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291  2016-12-04
标签:教师随笔
求学、工作与婚姻(教师随笔)
缪加奇

      求学

      因为我是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出生的,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我的童年也结束了。那段岁月,除了物质条件极为艰苦外,在文化学习上,从上到下也没人管我。所以,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我已经三年级了,学校也第一次开始闭卷考试,我的数学考了9分。因为在前面几年中,我什么也没学,考试是开卷的,作业都是抄人家的。我抄作业最多的人是我的邻居,他比我大几岁,也比我懂事,如果没有他,我真不知道我的作业怎么完成。

      因为到了四五年级开始闭卷考试,我在学习上也开始用了一些功夫,可是,因为前面欠债太多,学习还是很差的,记得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时候,因为很多题不会做,我在考场上不知不觉睡着了。就那样,我还是考上了初中,而且还被分到了最好的班级,可能那时候学生的学习都很差的缘故吧?

      到了初中,我似乎一下子懂事了,开始认真学习,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清楚地记得,因为初中的数学老师——王光前老师教课非常好,他的课思维严谨,讲解清楚,所以,我到初中的第一次数学考试就考了班级的最高分,得到了王老师的表扬,还做了数学课代表。因为做了课代表,我从小学抄人家作业,开始给人家抄作业。我就觉得那些对我来说很简单的题目为什么对他们会那么难呢?这大概就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吧?因为小学成绩一直不好,到了初中找到学习的感觉后,我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不光是数学好,其它科目的学习也跟着好了,包括物理和化学,几乎每次考试都没有低于九十分的,常常是满分。

      小学五年,我抄了人家作业五年,初中三年,我的作业也被人家抄了三年,可是,抄人家作业和被人家抄作业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我发现给别人抄作业,自己有很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三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县里最好的学校——洪泽县中。那个时候,全县一共招四个班,我们一个班四十几个人只有我们八个人考上。那八个人中,包括现在已经是大学教授的余治平。他和我是小学、初中和高中同学。因为我们同学多年,他的家是我常常去玩的地方。用现在的眼光看来,他的爸爸虽然只是个裁缝,可是,他却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他的家里的很多地方都张贴着名人名句。他高中后考上了很好的大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市人事局,有了很好的工作,可是,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还是继续学习,先后读了研究生,最后还读了博士,现在,不但是大学的教授,还出版了几本自己的著作。虽然我们是老同学,关系也很好,可是,我和他的差距越来越大,我的一篇文章——《远去的背影》就是写这个方面的。

      初中三年,除了相处比较好的余治平,还有一个给我影响很大的同学是我们的班长——徐福树。在我的记忆中,他是一个很完美的人,不光学习好,品德也好,他为人正直公正,处处为别人着想。让我终身难忘的是在第一学期结束选举被表扬的同学,他第一个推荐的就是我,而在这之前,我是从来没有被人表扬过的。那学期最后,我被评为“三好学生”,还获得了一块钱的奖学金。领到了奖状和奖学金,我冒着雨,一路小跑着回家。我记得那一年的冬天很冷,可是,我的心里却暖暖的,有一篇文章就是写的那个让人激动的深刻的——《难忘那年冬天》。可能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初中同学三年,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一到放假,他家也是我常常去玩的地方。他的家人也给我留下极好的印象,他的父亲是个优秀的小学老师,母亲待人热情,大哥也是老师,是极健谈热情的人,两个妹妹也很优秀。直到现在,他在我们的同学中还有很大的号召力。当然,也因为他的优秀,他工作后也很出色,很多年前就已经是县二中的副校长了,分管教学。去年,还被调到县中做了副校长,分管教学。

      在我的学校生活中,初中三年应该是很辉煌的三年。到了高中,因为自己的基础很好,除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外,家里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所以,一到高中,我给自己的压力很大,我的学习完全可以用“拼命”和“刻苦”来形容,最能说明我刻苦的是英语学习。因为我们是从农村学校考上来的,那时候,农村学校因为师资缺乏,英语课几乎没怎么上,所以,到了高中,我的英语几乎是零起点。当然,和我情况一样的还有很多。所以,我们高一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张正灜老师帮我们从初一开始补起,一个星期一册书,用了六个星期把我们初中的所有课程全部上完,就是这样的速度,我学得还是很好,因为我出色的表现,和在初中时一样,我也成了英语课代表。高考的时候,尽管我别的科目考得不是很好,可是,我的英语一百分试卷考了八十几分。

      除了上课,我的业余时间也很多被学习占用了,因为我知道,我兄弟姐妹六个中真正在学习上有点出息的只有我。大哥早已不上了,大姐因为家里负担重,更是一天学没上,二姐在初中也只上了一年,因为家里困难也辍学了。两个弟弟,一个小学毕业,一个初中毕业后都下来做工了,我是家里的唯一希望。所以,即使是放假,邻居也看不到我出门玩的身影,他们常常看到我一个人在家里用功,我成了村里孩子学习的榜样。

      虽然我的基础不错,高一的学习仍然很好,可是,到了高三,因为分科的问题,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按照惯例,我们到高二是应该分科的,而如果分科,凭着我优秀的英语和数学成绩,到了文科班,考上本科是不成问题的。我的同学余治平就是选择的文科,那个时候,我的数学和英语和他差不多,他最后考上了很好的本科。可是,高二一年学校并没有分科,最后到了高三分科的时候,我竟然还选择了理科,因为我理科本来就不是很好,加上高二一年因为分科思想的动荡没有认真学,拉下得更多,所以,到了高三,我完全成了滥竽充数的人了。那是一段痛苦难忘的生活,我的一篇文章——《高考之痛》就是记录那段生活的。

      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我只上了一个师范学校,而且,这个师范学校还是临时在泗洪组建的,所以叫“泗洪师范”。学生是泗洪、盱眙和洪泽三县的高考落榜生,老师主要是从苏南一些优秀的师范院校的老师抽调过来的。虽然是临时组建的学校,可是,因为老师都是从苏南抽调过的,他们都是很优秀的老师。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是班主任,他叫高纯林,是教文学课的,所以,我对文学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因为在师范没什么事情,我读了大量的世界名著,这为我后来的从事语文教学奠定了基础。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已经开始了文学的写作,只是因为基础薄弱和天份不高,到现在也没写出什么像样的作品。


展开全文阅读
      工作

      其实,师范毕业后,我应该到小学去的,因为我们学的是小学教育,可是,毕业后,因为很多初中缺老师,我就被分到了初中,还被分到一个很偏远的水上小镇——老子山。分到初中还有很多同学,他们有教数学的,有教英语的,我也可以选择数学或是英语,可是,我却教起了语文。

      虽然老子山镇很美,现在还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可那时候的小镇不但默默无闻还偏远落后,所以,到那里的几年,我年年都想调回来,我的小说《调动》和《回乡》就是反映那时候的生活和心态的。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我的调动一直没有结果,所以,我在那里一呆就是十一年,直到1997年才调进了县城的职教中心。因为很难调进县城,我只得在那里安家立户,所以,十一年前,我是一个单身汉去的,十一年后调到县城的时候,我的女儿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在那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十一年里,我经历了很多,也写了不少文章,反映那时候的小说有《浪上小舟》《啊,彩虹!》《礼物》《缘分》等,其中《缘分》在市“淮上英才杯”征文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奖金除了五千元的酒还有一千元的现金。

      在老山的十一年,学校领导对我们外地来的老师都很好,而且很是器重工作认真又有才华的老师。短短的十一年,我从一个普通老师,做到语文组长,最后还被提拔做了教务副主任。印象最深的是1991年,那一年,因为我一直要求调回家,教育局真的把我调到了老家万集中学,可是,到万集中学报道的时候,万集中学的校长却要求我到乡下中学去,而不是留在镇中学。老山中学的桂校长听到这个消息后,知道我思想上有动摇,主动找到我:“缪老师,我们还是很器重你的,如果这次局里把你调到你们老家的镇中学,我们也不留你了,可是,让你到乡下去,你看是不是可以考虑留在我们这里,我们这里毕竟还是镇中学,条件要比乡下学校好多了。”“可是,调令已经下了啊。”我说。“那你不用管,我们去协调。”后来,我真的被留在了老山中学,一呆又是几年,直到1997年才调进县城。

      调到职教中心,当时的施校长很善于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在那短短三年里,我也被提拨做了学生处的副主任,我也自认为自己找到了归宿。可是,好景不长,2000年,民办教育事业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候,刚刚建成的环境优美和位置绝佳的职教中心也要转让给一个民办学校——洪泽外国语中学。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也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一,放弃安逸的公办学校——职教中心生活,到了洪泽的第一所民办学校——洪泽外国语中学。

      到洪泽外国语中学,当时是冲着一个人去的,这个人就是创办洪泽外国语中学的丁祖诒,他从一个普通的高考落榜生成为一个大学老师,又从办英语培训机构到创办西安翻译学院,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因为他是洪泽老子山人,2000年,他回到家乡,他要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一所中学,回报家乡,造福桑梓。因为他的传奇人生和人格魅力,我来到了他创办的学校。在他创办的学校里,我又认识了一个新的校长——江雪清校长。他和丁院长是朋友,是受丁院长的委托到洪泽筹办学校的。清楚地记得那年暑假,因为一切都在筹备中,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精力和年轻人一样充沛,而且,他学识渊博,善于交际,思考问题细致周密。时间不长,我就被他的人格魅力钦服。在外国语的几年中,我们成了有很多共同语言的忘年交。外国语中学在他的领导下,也一步步走向辉煌,可是,几年后,可能是因为他的年纪大或是其它缘故,他的领导地位渐渐被取代,洪泽外国语也渐渐走了下坡路。

      在民办学校的十年,让我大开眼界,也大大的丰富了我的生活阅历,我的两篇中篇小说——《必须面对》和《进退之间》就是反映这个时期的生活的。

      2010年,我终于又回到了职教中心(现在叫“洪泽中等专业学校”),可是,两年后的2012年,我又被教育局派到县里另一个民办学校——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教起了初中语文,这一教又是三年。在那里,我又结识了两个校长,一个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的总校长孙茂洲,一个是负责初中部的校长王登峰。因为他们两个都是教语文的,我们又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清楚地记得和孙校长的第一次见面的情景。那一天是教师节,在局里找我谈过话后,孙校长专门派王政书记用专车把我接到他的办公室,坐在办公室里的还有王登峰校长。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他却和我谈了学校的近期和长远的规划,听得人热血沸腾。我也算是见过一些世面的,当时就觉得在这个人的手下肯定可以学到不少东西的,实践证明果真如此。后来经过了解,我知道他是全国特级教师,很有自己的办学思想。

      虽然从1997年开始就教高中语文,已经十几年没教初中语文了,可是,在外国语实验学校的三年却是我教学生涯中一段美好的时光,我的文章《一段美好的生命旅程》和《春到校园》就是反映那时候生活的。2014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先后走进了这个美丽的学校,都教起了语文,2016年,他们还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从1986年开始教书,到今年的2016年,已经整整三十年了,我已经在很多学校呆过。我觉得一个学校的灵魂应该是这个学校的校长,因为他的思想影响着这个学校的发展,值得庆幸的是,在我所任教过的学校,每个学校都给我很好的印象。因为从教三十年来,结识了很多人,也体验了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这让的大半生过得充实丰富。

      2015年,是我应该回到洪泽中等专业学校的时候,学校也让我回去了,可是,我没有回到就在洪泽外国语中学后面(也在我住的小区——富民家园前面)的洪泽中等专业学校,又被派到洪泽二中,带对口高考班。虽然学生是中等专业学校的,可是,地点却在二中,受二中的管理。所以,我又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在这个新的环境里,我又会结识新的领导,有自己的新的经历。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还会有什么样的精彩呢?那只有等经历后再去书写了,那后面的生活就不是这篇文章应该写的内容了。

      婚姻

      老实说,在结婚前,我大大小小的恋爱也谈过好几回,可是,不是自己看不上人家,就是人家看不上自己。当然,也有双方都很满意的,可是,家里又不同意。因为一直呆在老子山调不回去,最后,我和镇上的一个姑娘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这也可能就是大家所说的“缘分”吧?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老家到老山虽然没有千里,几百里还是有的。

      其实,我在和现在的妻子谈对象前就认识她,因为她一直在镇上做小吃生意。在背水临街的街边上,搭一个临时的小棚子,在小棚子里终日有母女两人个在不停地忙碌,其中的年轻姑娘就是我现在的妻子。她们经营的小吃品种有馄饨、面条、辣汤和油条,都是一些小本生意。服务的对象除了镇上的人,大部分是在洪泽湖里靠打鱼为生的渔民。因为学校的伙食不好,我也常常到街上改善改善,可是,我一个穷教师,自然没钱大吃大喝,只有到小吃部下碗馄饨或是吃碗面条。因为妻子长得漂亮,一回生两回熟,时间不长,我们也认识了。因为妻子和学校一个同事的家属是朋友,所以,在同事家属的撮合下,我们很快走到了一起。


展开余文
      因为开始谈恋爱,为了好好表现,我自然常常去她家的小棚子,帮她们做事情,做得最多的是跳水。因为她们是临时搭建的棚子,自然谈不上装自来水,每天用的水都是妻子挑的,我虽然很少挑过水,可是,为了赢得美女的芳心,也只得好好表现了。当然,因为免费为她们打工,我在她家吃饭的钱也不用给了。有时,为了犒劳我,在馄饨和面条之外,她们还为我准备好多好吃的。因为吃饭不用花钱,我把工资省下来,准备结婚的时候用。

      一年后,因为我的出色表现,我们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那还是1989年的事情,老父亲、三爷和老姑到了老子山,他们要找岳母谈孩子结婚的事情,可是,当时,因为家里很困难,家里能给我们结婚的钱只有四百元,我的积攒了几年的工资也就两千元,这就是我们结婚的所有钱了,除了买家具,所剩无几。岳母一看我们只有这点钱,另外又给我们一千元(这在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钱了,因为我们的工资一个月才一百多点,我一年也就一千多块钱),让我们到南京去买点衣服。另外,岳母还早早给我们准备了所有陪嫁的东西——结婚用的所有电器,什么电视、录音机、自行车、洗衣机等,这些东西在现在看来不值一提,可是,在那时候可都是奢侈品。因为妻子是岳母的最小的女儿,又跟她做了多年的生意,岳母对她身上还是舍得花钱的。那时候还不谈买房子的事情,也没资格谈,学校考虑到我们的困难分给我们两间小平房,给我们做结婚用房。因为没有厨房,大舅老爷(妻子的大哥)和我两个人在校园里和野外到处找碎砖头,在小平房的边上搭了一个小房子算着厨房。

      一切准备就绪,1990年的元旦,我和妻子带着岳母给的一千元和家里的四百元钱,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去了省会城市南京旅游结婚,在那之前,我从没去过南京。在南京,妻子因为她母亲很疼她,平时做生意的钱也灵活,衣服比我多,所以,先给我这个新郎官买了一身新衣服,一件黑色的半截的呢大衣和一条新裤子,还有一双新皮鞋。给我买了衣服后,剩余的钱已经不多,她也为自己象征性的买了一两件,算是对她母亲有个交代。

      旅游回来,回到老家,家里已经请了亲戚朋友,办了一个很俭朴的婚礼。到学校,老师们虽然没有什么钱,他们也每人凑了几块钱,在一个老师的家里办了几桌饭,大家热闹了一下。这就是我们的婚礼,自然和两个月前我女儿的婚礼无法相提并论。女儿他们不但有房有车,一个婚纱照还花了一万多,真是时代变迁啊!

      结婚后,街上的小棚子也不容许做生意了,要做生意,就要盖房子做。岳母做了多年生意占了一块地皮,当然舍不得不做生意,可是,要盖房子,我们没钱,也没资格盖,只有让大舅老爷他们回来盖了。房子盖好后,主人自然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怕发生矛盾,我们不便和舅老爷他们一起在生意,只得离开。为了生活,已经怀孕的妻子自己又做点小生意。所谓生意,就是下午自己在家里炸点麻花,再卤点鸡蛋,第二天上午到市场上卖。岳母为了我们,除了上午在街上帮她儿子做生意,下午还专门跑到我们家帮她老闺女做生意。那段日子,是我们最困难的时期。有一篇文字《妻子》中有些的内容就是反映那时候的生活的。为了生活,妻子和同事的家属两个人甚至连贩桃子和西瓜事情都干。后来,妻子在她哥哥家门口还摆过地摊,卖过各种东西,什么衣服鞋帽等等。再后来,学校为了解决我们的生活问题,在校园里给我们一间房子,让妻子继续做点小生意,算是安定了下来。

      就在这样的艰难的生活中,我们的女儿在结婚后的那一年的9月13日来到了我们生活中,妻子一边做着小生意,一边带女儿,转眼都了上小学的年龄了。为了让女儿有好点的学习环境,1997年过年后,我们决定让妻子到洪泽做生意,顺便带女儿到县城读小学。可是,我因为调动的事情一直没有眉目,她一个女人家带个孩子怎么做生意呢?没办法,已经六十多岁的老岳母又和妻子一起到妻子二姐所在的水泥厂门口租了一间门面,做起来了小吃生意。从此,在洪泽的水泥厂的大门口,又看到一对母女做起了小吃生意,和在老山不一样的是,这对母女现在的身边不时又出现一个才几岁的可爱的小姑娘。不过,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也有不可爱的时候,就是常常为了作业,常常哭鼻子,有时候,妻子看女儿哭,自己急得也哭起来。而这一切,我是看不见的,因为我当时还在老子山,是我后听二连襟他们说的。

      好在妻子因为在水泥厂做生意,她二姐就是水泥厂的工人,二连襟也在水泥厂对面的市场上做生意,所以,尽管我还在老子山,他们常常去帮助她们。去帮助她们的还有妻子的小哥,他们两口的厂也都离妻子做生意的地方不远,下了班也会去帮助她们。一到周末,我也会赶到洪泽,这样,小吃部里常常看到一大家人围在一起吃饭的身影。周一一早我把女儿送到学校,自己再乘车回老子山。当我把女儿送到学校,看到女儿不舍得目光、眼泪汪汪的眼睛和那孤单的身影,那个时刻是最让人揪的时候。

      让人想不到的是,1997年的暑假,也就是妻子她们到洪泽几个月后,我也调到了县城的职教中心,我们一家人又在一起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异常兴奋,像中了头彩一样。我清楚地记得在教育局听到这个消息后在回家的路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可是,我就在雨中一刻没停地骑着自行车到了十几里外的水泥厂。那年的暑假,应该是我们一生中最快乐的一个暑假,我除了帮妻子做生意,还辅导女儿的功课。水泥厂人的脑海里应该记得一个老师除了在学校上课,还在小吃部里帮妻子下面条,还在水泥厂的大门口一边卖包子一边看书,那时候,我记得自己常常看的是郁达夫的一本散文集。

      做了两年生意,因为岳母年龄越来越大,水泥厂的生意也不太好做,我们就在街上买了一个很小的二手房,全家搬到了街上。因为我要上班,妻子一个人做小吃生意不容易,她又做起了卖保险的行当。凭着自己的吃苦能干,她在保险行业干得非常出色。可是,保险也不是容易做得事情。为了照顾家庭,为了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妻子又帮他侄儿照管在学校的一个小店。

      因为和妻子文化水平上有很大差异(我是本科,她只是初中文化),所以她很少过问我工作和写作上的事情,我对她有时候打打麻将,也从不过问。我们谈的很多话题只是生活和孩子的,这给我们彼此很大的空间,当然,这样的自由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的基础上的。现在,我们家里虽然有三个教语文的老师,可是,家里的很多事情还是妻子操心,有朋友开玩笑地说:“你们家有三个老师,还有一个管老师的,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啊!”只有我们心里知道,妻子虽然文化有限,可是却是一个既勤勉能干又非常明事理的人,她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从没有怨言。

      现在,妻子也人到中年了,女儿结婚后,小两口也住到我们家,家里的家务负担更重。最近,女儿因为在家保胎,她更要细心呵护。我们看妻子的很辛苦,干脆让她不上班,就在家里照顾女儿,做做家务。可是,我们知道,不久后,妻子还要带孩子,她的负担不但不会减轻,还会更重呢。

      上面就是我大半辈子走过得路,可是,五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哪里是我短短一篇文章就可以写得完的呢?我粗略地记一下,算是对人过半百的自己的一个交代罢了,只是,因为自己的人生平凡,文笔粗陋,希望看到的人不要感到乏味和厌烦就好了。
标签:教师随笔 求学、工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童年——艰苦也乏快乐的童年生活 (教师随笔)
下一篇:印象周庄 (教师随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