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76  2016-12-06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长春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记·铭·说·志四篇》《寒花葬志》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疏通文义,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对亡婢亡妻的悼念之情。体会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悲情。

3.分析文章的叙事手法,体会作者选材的艺术、细节描写的魅力、人物刻画的手法,尝试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1.人物性格的刻画。

2.作者隐藏于文本深处的对于亡妻的悼念之情。

教学难点

叙事寄情的艺术手法,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作者。(老师或同学介绍均可,看事先的课程安排。)

2.解释题目。

二、分析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夯实基础,重视文本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

(2)学生范读课文,查找错误。

(3)老师范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5)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互相探讨释疑,如果有疑难做好标记,集中讨论。以保证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梳理文章内容。

思路设置: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呢?老师给大家几个数字,“一、二、三、十”,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围绕这几个数字梳理内容。

预设归纳整理结果:(1)一个生者,两个死者,本文涉及三个人的家庭生活。寒花来此生活十年,作者与妻子结婚十年,但妻、婢均已不在。(2)文中写了亡妻两笑,寒花三事。人生十年如梦,有情人生死两隔,饱含一个生者对两个亡灵的悼念。(3)一种悲情,两种怀念,三忆亡灵,十年生活。

备注:此处情节设置要根据课堂具体情况生发延展。重点内容宜做适当解析。

(1)妻子先于寒花去世,此时已经亡故。

(2)寒花是此文主要描写对象,作者记忆中她随妻子陪嫁来此十年的三件事,以表其性情,借此表达悼念之意。但是亡妻之形象亦不可忽视,有了亡妻之身影才能见作者悲情如此之重的原因。

3.挖掘作者情感。

(1)作者感伤婢女寒花的去世,为此写此文以示祭悼,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个婢女的喜爱怀念之情,使人深有红颜薄命之感。

(2)对寒花的悼念是表,是明;对亡妻悼念是里,是暗。亡妻离世尚有妻之侍婢相伴聊以慰解悲情,但如今婢女亦去,再次勾起对亡妻的怀念,如今连个寄托也没有了,悲从心来。

(3)联系作者人生经历,屡试不中,做官不达,发妻早亡,侍婢离世,人生多舛,不由得不发出“命也夫”“可悲也已”的感伤之叹!这感叹中实是深藏对亡人的缅怀,亦有对命运的悲叹。

三、品味语言魅力,分析写作手法

1.重细节刻画,现人物性格特征。

(1)寒花三事,表现人物各有侧重。小时衣着发式见其稚,不与主人食见其娇,吃饭“目眶冉冉动”见其憨。寥寥数语便令一个活泼好动天真的女孩子形象跃然纸上。

(2)亡妻两笑,一笑丈夫而称许丫鬟,二笑丫鬟又伙同丈夫,形成对立。然而又见统一,亡妻未发一语,未投一足,未举一手,却于嘴角微动之间将个人性情与品格演绎得淋漓尽致,使人见其敦厚善良的性格、娴熟优雅的情致,实在是一位贤妻良主。

2.选材平常,见生活积累和写作功力。

所写之事全是生活小事,没有惊心动魄之言语动作,全是信手拈来,写生活小事更易抒发生活之感,真正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具。取事既能见人物性格又没有堆砌雕琢之感,仿如人仍在眼前,运笔灵动之至,小巧精深。

3.文风淡雅,言辞亲切,情挚悲重。

通篇没有华丽言辞,如话家常,然而于平淡语言中使两个亡人“复活”,一个娇态可掬,憨态可见,稚态可笑,另一个稳而情致不失,长而贤良敦厚。这两个人于作者生命来讲如此重要,如今不到四年相继离开,十年生活忽然如烟消逝,真是“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四、总结全文

五、随堂练笔

选择文中一处细节描写的句子,做赏析。

例如:“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目眶冉冉动”写出寒花的活泼好动,其憨态可见。而孺人之笑更见人物特征,引丈夫共笑婢女,此笑颇多善意,孺人的慈爱、宽厚、善良的风神皆出,也写出了夫妻相得、主婢无间的闺房情趣。

六、学生展读课堂练笔。齐背全文。留课后作业。

 

惜缘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长春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记·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大闹天空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