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63 2016-10-09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第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知识链接:
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又分(五绝)和(七绝). 律诗可分(五律)和(七律)。
格律诗的特点:句子必须是双数,如四句、八句、十二句、十六句等。讲究平仄 、用韵和对仗三个方面。而平仄又包括粘对、避孤平、避三平调等
一、学习《次北固山下》
(一)预习导学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注意读音、节奏及感情。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首联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颔(hàn)联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颈联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尾联
2.疏通文意。借助课文注释及下面补充的解释,理解诗歌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
①客路,旅途,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 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次北固山下》翻译
旅客(我)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
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
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3.研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①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②颔联写景。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哪几个字用得特别精彩?
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面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开阔了。“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既是顺风,又 是和风,帆才能“悬”。写景极为传神。
“平”、“阔”“正”“悬”四字炼得特别精彩:“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而且“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③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这首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这首诗作者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④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你能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而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 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红日从残夜中升起来,旧年的江上已经看得见春天的气息——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合作交流
(四)展示点评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句呢?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二、学习《钱塘湖春行》
知识链接:
1.简介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 长恨歌》、《琵琶行》。
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 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代表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买炭翁》《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白牡丹》《问刘十九》《宫词》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 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 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 真不愧为名篇 。
展开全文阅读
2.写作背景: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骑马到西湖游玩,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一)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注意读音、节奏及感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 划出押韵的字;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押韵的字:低、呢、蹄、堤 七言律诗
对偶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律诗2、4、6句押韵,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 偶)
3.作者借哪些意象来描绘早春景象的?还有哪些词语也暗示了是早春呢?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初平 几处 谁家 渐欲 才能
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高处,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几处(早莺)、谁家(新燕):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颈联:写地下,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渐欲(迷人眼):写花开而还未繁盛:才能(没马蹄):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4.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路线游览钱塘湖的?
诗人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 一路上,在西湖青山绿水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 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5.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二)合作交流
(三)展示点评
惜缘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古代诗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元曲及元曲四大家简介
下一篇: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第一课时《观沧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