如“描写”这个知识点,又可分为两小点,如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分为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活动4个更小点。有了这些枝杈和小杈,学生学起来就感到目标明确了,上语文课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当然,知识点的讲解要分散,要有侧重,要联系读写训练。每讲一课或每作一文时,重点只讲解或训练一两个知识点,再要求学生运用这一两个知识点去阅读其他课文,写其他文章。例如我给初一学生讲“归纳文章中心”这个知识点时,不但重点结合了初一年级教材,还涉及了初二、初三教材中的4篇文章,让他们自己在阅读中运用和巩固这个知识点所包括的4种归纳方法。他们感到非常愉快。当我再讲“层次和段落”这个知识点、讲了记叙文划分层次的5种方式后,就有学生主动试着运用这些知识划分了课本和报刊上的十几篇文章的层次了。

      学生语文成绩差,教师爱埋怨学生,过去我也是这样。研究学生心理之后。我发觉即使那些很淘气的男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在他们心灵上刻下的痛苦的痕迹也是很深的,这就意味着他们有摆脱这种痛苦的愿望。我意识到自己只有帮助他们解除痛苦的责任,而没有发牢骚的理由。为了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我教给他们填写和使用“知识病历”。“病历”要求写清病名、病史、自感病因和确诊病因、治疗方法、疗程5个方面。5项中最重要的是第一项,最难治的病是“说不出名称的病”。每遇到这种情况,我便让学生先对照知识树,找出自己“病”在哪个知识点上。如果不止一个知识点的缺漏,那么每次也只填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一个。缺陷找得准确具体,才能找出病因,这样,治疗方法的选择也就不难了。这种方法可以符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心理。试行结果表明,无论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学生,都愿意主动填写“知识病历”;不少原来学习较差的学生经过这种训练,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展开全文阅读
      意志薄弱是初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的有意注意的能力虽然正在增强,但却不能持久;他们的竞争心理虽然显著,但往往只在思维处于紧张状态时表现得突出,而平静状态下的瞬间记忆力都很平常。为适应学生这一心理,提高训练质量,我便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有目的地制造有节奏的紧张情境。最平常的方法就是开展“5分钟学习竞赛”,或看谁背得多,或看谁读得多,或看谁写得多。由于把学生置于你追我赶的紧张环境中,各类学生的大脑运转和反应都比平时明显加快。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不但要赶别人,而且首先要逐次超越自己,他们的学习效率的提高就更为显著。不少学生在《谈自我竞赛》的作文里都谈到超越自己、战胜自己所享受到的胜利的欢乐。

      学习较差的学生反映,上课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硬在那里陪坐,实在是一种痛苦。为了使全体学生的大脑在课堂上积极转动起来,我实验了“六步课堂教学法”:一、定向。即确定本堂课(或本课书)的学习与训练的重点,并事先告诉学生使他们做到方向明确,攻关有数。二、自学。学生根据学习重点或难点自己找答案,学习较差的学生则可根据实际,完成部分自学内容,即使对理解课文的训练,也不要求他们一次完成,要保证他们学有所得。三、讨论。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则放在讨论中去寻求答案。四、答疑。各组把通过讨论而仍未解决或答案有分歧的问题提交老师,由老师作引导解答。五、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后的自我估计,自拟一组10分钟自测题,自己评分,自检学习效果。六、自结。下课前,每个学生总结一下自己这节课的主要收获,教师在每类学生里选一两名学生讲一讲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使各类学生接收的知识信息都得到及时反馈。“六步法”的实验结果,从根本上消灭了部分学生陪坐的现象,提高了学习较差的学生努力进取的信心。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并根据研究成果纠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确实可以改变教与学不协调的现象。如果过多地强调多方面外因,懒得过问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和发展,师生的心长期不能相通,教改必然沦为一厢情愿。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最可靠、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数据,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实施的教学活动,才可以使学生都能用较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收获,更快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标签:教师随笔 魏书生《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魏书生《我这样做老师》之《忠实于自己——考试不作弊》 (教师随笔)
下一篇:魏书生《我这样做老师》之《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 (教师随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