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57 2016-12-06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长春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乡愁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现代诗歌二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之韵和结构之美。
2.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爱和那份思乡情结。
3.鼓励学生课前读诗并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在诗文中运用的通俗易懂而又亲切感人的形象。
2.通过朗读品味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其中不乏传诵千古的名篇,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有关描写乡愁的诗句(略)。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
设计说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以活跃课堂气氛,导入新课。
二、朗读诗歌,进入情境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注意品味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齐读,然后回答:你喜欢这首诗歌吗?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诗歌的音律的和谐、词语的优美、结构的均匀整齐等特点,学生可以自由谈,不必拘泥限制)
3.教师配乐朗诵。
4.学生齐读。
三、欣赏“三美”,品味鉴赏
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须具备“三美”特征: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可以说,这首诗歌在这几方面都表现得很突出,值得我们欣赏品味。
1.音乐美。先朗读,品味其音乐美的所在。
诗歌分四小节,“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四次重复,“头”字有规律地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诗歌的旋律回旋往复,一唱三叹。
2.绘画美。
(1)这首诗歌共撷取了几个意象?分别是什么?
共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你认为选取这四个意象有什么好处?
这几个意象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它们是明朗的、集中的,所传递的情感是真挚的、热烈的,让读者似乎能听到一颗思乡的心在跳动,绵长而有力。
(3)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朗读一小节,然后展开讨论: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用具体的描述性语言描述一下海峡这头、海峡那头两岸亲人的相思画面,并抒写相思之情。
3.建筑美。顾名思义是结构上的美的特点,那么,这首诗歌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1)脉络清晰,一线贯穿。以“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样的时间顺序为时序,其间贯穿强烈的思乡之情。
(2)句式整齐、匀称,却又不失活泼、流动,注意了长句和短句的变化调节,表现出了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美的原则。
4.诗歌中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或词语是什么?谈谈理由,然后把它深情地朗诵出来。
(设计说明:这是全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来灵活处理,不必拔高,只要学生能把握住“思乡”这一大的主题即可。适当时候,教师要注意启发和补充。如果师生双方能互相启迪、感染,在探究过程中产生互动的效果,是最好的了。)
5.小结:本诗以时间的顺序进行,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思考与讨论”的第二题。
惜缘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长春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乡愁 教学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我爱这土地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现代诗歌二首)
下一篇: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第一、二课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