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655  2016-10-13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庄子•秋水》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学习重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文言基础知识。

2.初步了解庄周及其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一、诵记名言警句——《庄子•秋水》

(一)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2.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 

3.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2),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3)。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二)名句助解

1.拘:局限。虚:同“墟”,指蛙生活的地方。笃(dǔ赌):限制。这几句大意是,不可与井底的青蛙谈论大海的博大,是因为井蛙局限于居处的狭小,见闻有限,从没有见过大海的缘故;不可与夏天的虫类谈论冰冻的寒冷,是因为夏虫受到时令的限制,从没有经历过严冬的缘故。讽刺了那些见闻狭窄,目光短浅,不识大局的人。现在人们常用“井底之蛙”的成语,比喻见识短浅,不能理解高深道理的人。  

2.擅:独占。壑:犹“坑”。跨跱(zhì痔):叉开腿站立。坎井:即浅井。这两句大意是,(我)独自占有这一坑之水,而站立于浅井之中,这种快乐真是到了极点,再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了。这句话,把浅井之蛙那种心满意足,踌躇满志的样子描写得十分生动,辛辣地讽刺了目光短浅,没有见过大世面,而又盲目乐观,妄自尊大的人。成语“井底之蛙”、“坐井观天”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概括出来的。 

3.万川归之:所有的河流都流归大海。盈:满溢。尾闾:传说中海底的泄水之处。已:停止。虚:空虚。这几句大意是:所有的河流都流归大海,不知何时停流而大海也不会满溢;尾闾泄露海水,不知何时停泄而大海也不会空虚。这是海若向河伯讲述的话,极言大海的博大深广,难满难穷。大海的形象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人们切不可自满自足,以免贻笑大方。可用来赞美具有大海一样博大胸怀的人物。 

4.庄子和惠子漫步在濠河的桥上。庄子说:“鲦鱼游弋得很从容,这鱼很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也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您,当然不知道您的感知吗;您原本不是鱼,您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不就完了。”庄子说:“请你按照本意来讲,你刚才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这句话,既然你已经知道我知道还来问我,我是在濠上知道的。” 

二、了解文学常识——走近庄子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地(一说安徽省蒙城县,一说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三、课前预习——夯实基础知识

1.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泾(jīng)流    两涘(sǐ)       渚(zhù)崖

B.欣(xín)然     伯夷(yí)       弗(fú)信

C.语(yù)于海    废墟(xū)       两端(duìn)

D.见(jiàn)笑   望(wàng)洋而叹 旋(xuán)其面目

2.下列加点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时至(来到)    两涘(水边,岸)    B.灌河(黄河)    东行(东边、东方)

C.水端(头)      殆矣(差不多)   D.轻伯夷(轻蔑)  渚崖(高的河岸)

3.下列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项是(    )。    

①以为莫己若者  ②泾流之大  ③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④不辩牛马  

⑤故夫知效      ⑥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B.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C.吾非至于子之门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且夫:表示、进一步说下去。

B.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时至:随着时令到来。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行:向东流进。

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难穷:遇到穷困的灾难。

6.下列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我之谓也

C.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D.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展开全文阅读
7.选出词语解释全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泾流(直流的水波)  两埃(两岸。涘:水边。)  北海(黄河东端北方的大海。指东海北部)

B.望洋兴叹(望着大海发出感叹)   莫己若(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野语(俗语)

C.少仲尼之闻(小看孔子的见闻。少:小看)   轻伯夷之义(轻视伯夷的大义。轻,轻视)百川灌河(许多小河的水都注入了黄河)

D.大方之家(性格豪爽,出手阔绰的人)渚崖(渚:水中礁石。崖:陡峭的山崖。)秋水时至(时:有时)

8.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在用法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   ②以为莫己若

③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不同

 课堂•读写探究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一、检测课前预习,落实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

二、重点突破

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3.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4.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5.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6.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三、当堂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1~14题。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②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③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④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东面而视

B.望洋向若而叹曰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2.下列对文段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于是余有叹焉

4.下列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我之谓也

C.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二)阅读下文,完成5~9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近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大抵率寓言也      抵:大概

B.衣以文绣          衣:衣服

C.子亟去,无污我    去:离开

D.无为有国者所羁    羁:拘束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许以为相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闻道百,以为莫若己者也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7.下列各句中与“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C.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D.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8.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庄子的著作内容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B.楚威王听说庄周的大名,欲纳之为相。

C.庄子用“郊祭之牺牛”作比,说明自己只要到了楚国,就会被楚王治罪。

D.从庄周拒绝楚王招聘,可以看出他无为而治的思想。

9.翻译下列句子:

①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亟去,无污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拓展读练                素养积淀,拓宽视野

断章取义又何妨——《秋水》的寓意赏析

在一般的文学鉴赏中,人们常常讲究窥一斑而知全豹,反对断章取义,因为断章取义只是截取文章其中的一段孤立地加以理解,这种理解往往会与原意不相符合,甚至是截然相反,容易造成错误。事实上,断章取义也不一定完全是坏事,有时我们利用这种方法反而能从悲观中看出乐观,从消极中找到积极的成分来,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秋水(节选)》的寓意理解便是如此。

《秋水》一文意在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变化莫测的,庄子是借这篇文章来宣扬他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这种认识事物的方式虽有辩证的因素,但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是不可取的。而庄子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很少作抽象的概述或理论性的逻辑论证,喜欢用寓言来说明道理,寄哲理于形象之中,人们对寓言的理解往往超出庄子本身的写作意图。课文节选的是《秋水》全文的开头一段,作者本是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但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寓言故事来看,带给我们的启迪却是多重的,如:

  ①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

  ②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

  ③人贵有自知之明;

  ④有比较才有鉴别;

  ⑤知耻而近乎勇;

  ⑥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⑦自大是由于无知;

  ⑧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⑨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⑩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

  你能说这些寓意不符合寓言本身吗?而这么多的启迪正是我们对《秋水》断章取义的结果。其实人们对庄子其他的一些文章的理解也多采用这种方式,如《养生主》一文中,用庖丁解牛的故事阐述避开一切矛盾的养生处世之道,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但单独来看这则故事,我们又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他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一句名言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人们争分夺秒地学习,尽可能地在有限的生命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实际上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把整个一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的海洋却是浩瀚无边的,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那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而难以自拔了。”原来他的意思是叫人不要去追求知识,跟我们的理解刚好的背道而驰!


展开余文
总之,特殊情况下的断章取义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收获,只要我们学会从中汲取积极的有益的成分,它一样地使我们从中明白事理,感悟人生,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但要记住:这种理解文章的方式仅仅适合于个别文章,并非普遍实用。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鲍鹏山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行其义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大约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赘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庄子持竿不顾。"

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干皱的耳朵了。大约怕惊走了在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读后,写下你对庄子的感悟。不少于200字。

《庄子•秋水》答案

[课前预习]

1.D。解析:A项中“渚”应读zhǔ;B项中“欣”应读xīn;C项中“端”应读duān。

2.A。解析:B项,东:向东,往东;C项,殆:危险;D项,轻:轻视。

3.C。解析:②句中“泾”同“径”;④句中“辩”同“辨”;⑤句中“知”同“智”。

4.C。解析:A.古指“黄河”;C.古理解为“到”(动词);D.“大方”古指“懂得大道理的人”。

5.D。解析:难穷:难以穷尽。

6.AB。解析:AB两项都是“宾语前置”句。C项为陈述句。D项为被动句。

7.D。解析:A项中“北海”的解释错,其他正确;B项中“望洋”不是“望着大海”而是“仰视的样子”,其他对;C项中“百川”是“许多河流(的水)”之意;D项中“大方之家”是“懂得大道理的人”,“渚”是“水中的小块陆地”,“崖”是“水中沙洲的岸边”,“时”是“按时令”“应时令”之意。

8.D。解析:①为“海神名”;②为“比(得上)”;③看,看见;④表被动。

[课堂•读写探究]

二、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点拨:“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为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点拨: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 

3.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点拨:河伯先引用俗语“闻到百,以为莫己若”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继而说自己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现在亲眼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才深深意识到自己目光的短浅,接着,发出了慨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的被大方之家所耻笑。

4.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点拨: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5.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点拨:这篇文章通篇设喻,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在行文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黄河的宽阔与北海的壮观的对比;河伯的“欣然自喜”与“望洋向若而叹”的对比。在对比中情节得以推动,在对比中河伯大彻大悟,有了新的认识。

6.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点拨:①《秋水》一文使我认识到骄傲自满会束缚我们前进的步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河伯就是顺流而东行,望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才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

②学习《秋水》一文后,我更深刻地意识到,在限定的环境中,人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就如河伯,他面对黄河,觉得天下美景全在自己这里,见到大海后,他才由衷地自叹不如。这就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③学习了这篇文章,我觉得,作为学生更应该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因为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攀登高峰。

三、当堂检测

1.C。解析:C项中“而”是连词,表并列关系,其他各项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2.B。解析:本文的层次判定,需要注意河伯“至于北海”前后的两种迥然不同的态度,前者自喜,后者感叹。

3.B。解析:B项“焉”意为“哪里”,其余“焉”皆为语气词。

4.AB。解析:A、B两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陈述句,D项为被动句。

5.B。解析:动词,穿,这里指“披”。

6.C。解析:认为。其余都是“以……为”。

7.B。解析:都是判断句。

8.C。解析:并非“治罪”,而是失去了自由,不符合庄子追求“绝对自己”的思想。

9.①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想成为一只孤独的小猪,哪里可以呢?②你马上离开,不要污辱我。③终身不做官,以使自己的心志愉快。

参考译文:

庄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他的中心思想却本源於老子的学说.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的〈渔父〉,〈盗跖〉,〈胠箧〉是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而表明老子学说为目的的.〈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空设言语,没有实事.可是庄子善於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利用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出任曹国的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豬,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小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戏,也不愿被国君所束缚。我终身不做官,让自己的心志愉快。”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庄子&#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祝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下一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