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说课稿
阅读:578  2016-12-18
标签:说课稿 九年级说课稿 语文版九年级说课稿
《马说》说课稿(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刘春新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马说》,它是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散文中的名篇。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短小精悍,写得曲折而畅达,有雄辩气势。«马说»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设计依据: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

      二 说教学目标

      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3、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

      设计依据: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成为执着,坚毅人才。

      三 说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

      1.掌握文章思想内容。

      2.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本课难点:

      1.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2.如何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四 说教法学法:

      教法:诵读法、引导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设计依据:诵读法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应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在现实社会中,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千里马”,什么样的人被称为“伯乐”,“千里马”与“伯乐”之间是什么关系。

      2.解释“说”。

      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来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3、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3.学生默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4.学生分小组讨论解答翻译中的问题。

      5.有疑问的提出来由老师解答。

      边探究文本边朗读,解读到一定的深度,朗读也到位了。

      设计依据:我设计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的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字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4研读课文。

      由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请找出第一段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明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2)在作者的观点中,还包含着一个反命题:无伯乐,则无千里马。那么,这句话实际阐明了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什么关系呢?

      明确: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3)如果没有了伯乐,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千里马的命运会怎么样呢?

      (4)朗读第二段,说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无知”会造成什么样的恶果呢?用书中原句回答。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文中还有哪些语句同样表现出食马者的无知呢?

      第三段中: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展开全文阅读
      (7)食马者的无知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食马者的愚妄和浅薄。

      (8)作者对食马者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对千里马又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呢?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对千里马是同情,对食马者是强烈的谴责与辛辣的嘲讽。

      (9).找出本文论述的中心句。

      .教师小结: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文中的千里马并不是真正的千里马,而文中的食马者也并不是真正的食马者。作者实际是借写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来表现封建社会中人才的命运。这种写法叫做托物寓意。

      设计依据:  以上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侧重于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发现问题。借助问题对文章结构和写法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文章做更深一步的理解。

      5总结:本文围绕“不知马”这个中心,反复进行论述。开头说“伯乐不常有”,归结到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中间由食马者的“不知”说到“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最后更痛斥执策者的无知,并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6扩展和延伸

      扩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对于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韩愈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那么,韩愈通过本文表达的希望是怎么对待人才呢?

      学生讨论。不强求一致。(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延伸:在封建社会中,人才的命运只能寄托在统治者身上。那么,在当今社会中,是不是也同样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呢?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应重视伯乐的作用,但同时人才也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展示自己,让伯乐和其他人去发现自己。)

      7.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并当场尝试背诵课文。

      8、说板书

      辱、骈死(悲惨命运)  

      食不饱 (直接原因)    

      不知马(根本原因)

      设计依据:  通过这个板书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何谓托物寓意。(用多媒体展示) 

刘春新

标签:说课稿 九年级说课稿 语文版九年级说课稿 马说》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马说》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