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645  2016-12-24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高中生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导 作文指导
李卫全

对高中生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一定基础了,但在写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确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二)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不分

  有些同学不讲究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在写法上的区别,常常是看到一个题目就没头没脑地写下去,结果把一篇文章写得非牛非马,成了个“四不像”。原因在于他们不明确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才是事。另外,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记事为记人服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表现文章主题。

  (三)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例如,《生活告诉我》一文,许多同学不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材料,特别是自己的生活材料,却去写别人的事迹材料,全篇罗列张海迪、女排姑娘或别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而自己的事迹、感受一点也没涉及。另外,重点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学在写作表达上常犯的毛病。例如,《感动》一文,有些同学把部分笔墨集中于此,只习惯于在主体部分中完整记叙事件的过程,最后,在结尾处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这就是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文中很难看到习作者深受感动的情景或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就是说没明确揭示“感动”的原因。

  (四)写法上,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

  许多同学习惯于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过程作概括的叙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体细致的描写。究其原因,概括的叙述较之具体细致的描写,要简单省劲一些,这些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学的写作中。

  (五)语文表达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拖硬拉,没有真情实感;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语言不通的现象也存在。

   二、常见问题的纠正指导

  针对高中同学写作中出现的上述几方面问题,现在集中谈谈对其纠正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一)审题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审人称等。不少同学常常忽略的其中审重点和审范围。例如,《变化在我身边》写作的重点是我身边的变化而不是我本身的变化,《一句名言鼓舞着我》重点不是一句名言的内容及由来,而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回忆的一个人》写作的重点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忆的思想和言行。

  为了突出重点,表现中心,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像《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 个生活片断。

  (二)开头与结尾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猎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文章开头对整篇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开头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自古至今,许多文学家都十分重视写好文章的开头,我们学写记叙文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不写那些与标题无关或距题目太远的话。

  文章结尾是给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它对决定文章的圆满成功也起了重要作用。俗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力求使结尾写得自然、简炼、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三)表达与语言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必须紧紧围绕并突出本文的中心。写一件事则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写几个生活片断则要求详略安排得当,避免平均用力;具体表达中要注意写到细处去,通过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或事件中心;语言方面,力求生动、形象、灵活,使文章形象精彩。

  (四)借鉴与改造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坚决杜绝照搬抄作文选的做法。初学者可以仿写,但必须弄明白作文选中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方面的优点,逐渐独立成文。还可以参考优秀作文的选材、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但必须经过改造,使之为我所用。我们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搬用精彩选段或整篇文章的行为,因为标题变了,写作重点必然变,相应的表达方式方法也得变。

  三、示例

  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值得回忆的同桌——李华》一文的开头、结尾,处理得较好。

  (开头)时间的齿轮转得可真快呀!时间老人不管我们的态度如何,毫

  不留情地把我们带到了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同桌,似乐非乐的我又想起了我的老同桌——李华。

  (结尾)啊,李华,原谅我的鲁莽吧。我愿收回那天恶毒的话,用我今天真诚的道歉来弥补我的过失。让我们重新张开那友谊的风帆吧!你是永远值得我回忆的。


展开全文阅读
  另一篇是《我真想哭》。

  的宿舍,感受着这陌生的黑暗与寂静。我真想哭啊!

  (结尾)器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但它却是人的一种本能,当一个人在悲痛、烦闷、愁肠百结时,他就需要哭,需要发泄。现在我终于懂得了,我真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下面是某同学写《感动》一文中的一个片断,写得具体、细致、感人。

  那是深秋一天的下午,天气骤变,你(王老师)的胃病又犯了。当时,您正在讲课,只见您的脸色有些发黄,样子挺可怕的,你还是硬撑着讲下去。同学们被您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许多同学的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前排一位女同学忍不住站起来对您说:“老师,您快去医院看看吧!”大家也纷纷应和着:“老师,您去休息吧,我们这节上自习。”只见您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摇了摇头,挥手示意刚才站起来的那位同学坐下。说:“我不要紧,咱们继续上课。”

高中生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导(二)

记叙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摘要]

高中生写作记叙文的数量在减少,水平在降低,高中记叙文教学前景堪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高考试题的原因,有作文教学的原因,有文体特点的原因等。要提高高中生记叙文写作水平,需要加强记叙文在高考中的地位;强化记叙文的文体意识;加强构思能力的培养;强化描写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高中生;记叙文;现状;对策

一、写作缘起

江苏省某重点中学2008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考试,作文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社会很复杂,形形色色的诱惑动摇着人们的心态。战胜诱惑,才能走向成熟,获得成功。请以“战胜诱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应该说,这个作文题既没有什么特点,也没有特别的难度,但是结果却很让人吃惊。下面是两个重点班的统计数字:

总人数121人。其中,写成记叙文的59人(48.76﹪);写成议论文的21人(17.36﹪);写成夹叙夹议的41人(33.88﹪)。在写成议论文的21人中有9人是没有看清楚文体要求,12人的回答是“不会写”,写成夹叙夹议文章的42人都看清楚了要求,13人是按记叙文开的头,记叙文的要素都有,可是在行文中慢慢演化成了议论文,以议论文结的尾;21人是以记叙文开头和结尾的,可是中间部分却是纯粹的议论文;7人记叙、议论混杂其中。这样,看清了文体要求而没能写成记叙文的人数达53人,占总人数的43.8﹪。

在按文体要求写成记叙文的59人中,只是概述故事的16人(27.12﹪),没有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缺少描写的14(23.73﹪)人,读了故事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11人(18.64﹪),离奇荒诞、胡乱编造的9人(15.25﹪),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9人(15.25﹪)。

不仅平时考试如此,近几年高考作文在文体的选择上记叙文的数量也很可怜。而获得高分的记叙文则更是凤毛麟角。下面的数字是对南方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年度最佳高考满分作文》各类文体的统计:本书共收录作文169篇,其中议论文131篇,夹叙夹议的文章23篇,记叙文只有15篇。

二、高中生记叙文现状分析

有人说,写记叙文,高中生不如初中生,初中生不如小学生。这话有一定道理。高中生记叙文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不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是作文基础等级的标准之一。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有时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记叙文”;有时是排除写某些文体,如“诗歌、小说、戏剧除外”。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较多。二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如果考生选定了写记叙文就要写得像记叙文,不能写成“四不像”。而目前的状况是,不论是平时的习作还是高考,非驴非马而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比比皆是。请看下面文章:

掌声

掌声是生命女神给予我们的神舟,它使我们拥有向上的动力,让我们有条件抵达成功的彼岸;掌声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登天梯,它使我们看到前进的希望,让我们有机会到达幸福的天堂。

掌声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小时候,受妈妈的影响,我很早就接受了音乐的洗礼。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弹吉它。可是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胆小。有一次学校举办联欢会,让家长也参加。我的班主任特别指定让我表演。回家后我告诉妈妈,记得她当时十分兴奋,说:“那天我一定去。”我低下了头,对妈妈说:“妈,我不想参加,我害怕……”说着,金豆子就从我眼里流出来了。“怕什么?你就当作是给妈妈一个人演的,我会坐在第一排,如果害怕就看看我,妈妈永远是你的支持者。”妈妈的眼里充满肯定。

比赛那天,果然不出所料,我怯场了。在台上呆了五分钟。这时我看见妈妈,她站起来,使劲地鼓掌,全场所有的人都鼓起掌来。我想起妈妈的那句话:“就当是给妈妈一个人演。”我在心里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鼓起勇气,从容不迫地弹起来。弹完以后,台下一片掌声。下台后我哭了。我真心地谢谢台下的观众,特别是我的妈妈。这将影响我的一生。

别人的掌声催人奋进,你知道吗?自己的掌声同样是一笔财富。

学校刚进行完的拔河比赛中就有动人心弦的一幕。有一个班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比赛实行三局两胜制。第一局他们班赢了,人们欢呼。有些不参加比赛的人为给自己班加油嗓子都哑了,可仍然十分卖命的喊。第二局场地问题,他们输了。人们很失望。他们班的班长大喊了一句:“把手揉一下,下一局全力以赴。”于是人们重整旗鼓,开始了下一局。第三局可以看得出他们很拼命。可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他们输了。他们的心情自然很低落。这时他们的体委说了一句:“为自己鼓一下掌。”一时,失败一方的掌声盖住了胜方的欢呼声。我知道,他们比赛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在精神上是成功的。

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为别人鼓掌,对别人是一种赞许,给自己鼓掌,是一种激励。

本文按要求需写成记叙文。但是文章用“我参加联欢会”的故事来证明“掌声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用“拔河比赛”的故事来证明“自己的掌声同样是一笔财富”的观点;结论是“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为别人鼓掌,对别人是一种赞许,给自己鼓掌,是一种激励”。行文思路更符合议论文的特点。就两个故事本身来看,其过程记叙得很详细,又似记叙文。使文体特征模糊,形成“文体杂糅”,而不符合文体要求。

2.长于概述,短于描写

许多高中生这样写记叙文:通篇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一个事件的概括叙述,只是故事的梗概,没有主人公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更没有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没有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没有让人物自己去说、去做,只剩下干巴巴的几条筋。例如:

爱的味道,忘不了

我很幸福,我是在爱的滋润下长大的。爸爸妈妈的疼,大哥的宠,让我感动着。从小到大,我就这样被浓浓的爱包围,也被它软化成一个感性、温软的孩子。

父亲,一个大山般的人,用他厚实的胸膛和臂膀保护着我。每当我犯了错误,是父亲严肃地给我指出,帮我改正。有时他会批评我,看着那张眉头紧皱的脸,我会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感动,因为这是他爱我的表现,这是只属于父亲表达爱意的方式。当我受了委屈,父亲的胸膛是最安全的地方,我可以在那儿放肆的流泪,不怕被人笑话。那时候,他只是慈爱地摸摸我的头,等我哭完,轻轻拭去我脸颊上的泪痕,然后告诉我,哭过之后要学会坚强,在哪跌倒就还在哪爬起来;告诉我,不幸的彼岸会有幸福等待……

母亲,一个水一般的女人,用她柔软的手牵着我。她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亮丽的容颜,可她的善良温柔最不平凡。她那张被岁月沧桑的脸最美丽!母亲比父亲要宠我,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有她对我的爱——天凉了,让我多加衣服;生病了,床前照顾我一整夜;家里有了好吃的,总要给我留着;电话那头,嘱咐个没完……在母亲眼里,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小孩。几年的疼爱堆砌起来,便是一座珠穆郎玛!母亲是伟大的,我一生也走不出她那份浓浓的爱……


展开余文
哥哥,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人。我一直为有个哥哥感到幸福,他就像一阵风——青春的风,有理想有拼劲,他让我知道什么是青春的风采。因为哥哥,我爱上了忧郁的文字,另类的音乐;因为哥哥,我知道了海子,知道了废墟、知道了南拳妈妈……呵呵,哥哥,我祝福你,向着你的理想迈进吧!

我有这么多的爱,刻骨铭心,它们的味道,真的会伴我一生。有人说时光会冲淡一切,淡到无影无踪,淡到你自己都怀疑是否真的发生过那件事。其实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因为那是爱,是写在心里的爱!

本文按要求也需写成记叙文。但是文章通篇只是对父亲、母亲、哥哥行为的概述,因为没有矛盾冲突,没有描写手段,所以人物形象模糊。这样的文章就不能打动人心。

3.情节平铺直叙,缺少波澜

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都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个个目瞪口呆。接着唐伯虎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可是等第三句 “儿孙个个都是贼”一出,在座的由喝彩转为愤怒;写完最后一句“偷得寿桃献至亲”,大家才如释重负,无不拍手叫好。这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吊足了众人的胃口,让人忽惊忽喜,情节一波三折,跌宕生姿。

可是很多高中生的记叙文,还停留在初中的“一事一议”阶段,情节简单明了——没有矛盾,没有悬念,没有铺垫,没有照应。平铺直叙,平平淡淡,读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毫无张力可言。文似看山不喜平,考生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可是一旦下笔成文,就平铺直叙,从A到B,从B到C,拖沓冗长得像一列火车。看下面的文章:

堕落•奋起

我的初中三年是在某某中学度过的,这个学校给我留的印像,就像焊在了记忆的高壁上,永远也不会被抹去,在这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懂得了要靠自己去获得成功。

初一是无知的,升初中那年的分班考试,由于我的状态低迷,成绩不是很好,只差一点儿就进了重点班,这使我后悔不已,对我的触动在当时是很大的,妈也为此落了泪,于是我决心要争第一,上半学期经过我的努力,果然取得了第一名的桂冠,但到了下半学期,由于骄傲心理加之本班的环境不好,名次骤然下降至第七名,我有点自暴自弃了。

初二是堕落的,在初二我染上了许多毛病,比如上课说话、走神,甚至和老师做对,同时和本班倒数也是学校倒数的同学混在了一起,我知道老师已不再重视我了,因为他把我从第三排调到了最后一排,我开始觉得这样子下去不行了,但坐在后排根本听不见台上老师再讲什么,我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但我是不甘堕落的,平时依旧和“兄弟”玩在一起,混在一起,可晚上回家我开始疯狂的补习,每天都很晚才睡。同时还找了个家教为我补初二的课程,此时我已明白,再这样下去我就废了,我要奋起,我要靠自己去成功。

初三是奋起的,进入初三,我已经明白事理了,我开始努力拿回我在这班里应有的地位,终于“我回来了”,我得了第三,班主任看到我终于“睡醒”了,又把我调回第三排,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班主任又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予了我最大的鼓励,同时还告诉我,初二把我调至后面的用意。我感动极了,我和几个好同学一起立志和中考“拼”了。

终于我如愿以尝的升入了重点中学。

成功的门是虚掩的,只要用力推,会开的。

这篇文章结构处理简单呆板:一开始、后来、再后来,初一、初二、初三……没有悬念,毫无张力。但是同学们会问,这样的内容,不按时间顺序安排又能怎么样?结构处理上的死角反映出了选材方面的问题。虽然这篇文章是记叙文,但记叙内容过于笼统,情节缺少波澜。其原因除了选材的角度不合适,主要由于不能有意识地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来安排素材。

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分析

1.考生的求稳心理所致

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在平均5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写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去书写,构思的时间只有大约十五分钟。十五分钟内要组织好素材、列好提纲,这个要求是很高的。从选择文体的角度来说,最简单的要数议论文。大多数考生通常会这样做:确立主题后,从正反、古今等角度选几个例子,第一段开门见山,最后一段强化主题,中间插入一些事例就可以了。这样的文章,如果立意正确,文笔好一些的,能得47、48分甚至更高;文笔一般的,40分应该能够拿到。分数不算太高,但非常“保险”,不会造成语文成绩的大幅波动。选择写议论文,不需要在文章构思上煞费脑筋,字数也容易把握——字数不够,加一个事例;反之,减一个事例而已,不会影响大局。如果写记叙文,考生的问题就多了。有些考生写了开头,刚入题,就300多字了,剩下的只好概述一个故事然后就得匆匆结尾。或者故事已经讲完了,发现离要求的字数还有一大截,再凑点吧,怎么看都像狗皮膏药似的,格格不入。东拼西凑的结果是不但内容牵强,也会破坏原有的叙事结构。或者写着写着思路走远了,想要收拢回来又需要一番气力,可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导致回旋的余地已经很小,望着已经写下的大半篇文字,这时怕已是欲哭无泪了。总的说来,写议论文在素材和语言两方面下功夫,就可以平平安安通过高考作文这一关,写记叙文难以控制的因素则要多得多。

2.记叙文的特点所致

记叙文和议论文(注:“散文”的界定较为复杂,考场作文中除记叙文外,大部分是议论性文章,我们统一归为议论文,不再就散文单独论述。)在表达主题方面,前者远不如后者更直截了当。如果用一块方糖来比喻,议论文好比是拿了一块方糖,然后宣称这小小的东西是甜的,接着就大张旗鼓地论证这小小的东西为什么是甜的;记叙文贵藏忌露,要求通过刻画人物展示情节来表达主题,相当于把这块方糖放在水里,水无色、无味,静静地躺在水杯里,只有人喝下去并细细地品味,看懂了人物和事件背后的意义,才能明白方糖甜甜的味道。高考阅卷,极短的作文阅卷时间将阅卷老师逼成了疯狂的石头,有几位阅卷教师能够有闲情逸致去品味这杯水是什么味道呢!即使想品味又怎能来得及呢!更何况写记叙文还要做到情节曲折、感情真挚、结构严谨、形象鲜明、描写方法多样、语言有文采;还要考虑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等,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一旦某些地方稍有闪失,则满盘皆输。记叙文写得直白,会被认为浅薄直露;写的含蓄,被误解被忽略的可能性很大,有多少考生还有胆量在决定自己命运的高考考场递上这杯“水”呢?一位多年参加阅卷工作的老师直言,考场作文,要少一些“碧螺春”,多一些 “二锅头”。在这种情况下,写记叙文的学生自然就更少了。

3.高考作文题所致

虽然高考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甚至命题作文大多要求学生自选文体,但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适合写成记叙文。话题本身暗含的文体倾向性也影响了学生对记叙文的选择。比如2006年重庆市高考大作文: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会引发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和联想,请以“走与停”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走与停”的辩证关系如果通过记叙文来表现,其素材基本要反映“走和停”两方面,还要在800字内通过情节的转化揭示二者的关系;如果写议论文,主要在选择事例方面动动脑筋,处理起来要简单得多。再比如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

目前中国的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之3.7%,2003年已经有18.3%。全面了解材料原则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中国人不读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虽然题目要求在全面了解材料的原则下选取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但学生通常会采取最稳妥的方式,对不读书的原因展开讨论,文体自然多是选择议论文。而2006年湖南的高考作文题目干脆明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2007年的高考作文虽然命题作文的数量增加不少,为记叙文的写作降低了难度,但是仍有不少作文题很难写成记叙文,如2007年湖北卷: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显然,这个文题写议论文就比写记叙文简单得多。

4、作文教学现状所致

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记叙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已经日渐尴尬。虽然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文体之一,但语文老师们并不重视。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记叙文阅读多被排除在外,因为相对于蕴藉深刻的散文来说,它不符合高考方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为了“避重就轻”也不太把它当回事。因为一篇成功的记叙文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如选材、结构、详略、语言……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哪一方面处理得不好,都可能前功尽弃。所以老师最喜欢讲的就是议论文。语言,慢慢练就是了,在这方面无论写什么文体都是急不得的;结构,没多少花样——总分,分总,总分总,或逐层深入;剩下的就是审题立意和积累材料的问题了。上作文讲评课,语文老师准备最充分的就是讲跑题、偏题现象,最喜欢在素材的多角度使用上下功夫,整堂课充满了逻辑推理和辩证分析。碰到好的事例,就要求全班同学摘抄下来,并传递着利用材料以一当十的秘诀。在这种大气候的影响下,学生阅读的也多是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学生脑子里积累的素材或优美的篇章段落大部分是带有议论性的。考试的时候,不管话题是什么,都会有许多长着相似面孔的文章,文章里是相同或相近的事例,生拉硬扯地和主题套近乎。

当然,老师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几个回合下来,学生们的作文成绩明显提高。跑题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大部分学生都能拿到40分左右。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对这类速成、套餐类的文章充满了厌恶。有些同学非常苦恼:“现在我好像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写作文了,每天脑子里就是那几个例子,写什么也是那么几个,特别没意思。”学生喜欢做理科难题,说明他们并不畏惧艰苦的脑力劳动,关键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思维的快感。写一篇作文也需要费些功夫,可分数上去了,学生却不能对写作产生些许的兴趣,这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呢?许多老师都已经注意到,作文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通常也就是37到42分左右,就会停滞不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记叙文的忽视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余文
四、记叙文写作的出路探索

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轻记叙、重议论的倾向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极不平衡,并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加强记叙文的训练已经迫在眉睫。

写作能力可以细分为五种能力:摄材能力、思考能力、结构能力、言语能力、修改能力。摄材能力就是获得材料和挑选材料的能力,没有高质量的习作素材,写出好文章就是一句空话。要形成摄材能力必须做到:观察生活、勤于积累、善于选择。思考能力是写作的核心能力。形成思考能力要求做到:富于联想和想象;能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以及辩证思维等思维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由感性到理性的本质认识。结构能力要求做到:服从中心的需要,完整、严谨、自然、统一。好的文章结构应是行止自如、顺理成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跌宕有致、开合有度的。这三种能力通过记叙文来训练远比通过议论文要有效得多。

有专家指出,侧重考查议论文是因为议论文写作测试的等级最高。它有较强的综合性,既能检测议论文中的叙述、说明能力,也能测试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目前,议论文教学已经与初衷南辕北辙了,急功近利的高中议论文教学正在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三种基础能力的训练。大量记忆性材料的积累,使学生的视野游离了身边的生活。学生写文章,用的是别人的经历,为的是替别人证明一个观点,自身的思想情感却始终找不到出口,享受不到表达的快感。

1.加强记叙文在高考中的地位

高考作文要加强对记叙文的考察力度,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命题作文的数量,这方面,2007年高考作文已有了可喜的变化。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分天下、命题作文占上风的局面。2007年共18套试卷,其中作文题可分三类: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今年命题作文9个(其中,6个纯命题作文;3个给材料命题作文),占50﹪;材料作文5个(其中一个为漫画材料),占27.8﹪;话题作文4个(其中山东为没有材料的话题作文),占22.2﹪。命题作文第一次占有半壁江山,话题作文第一次居末位。与2006年比较,命题作文第一次占上风,这也许是最正确的选择,也许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记叙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由于记叙文在高考阅卷中的相对劣势,也希望在高考阅卷时,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对记叙文做适当倾斜,鼓励学生大胆写记叙文。我们期待着考生写出更多更优秀的记叙文,打破议论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让高考作文百花齐放。

2.强化记叙文的文体意识

宋朝倪思曾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失其体制,虽浮声切想,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写记叙文,要做到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等记叙的六要素;贯穿一两条线索,如某种思想感情、某个事物、某个人物、某种行动,使文章结构完整;选择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加精彩;运用肖像、语言、行动、环境和心理等描写方法,使人物栩栩如生;运用特殊的表现手法,如设置悬念、欲擒故纵、点面结合,使文章波澜起伏。要避免多体合一的“杂文”。考场上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要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来写作,并能突出这种文体的特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避免将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的片断堆砌到一篇文章中。

在作文训练中可以引入比较写作的方法:就是在一次作文训练中完成标题、主题、内容相同但文体不同的作文,就可以很好地强化文体意识。如以“路”“桥”“窗”等为题的作文,可以写成以介绍“路”“桥”“窗”等的演变历史、类别、功能等为目的的说明文,也可以写成以亲历或是所见所闻的,与这些事物有关的事情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还可以由此引出自己对这些事物及与此相关的某些人或某种社会生活的看法,从而写成议论文。或者,在一定的要求之下,本可以写成不同文体的一个题目可能只允许写成某种特定体裁的作文。比如,当你到安徽黄山旅游之后,远方的好友可能会让你述说一下旅游中的奇闻趣事,父母可能会让你重点总结一下旅游之后的人生感悟,而马上也要去黄山旅游的一位同学,则让你重点介绍一下前往黄山的路线及游玩中要注意的具体事项。这时,同一个题目“游黄山”,则要依次写成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这种比较训练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别,进而主动分析所给材料,找到更适合个人写作特点的文体。

3.加强构思能力的培养

在记叙文中,顺叙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记叙方式。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来记叙,能够将事件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述出来,但是也容易使文章平淡无奇。记叙类文章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就要将事件说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得变化多端,一波三折,奇峰突起,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为什么很多人爱看悬念故事,即使在自己已经知道结果的情况下仍然兴致勃勃,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写记叙文时,要有意识地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在材料组合上,运用虚实、抑扬、蓄放、离合等手法,使文章波澜迭起,扣人心弦。因此,构思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生的训练重点。

通过列提纲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构思能力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看下面这个材料:

A.王老师原是市一中的教师,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深受师生爱戴。B.这学期调到我们学校,教毕业班的语文课。她早起晚睡,不辞劳苦,帮助我们进行复习。C.因为过于劳累,她上午在课堂上昏倒了。D.我们把她送到了医院,才知道这是心脏病发作,需要卧床休息。E.下午,课堂上的空气十分沉闷,大家为没有老师指导而焦急,也为李老师的病情而担忧。有的同学提出:“李老师是为大家累坏的,我们应该到医院去看她!”有的同学说:“大家去看,影响学习,会使李老师心里更不安!”双方发生了争执。F.正在这个时候,李老师带着病容,出现在教室门口。

教师先出示材料,然后让大家讨论,如果要写记叙文,这些材料应该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呢?像上面那样从头写到尾,读起来使人感到平板、单调、没有味道。如果把最后一个镜头提上前,一开始事情的结果就已明明白白,读者无需追根究底,也就失去了读下去的兴趣。最终同学们一致认为,这篇文章开头可以先写下午课堂里的气氛,同学们焦急、担忧,无心复习功课。然后,倒叙上午老师昏倒的情景――叙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接着,再写同学中不同意见的争论,中间插叙老师的过去和上午在医院里的情景。然后写同学中争论愈来愈激烈,有的甚至动身要走。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这样抓住中心矛盾,一环扣一环地安排材料,就使文章的情节既集中紧凑,又曲折动人了。

在叙述一件事时,要让学生多想一想,能不能“卖个关子”?设个悬念?可不可以“引而不发”?要不要在什么地方宕开一笔,舒缓一下节奏?结尾能不能有出人意料的效果?总之,要提醒学生,写记叙文时不能偷懒,要想方设法吸引读者。让学生就一个题材多练习几次,试着用两种以上的结构方法反复琢磨,以期“找到感觉”,那么许多似乎非常高深的手法也会豁然明朗了。

4.强化描写能力的训练

“描写”这个词,起源于绘画。描,就是按照实物或范本的样子画;写,就是摹拟事物本来的形状。把描写这个词借用到写作中来,就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人、事、景、物的形状、姿态、性质、特征等,使读者仿佛是通过自已的感官感知到了描写的对象。叙述重在表达“是什么”“什么事”;描写在于使读者感受客观对象,唤起想象与情感的体验,即“什么样”,重在“再现”。优秀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

描写是记叙文的生命,有没有描写,决定了文章的成败。请看下面的文段:回来那天,我后母问我为什么不跟她说一声,我说我跟我父亲说过了,她很生气,认为我眼里没有她,就给了我一个嘴巴。我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老妈子拉住了,我后母却说我打她。我父亲听到了,就从楼上跑下来,把我打倒在了地上。

运用描写手段后:回来那天,我后母问我:“你走了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 我说,我向父亲说过了。她说:“噢,对父亲说了!你眼睛里哪儿还有我呢?”抡起胳膊打了我一个嘴巴。我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老妈子赶过来拉住了。我后母一路锐叫着奔上楼去:“ 她打我!她打我!”在这一刹那间,一切都变得非常明晰,下着百叶窗的暗沉沉的餐室,饭已经上桌了,没有金鱼的金鱼缸,白瓷缸上细细描出橙红的鱼藻。我父亲趿着拖鞋,啪嗒啪嗒冲下楼来,揪住我,拳脚相加,吼道:“你还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这个文段加入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使得作者被打时的情景和心理感受都真实地再现了出来,特别是后母“锐叫”着奔上楼后的环境描写,将“我”内心因为极度委屈、愤怒而又在瞬间无比清醒、清醒得近乎绝望的心理曲折地传达了出来。因此,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运用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就可以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当一个人说母亲很爱自己时,别人也许只会点点头,说一声:“哦。”但是如果他把母亲生活中爱自己的细节描述出来,也许别人会同他一起泪流满面的。

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扩写是较为有效的专项训练方法。如古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0个字,却将记叙文的六要素全部包括在内。可以让学生一句一句的扩写,每句扩到150字。扩写前,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如第一句中的诗眼是“惊”字,那么描写中,就要渲染出“惊”的气氛来。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在“暗”字上下功夫——彻底的黑暗固然令人害怕,但暗而不黑、影影绰绰更让人毛骨悚然,同时也为将军将石头误认为老虎埋下了伏笔。第一句中的“林”“草”“风”已经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事实证明,很多学生扩到了200字以上。再看诗句“没入石棱中”。这句诗交待了故事的结果,似乎是最为平淡无奇的一句。但是,可以让学生想象:当将军发现箭是插在石头里,他的心理活动该是怎样的?是羞惭,还是自得?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将军是一个人去寻箭的吗?有没有随从,如果有,随从会做何等反应?这样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将军的意图就可以实现了。最后一句如果扩写得成功,学生还可以体会到,出乎意料的结尾可以使故事生趣盎然。

在进行专项训练的同时,要鼓励学生阅读记叙类文学作品。其实学生在生活中一直都在接触记叙类作品,电视剧、卡通片、小说都是记叙类的,可记叙文写的并不好,原因在于学生只是满足于情节故事本身,没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比如曾烧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还珠格格》,许多同学都喜欢看,但除了有趣的故事、可爱的人物,恐怕也说不上什么了;古典名著《红楼梦》,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接触过:书本、电视剧、电影……最熟悉的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还有一些同学对《红楼梦》中的诗词感兴趣,谈起来也能口若悬河,但谋篇布局之妙就很难有一星半点的体会。找学生喜欢的记叙类作品,哪怕只是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拿到课堂上来分析,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其效果远比生硬地学习一篇记叙文要好得多。

记叙文要把思想寓于描写之中,就是要把场面的描写组接成故事,来表达主旨;而不是满足于“内容提要式”的交待,满足于贴标签式的鉴定。要调动一切描述手段,绘声绘色,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表达具体的思想、可感的画面。在记叙文中,始终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可感画面的展示。这方面做得越成功,作文就越有魅力,越容易打动人。优秀的描写性文字,可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晤其人,如临其境。(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命制四道2011高考作文模拟题

金陵中学特级教师喻旭初

临近高考,南京金陵中学著名特级教师喻旭初专为快报读者命制四道高考作文模拟题,预祝考生取得佳绩!四道作文题各有特点,分为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类。其中命题作文出了两道纯命题作文题,一是以“富有”为题,一是以“敬畏——”为题;另一道命题作文题是江苏高考近年来一直沿用的“提示语 题目”模式,题目为“阳光下”。材料作文江苏近年虽未考过,但在全国近年来却颇为风行,喻旭初老师特别出一道模拟题,让考生通过提示来拓展思路。

一、命题作文

  ①纯命题

  1.以“富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

  【提示】(1)“富有”分物质富有和精神富有两大类。人生活在物质世界里,拥有一定的物质财富,不断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无可厚非;但在物质基本富有之后,应更多地考虑提高生活的品质,那就是丰富精神生活,有文化,有理想,有事业,才是真正的富有。(2)如果写记叙文,可以记一个通过自己的正当劳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均可)而变得富有的人的故事,也可以记一个热心社会服务、助人为乐的精神富有的人的故事。(3)如果写议论文,则应对“富有”作多方面的分析:首先要指出“富有”有物质的、精神的两个层面;其次要辩证地论述物质富有与精神富有的关系;阐明正确的“富有观”。中国有副对子:未富先富不会富,未穷先穷不会穷。意思是:还没有真正的富裕,却追求豪华、到处炫富,最终不会真正富有;还没有真正贫穷,却节俭度日、坚持奋斗,最终决不会贫穷。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无不如此。就个人而言,不贪恋物质富有才能拥有真正富有的人生。

  2.以“敬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

  【提示】(1)“敬畏”的对象很多:可以是人(个人、群体),如父亲、外公、某位老师、民众等等;可以是某种物质存在,如自然、生命等;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真理、法律、道德、正义、历史、传统等等。(2)可以记一个敬畏的人,突出其值得敬畏的性格和思想,写成记叙文。(3)如果写议论文,一定要阐明你敬畏的理由;也可以反过来论述,不敬畏会怎么样,讲述分析说明不得不敬畏。以“敬畏法律”为例:法律是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行为准则和底线,它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如果对法律无敬畏之心,轻则伤及他人权益,重则破坏社会秩序,最后以毁己收场,醉驾撞人,盗窃财物,食品安全问题,无不说明了这一点。国际社会也讲法律,用法规范行动,用法协调关系;不敬畏法律,则将世界大乱,无和谐可言。(4)写记叙文,要通过细节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写议论文可采用举例加对比的论证方法。

  二、命题作文

  ②提示语 题目

  阳光,使世界充满亮色和温暖;阳光,赋予生命以活力;阳光的性格、阳光的生活,成就人生的美丽和社会的繁荣。

  请以“阳光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

  【提示】(1)提示语已经给了明确提示,可以写生命、生活、人生,也可以写社会。(2)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的经历,但千万不要记流水账,从幼儿园讲到高三,只要详写成长过程中体现“阳光”的一两件事即可,其余的点到为止;也可以写阳光下家庭的幸福,或阳光下学校的发展,或阳光下城市巨变。既写记叙文,就需要有具体的细节。(3)如果写议论文,可论述阳光与生命、生活、人生和社会的关系。这里的“阳光”用的是比喻义,党、祖国、集体、友谊、亲情、爱心等都可比作阳光。阳光下的生命和人生是明丽而充满活力的(举例),失去阳光的生命和人生是暗淡而毫无生气的(举例),论述到最后可以歌颂阳光。

2011年高考作文记叙文写作指导

【写作策略】

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写人记事的文章。主要分为两大类:写人的记叙文和叙事记叙文。

写好记叙文要记住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写人的记叙文应该立足于所写的人——对象,确定明确的中心,选取有代表性和来自生活的真实素材,来刻画人物形象,写出人物个性。写人的记叙文应该紧紧围绕着所写人物,选取对人物的第一印象或最深印象的事件来突出人物的特征,记事是为了写人服务,写人要注意使用各种描写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塑造鲜活的人物。

叙事性的记叙文应该立足于写事——选择典型的、有现实意义的事件入笔,以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作为贯穿全文的要素,写出事件的经过,写出事件的波澜起伏,突出事件的曲折性和内涵性,人物描写属于从属地位,是为事件服务的,写事的记叙文不能把运笔重点放在对人物的塑造上。

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格式是:开头(引出事件,渲染气氛)——故事开端(平淡中蕴含矛盾)——发展推进(矛盾产生,初起波澜)——高潮(矛盾尖锐,人物性格充分展示)——结局(矛盾解决,风平浪静)。

目前很多学生不会写记叙文,或者说写出来的记叙文不像记叙文,因此记叙文的写作要立足于写好一个人或叙好一件事。

写人的记叙文,有两种写作模式:一是集中笔墨写一个人,通过几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或几个特点;二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两个人,通过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来突出所写人物对另一个人物的影响和帮助,借助衬托的手法,达到刻画人物的目的。写人时最好采取以小见大的手法,不求全面,面面俱到,只求突出特征,着重写一个局部更能增加人物神韵。

叙事性记叙文,也有两种操作模式:一是集中笔墨写一件事,把一件的具体经过和场景进行详细的描绘;一是简笔勾勒写几件事,几件事表达的是同一个中心或主题。无论是那种格式,所写事情一定是典型的、有现实意义的、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写作技巧】

技巧一:内容丰富,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指的是写进文章里的人物事件、思想感情都要做到言之有物,换句话说,要具体形象可感。在记叙文中:“事件叙述完整、描写刻画细腻、表现手法多样,突出表现中心”,就是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就是一篇记叙文中有一个清晰明白而且确定不移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率所有的内容。

始发于题目——只有先明确题目所蕴含的“中心”,而后在此基础上为所要写的文章立意,才能做到“中心明确”;本次作文题目为“变化”,如何理解变化呢?什么是“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怎么“变化”?“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变化”的结果是什么呢?只有抓住了题目中要表达的中心,才有可能在写作中落实“中心明确”。

实施于写作过程——只有紧扣题目中确定的中心来选取切入的点,选取材料、组织材料、谋篇行文、表达中心,才能真正实现“中心明确”。

技巧二:长于叙事,善于描写

在写人和记事的过程中,既要按照时间或事件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要根据人物塑造和事件进程,注意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乃至环境描写,来塑造鲜活的人物,推荐事件的进程。

技巧三:对比描写,丰富内容

在写人和叙事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对比描写的作用,既可以写人与人之间对比,也可以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对比,还可以写同一件事中不同的人的表现对比,这样在对比中突出事件、刻画人物,内容会更丰富。

【范文展示】

范文一

变化

我,是一只外表古老但是却被女主人擦得熠熠发光的大摆钟,和主人一起生活了二十年,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了这个家里的各种各样的变化。

二十年前。

我被女主人和男主人小心翼翼的买回家,摆在他们的新房里。新婚的房子,虽然不豪华,但是被女主人布置的很温馨,让人感到明亮而宽敞。而最吸引我眼光的是年轻貌美的女主人,她不仅长得楚楚动人,而且行为举止端庄大方,脾气好的让我都羡慕不已,对丈夫的温柔如水,她的笑容飘荡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像花一样动人,特别是她能写一手好诗,显得浪漫而有才情。

十五年前。

家里最大的变化是多了一位可爱的小宝宝。她的降临让这个家里增添了无尽的欢笑。小宝宝在女主人的牵引下,颤颤巍巍地学步,咿咿呀呀地学语;当然在不高兴的时候也会呜呜的大哭大闹,甚至摔碎桌子上的花瓶和玻璃杯。我看到的最多的场景是:女主人总是抱着孩子,为了哄宝宝睡觉,她在不停的哼唱眠歌。女主人的身姿也不再像从前那么婀娜妙曼,但她还是那么美丽动人,因为母性的韵味为她增添了一份风姿和美好。于是女主人的不再有空写一首好诗,而是能唱一口好歌,让宝宝在歌声中静静入睡。

十年前。

家里的最大变化是男主人在女主人的支持下,事业有成。但是此时男主人却外出连连,在家里自然很难再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笑声。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的女儿已经上小学了,每天活蹦乱跳,叽叽喳喳,像一只活泼可爱的百灵鸟。女主人每天很早起床,为全家做好美味可口的早餐,然后又哄又喊的叫女儿起床。夏天,她要开车送孩子上学,回家时累的满头大汗。冬天,她要接孩子放学回家,回到家被冻得瑟瑟发抖。她没有机会再开口唱歌,但是却能够开得一手好车。

五年前。

家里的最大的变化是基本上见不到男主人的身影了,小女孩已经可以摸到墙上的我了。小学五年级的她,开始遇到学习上的种种困难。她的数学就是弄不懂应用题,于是她总是拿着作业本询问女主人。女主人总是用心的对她进行讲解,直到教会她为止。久而久之,女主人研究小学生的题多了,她不再开得一手好车,而是做得一手好题。

现在。

孩子已经比女主人高了很多,她有时很懂事地体贴女主人,有时却与她争执不休。有一次,女儿为了一件小事把门砰地关上,把自己反锁了一天,绝食了一天。不论女主人如何叫门,女孩都坚决不开。我在只能听见自己运动的滴答声的房间里,听着主人的叹息声,我发现女主人的脸,天啊,这还是她吗?鱼尾纹已经爬上了眼角,几根银丝垂在耳边,再也不是吹弹可破的肌肤和乌黑柔亮的青丝了。女主人已经不再年轻,不再美丽,而是开始变得苍老……我多想将我的时针往回拨,可是我不能。

弹指一挥间二十年,我的时针早已转过了不知多少圈,是我,将那个年轻一无所有的男人变成了成功人士,把一个娇媚动人的女子变成了一个面容憔悴的妇人,把一个呀呀学语的婴孩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这一切的变化都是我的功劳。

在我的钟摆晃动间,这个世界都在发生变化,我目睹这些变化,安然自若的、继续走下去……

【教师点评】文章能够紧扣题目,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借助拟人化的手法,以一只“时钟”作为写作的主体,通过“时钟”的自述,选取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画面,以时间的先后作为顺序,反映“一家人的具体变化”,特别是“女主人的变化”,来写出家庭的变化、男主人的变化、孩子的变化,从而概括出“变化”的本质,那就是“时间的流逝”,带来人生的变化。开篇运用拟人化手法,从一只钟的角度入笔,以物的眼光来观看人世的变化,构思很新颖,开篇点题。文章的结尾很有深意,体现出作者对题目的思考和感悟。从行文来看,作者采用的是一种对比的手法,以女主人在“二十年前”、“十五年前”、“十年前”、“五年前”、“现在”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才是“变化”的本质,通过女主人外形上的变化,揭示时间无情,岁月无情,构思新颖。文章的中心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中得到了很好体现,每一段都有具体点题的句子,有强烈的扣题意识。

范文二

老屋

老屋。很老,很旧,很破。

老屋的木质门在岁月的剥蚀下,已经斑驳,把手上也满是灰尘,轻轻一推,便嘎吱作响。推开门,那熟悉的味道便又扑面而来。屋子的角落也已朦胧,透过光线,仿佛可以看到空气中飘飞的尘屑。

老屋的样子与以前相比,破败寂寞。尽管如此,映入我眼帘的却是记忆中那有我也有你、温暖而又快乐的家。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洪水一般的记忆浮现眼前。

我想你了,老太爷。

来到老屋门口,脚步不由自主的移动,我走过了客厅、餐厅,还有你我的房间,仿佛回到了童年,你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你还记得吗?老太爷。从前在客厅里,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你拿着我最爱的玩具过来逗我玩。我高兴得从沙发上跳起来,围着你又蹦又跳的。你也张开嘴哈哈大笑。谁知道你笑着笑着,假牙就掉了下来,摔在地上。两个人都突然愣住了。我看着假牙,又看看你,再看看假牙,“哇”地大哭了起来。你那张皇失措的样子,不禁令我哈哈大笑起来。

你还记得吗?老太爷。小时候我不喜欢喝豆浆,因为它平淡无味;小时候我不喜欢吃油条,因为它又干又硬。但这是你和老太太几十年来吃的早餐,喝豆浆吃油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所以家人买早餐时总是少不了豆浆和油条。细心的你发现了我常常不好好吃早餐,结果还没到中午就肚子饿得咕咕叫。因此你总是在我起床后,往我碗里的豆浆加上一勺糖,再把油条撕成一段一段泡在豆浆里。等我洗漱完后,刚好豆浆甜了,油条软了,看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你也倍感欣慰。

你还记得吗?老太爷。小时候,我最爱待在你的房间玩耍。每当你有空闲时,便会表演你的拿手绝活。一盏灯、一双手、一面墙。你的手影映在墙上,时而是高飞的雄鹰,时而是敏捷的兔子;时而是狂吠的犬,时而是骇人的蛇……手影在墙上不停的变化,随着你的手的变化,墙上的影子仿佛活了起来,绚丽起舞。对于小时候的我,这变化无穷的手影,胜过所有的电影。它是我童年回忆里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每次看到你的手影,我都会高兴得合不拢嘴,而你仿佛是因为我高兴而高兴,也笑了起来。屋内久久回荡着我们笑声,久久不息……

你还记得吗?老太爷。冬天时,我的窗户蒙上了一层白雾,你便抱着我在玻璃上用手指画画。一开始是你画我猜。等白雾用完后,你便轻轻地搂着我唱歌,过了一会儿,窗上便又是一片白茫茫的。后来,我便学你画画,于是,你画花,旁边便开了一朵小花;你画鸟,旁边便飞翔一只小鸟;你画猪,旁边便躺了一只小猪。结果画完后,我的手指冻得冰凉,老太爷你便用自己的大手会紧紧握住我的小手,不停地往手心哈气,生怕我冻着了。

老太爷,每次来到老屋门前,就会想到你。就会想到你的哈哈大笑,想到你的惊慌失措;想到你的豆浆油条,想到你的温柔细心;想到你的动人手影,想到你的精美窗花,想到你的慈祥,想到你的厚爱……如此这一切,随着你的离开,留给我的是我对你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眼前的老屋,依然伫立在风中。但老屋承载了我与老太爷一起的快乐时光,记载了我和他的快乐,见证了我们的欢笑。不管时光流逝多么残酷,不管老屋变得如何破旧,老屋都永远都是我记忆中那美好的老屋。而我记忆中的美好回忆,也将成为宝藏,永远为这幢老屋增添风采。

【教师点评】

本文立足于“亲情”这一写作范畴,选取一个很具体的切入点——老屋,回忆一个生命中最为记忆深刻的人——老太爷,来传递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来抒发自己和老太爷之间的亲密无间的感情,表现老天爷对我的爱,表达我对老太爷的思念,中心突出。文章写的很优美,也很真实,让老师很感动。

从行文来看,文章选取的抒发感情的对象,表面是老屋,实际上是回忆与老挝有关的人——老太爷,与老屋有关的事——童年的快乐时光,很有点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的行文风格,语言朴素而动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感情。在平淡的叙述中,不乏精彩的细节描写和刻画,具有于细微平凡处打动人心的力量。文章通过回忆的笔法,选取了童年里几件记忆最为深刻的生场场景进行勾勒与描绘,写出了老太爷对我的爱散落于生活的细节中,内容真实而可信,感情真挚而感人!

范文三

至美的距离

青青的苹果挂在树枝上,看一看就足够了。或许当你一口咬下去的时候,没有期待的甜味,只有满嘴的苦涩与失望。 ——题记

花开花落,又是一个漫天飞舞着落叶的季节,她独自倚在窗前,有想起了他那清纯阳光的微笑以及那充满微笑的脸庞。

依然记得某年今日,他站在那漫天飞舞着落叶的林间小道中,面向他,柔柔地,洒下一个阳光般灿烂的微笑。阳光透过黄叶的缝隙,折射进他那浅褐色的眸子,闪动着青春的激情,一道彩虹掠过她的心头,明明是深秋,心田却下起了一阵绵绵春雨,柔柔地湿润了……为何?那颗装满孤寂与迷茫的心……喜欢你,从那一刻起,毫无理由。

从那一刻起,到现在,有多久了呢?

她再一次翻开日记,原来已经七百三十一天了。她微笑着,不后悔。因为,是他那清纯阳光的微笑,点缀了自己平淡无奇的青春,装饰了自己孤寂迷茫的梦:多少次,她会在垂头丧气、一蹶不振时,回忆起他那清纯阳光的微笑;多少次,她会躲在校园的某一个角落,默默地看着他投篮的身影;多少次,她会特意早早的收拾好书包跑出课室,装作没事的在同一条路上与他擦肩而过;多少次,她会把他写进珍爱的日记本里,哪怕他只是做了一个微小的动作……

然而,她从未想过要跨越横在他们之间的那段距离。“青青的苹果挂在树枝上,看一看就足够了。或许当你一口咬下去的时候,没有期待的甜味,只有满嘴的苦涩与失望。”她深信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是啊,即使她也像别人一样,对他来一个轰轰烈烈的末日,又能怎么样呢?无论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无论是喜悦还是伤心,那都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结果罢了。就如那随风而埋葬的秋叶,这样的爱情也可能会随着青春的逝去而埋葬。毕竟,他们,都还太年轻了。

于是,距离,成了他们之间,最亮丽的一道青春风景线。

七百三十一个日子,依旧。她每一天都早早起床,每一天都会准时第一个跑出教室,在同一条路上,演绎那一次又一次的擦肩而过……收藏他一个又一个清纯阳光的微笑……不相识,是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微笑,是她心目中最幸福的画面。这样,她真的满足了。

这七百三十一个日子,随着那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的雨季,终于埋葬在逝去的青春里。他与她,毕业了。

毕业典礼的那天,她穿得很漂亮,一身齐膝的白色连衣裙,一头飘洒的长黑发,显得那么纯洁动人。因为,只有她记得,之间第一次与他见面,就是穿的这一条裙子。只是,随着七百三十一个日子的逝去,它更合适她了。阳光下,依然是那条林间小道,同学们有说有笑,年级组长走过来,笑着说:“帅哥美女们,拍一张合影留念吧!”六月份的天,一群十七八岁的男孩女孩,在鸟儿欢唱的树荫下,你推我攘,集成最灿烂的一堆花儿。

就这样,她被推到他的身边。他,依旧是带着那清纯阳光的微笑。轻轻把手搭在了她的肩膀上。那一刻,仿佛周围的一切都要凝固了,他小心翼翼的靠近他,几乎要贴在拿的胸前了。多么有活力的心跳!七百三十一个日子,她与他之间,第一次靠的这么近,真的是靠得那么近!阳光下,透过绿叶的缝隙,映在她羞涩的绯红的脸上,也映在他永远清纯阳光的微笑着的面庞上,有一种说不出的美丽,久久萦绕在两个充满青春的心里……直到那一刻,他们仍是不相识的,他们之间,依然有一道至美的距离!

或许有一天,她会遇到一个比他更加清纯阳光、比他更加微笑动人的男孩子,他会淡忘他。但是,他那清纯阳光的微笑以及微笑着的面庞,还有两个人之间那一道浅浅的、羞涩的、至美的距离,她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教师点评】文章立足“校园爱情”这一独特敏感的写作话题,选取了发生在当今校园中,有关“她”与“他”之间一段埋藏在内心的美好而朦胧的情愫,作为写作的素材,切入点很真实,也很生活化。从行文来看,作者对于当今中学生心中的那份“女生”对于“男生”的那种浓厚的好感,把握的很准确,表达的也很优美。特别是对于文中的“她”的多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也很感人。文章的题目“至美的距离”,很好阐释了男孩女孩之间,保持那份美好的牵挂,而不去越雷池一步的认知,这体现了作者内心的一种对校园爱情的把握尺度和评价标准,值得肯定。文中叙述性的语言流畅,描写性语言形象。排比的修辞手法,使用熟练,环境描写符合语境。文中“清纯阳光的微笑以及微笑着的面庞”的多次出现,也折射出“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清纯阳光的,可贵的,值得珍惜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价值判断。是一篇优秀的课外练笔。

范文四

因为我们是兄弟

——相遇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时钟拨回到2009年2月,我被迫转到一所新的学校继续我的学业,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新的学校风景很美,教室前种了几棵桃树和柳树。树上的桃花零零星星地点缀着树枝,把树装扮的漂漂亮亮,像是年轻姑娘头上的花簪。它们在自由的享受着自己的快乐时光,但这一切都是属于它们的。

我怀着抑郁的心情,跟在新老师的后面,穿过这些树来到新教室的门口。老师走进教室,对大家介绍道:“从今天开始,我们班将多一个新成员,有请我们的新同学进来跟大家见面。”于是我微微低着头走了进来,顿时,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之前的一切顾虑都在瞬间消失了。

下课后,同学们纷纷来到我的座位上,和我聊天,问我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还说要和我交朋友。我被他们的热情深深打动了。之后我很快就像一滴水融进了班级这个大海。

正当我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沉浸在进入新班级的快乐中时,一件倒霉的事情落在了我的头上。

那天上体育课,我们一起踢足球。尽管我不会踢,但是也被大家拉进去一起玩,也许是怕把我冷落了。让我但到羞愧的是,我的一脚歪射,把球踢向了老师的办公室的窗户。窗户的玻璃“哗”的一声全碎了。我惊呆了,心顿时愣住了,内心在骂自己:“大家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惹出这种祸来!”

于是,我们集体被叫进教导处。班主任站在我们面前,他火冒三丈地呵斥道:“你们……看看你们干的好事!这球是谁射的,自己主动站出来,我不想严刑逼供。”看到老师那失望的表情,我羞愧的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一个地洞钻进去。但是好汉做事好汉当,于是我低着头穿过同伴走向老师。

这时一个高大的身躯挡在了我的面前,并听到他说:“老师,对这件事我们实在感到抱歉,大家不是故意的,这件事的责任应由大家一起来承担。大家说,是不是?”大家异口同声的喊道:“是!”我颤抖地抬起头,他回头给了我一个微笑,我再一次愣住了,是我的同桌。

事情解决后,我坐在座位上发呆,尽管同学们都来安慰我,叫我不要过于自责,但是我还是心有不安。

上课后,我问同桌:“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觉得这样可以让我心安理得吗?你们让我欠你们多少个人的情啊!”

同桌急忙解释道:“不是的,你是新生,不能一来就背个处分,对你以后不好,我们得保护你。”

我还是有点不解,又说:“但你们也不应该……”

同桌赶忙打住我的话:“总之一句话,因为我们是兄弟!”

我又愣住了。心里终于明白:“原来,这就是我们讲的真正的友谊,患难见真情啊!”而兄弟这个词让我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一种酸酸的感觉涌上心头。

同桌笑着拍拍我的肩膀,没有再说什么,我握着肩膀上的手,感到是那么有力,于是对他会心的笑了笑。

从此之后,我和同桌变成了无话不说、无情不抒的好兄弟。在生活上我俩相互关照,像是一对亲兄弟一样,不分你我。我们慢慢成为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难兄难弟。学习上,我们互为对手,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共同迎难而上,在最后中考的冲刺的日子里,我们齐头并进,最后都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

现在回忆起这段故事,我想说的是:我和同桌还有班级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但古人说的好“相逢何必曾相识”,因为我们“有缘千里来相会”,尽管我们现在分开了,在不同的学校读书,但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最后我想告诉自己的是:相遇为兄弟,何必亲骨肉。相信我和那班昔日的兄弟,会友谊天长地久,因为我们是伙伴,更是兄弟!

【教师点评】文章立足于“友情”这一写作范围,通过选取我生活的一段故事,回忆自己到一个新的学校、一个新的班级,接识一班新的同学,认识一个新的兄弟——同桌,从中悟出有友情的珍贵,符合本次作文写作的要求,审题准确,中心突出。作者立足于、“友情的可贵”,写了我和同桌之间“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感情,对于主题的把握恰当。从行文来看,文章叙述事件清楚,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选取“入班”、“接识新同学”、“踢球打碎窗户同桌为我解围”、“与同桌相识相知”等材料,来表达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感受到同学如兄弟的感情的。文章的选材生活化,叙述有层次,特别是大量使用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乃至环境描写等手法,再现生活场景,描写生动直观,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特别是文章结尾的对主题的升华思考和表达,大量引用学过的古诗词,来体现对友情的感悟,学以致用,值得肯定!是一篇优秀的课外练笔。

【高考优秀作文】

与你为邻

父亲生意失败后,家里原先的大房子作了抵押,全家不得不搬到城里最贫困的小区居住,为此,我心里难过了好一阵子。

刚搬到小区那一天,父亲忘了联系搬家工人。我全家望着车上的一大堆东西,又看看在十一楼的房子,一筹莫展。这时,有很多衣着寒酸的人纷纷下了楼,许多小孩也纷纷围着小车转,不时用手敲敲车镜子,拍拍车门。

本来气不顺,一见此情形,我便大声喊了一句:“去、去,该干吗干吗去,弄坏了赔不起。”小孩们也没有生气。

不久,爸爸联系上了搬家工人,叫我去小区门口去接他们。为了不再受气,我二话不说便去了小区门口。

好不容易等到搬家工人来,当我领着搬家工人来到我家楼下时,只有我妈在和一群新邻居搭讪。而刚刚从原来家里搬来的家具都不见了。

妈妈看我领着一群人回来,忙走过来,一个劲儿向他们赔礼道歉。这时我才知道,我家的东西,被那群原来与我家素不相识的邻居们全都搬到了我在第十一层的家,十一层。

我顿时觉得,我的新邻居们笑得很甜,很美。

可是,搬到新家后,爸爸的债主不时来新家里催债,爸和妈不得不到乡下躲几天,家里于是只剩下我一个人。

那是晚上十一点钟左右,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把我从电视中惊醒,我以为是爸爸的债主,便压住声音,不敢开门,可敲门声却一直不停。我悄悄走近大门,这时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在外面想起,“娃儿,我是你对面的三婶,”听到这样说,我才放心,便开门让她进来。她手里提着一个小盒子,后面跟着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男孩,脸红红的。

三婶放下手里的盒子,从里面拿出饭,放在桌子上,笑着说:“爸妈不在,我怕你这阔少爷不会煮饭,给你盛了点,小伙子,可不能饿着,”说完把饭递给我,又指了指后面的男孩说:“我儿子,照你妈说你的年龄,他是你哥,今晚你一个人在家,三婶不放心,让你哥来陪你睡吧!他身子壮,睡地板都没有问题。”不容我推辞,三婶便径直走了。

三婶走后,门铃一直响个不停,楼里的邻居们一个接一个纷纷来到我家,我看着桌子上那堆在一起的饭盒,哭了,那晚,我睡得很甜,特别安心。

这就是我的一群新邻居,一群活得不是很富裕的邻居,一群我从前看不起的邻居。由于与这群邻居为例,我每一天都会得到帮助和感动,与这群人相依为邻,我陶醉其中,不止是物质上的帮助,亦给我精神上了一节“与你为邻”的好课。

一群好邻居啊,惟愿今生始终与你为邻。

【名师点评】作为考场高分的记叙文,获取高分的亮点如下:

一是立意高远深刻。作者通过叙述我和一群并不富裕的邻居们从互不相识,到受到帮助与关心的过程,亲身体会到“与你为邻,陶醉其中,不止是物质上的帮助,亦给我精神上了一节“与你为邻”的好课。”反映出考生对现实生活中“与你为邻”的关系的深刻思考,最后得出感受很真实。

二是文章叙事清晰。本文主要叙述了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我家刚搬家到最贫困的小区,受到了那帮并不富裕的邻居们的帮忙;一件是爸妈躲债离家,我一个人在家得到邻居三婶和其他邻居们的关心;这两件事作者把“起因——经过——结果——感受”交待的一清二楚,符合记叙文写作的要素齐全的要求。

三是使用了铺垫的手法。两件事情的叙述,作者都才采用了铺垫的手法,第一件事写我心情不好,对邻居态度不好,但是邻居们的举动令我感动;第二件事先具体写对门邻居三婶给我送饭,然后引出其他邻居也为我送饭的事情,有详有略,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邻关系,这种邻里关系也是作者亲身体验到的,很有真情实感。

高中生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导 城郊李卫全

对高中生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一定基础了,但在写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确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二)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不分

  有些同学不讲究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在写法上的区别,常常是看到一个题目就没头没脑地写下去,结果把一篇文章写得非牛非马,成了个“四不像”。原因在于他们不明确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才是事。另外,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记事为记人服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表现文章主题。

  (三)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例如,《生活告诉我》一文,许多同学不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材料,特别是自己的生活材料,却去写别人的事迹材料,全篇罗列张海迪、女排姑娘或别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而自己的事迹、感受一点也没涉及。另外,重点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学在写作表达上常犯的毛病。例如,《感动》一文,有些同学把部分笔墨集中于此,只习惯于在主体部分中完整记叙事件的过程,最后,在结尾处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这就是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文中很难看到习作者深受感动的情景或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就是说没明确揭示“感动”的原因。

  (四)写法上,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

  许多同学习惯于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过程作概括的叙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体细致的描写。究其原因,概括的叙述较之具体细致的描写,要简单省劲一些,这些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学的写作中。

  (五)语文表达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拖硬拉,没有真情实感;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语言不通的现象也存在。

   二、常见问题的纠正指导

  针对高中同学写作中出现的上述几方面问题,现在集中谈谈对其纠正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一)审题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审人称等。不少同学常常忽略的其中审重点和审范围。例如,《变化在我身边》写作的重点是我身边的变化而不是我本身的变化,《一句名言鼓舞着我》重点不是一句名言的内容及由来,而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回忆的一个人》写作的重点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忆的思想和言行。

  为了突出重点,表现中心,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像《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 个生活片断。

  (二)开头与结尾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猎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文章开头对整篇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开头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自古至今,许多文学家都十分重视写好文章的开头,我们学写记叙文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不写那些与标题无关或距题目太远的话。

  文章结尾是给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它对决定文章的圆满成功也起了重要作用。俗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力求使结尾写得自然、简炼、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三)表达与语言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必须紧紧围绕并突出本文的中心。写一件事则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写几个生活片断则要求详略安排得当,避免平均用力;具体表达中要注意写到细处去,通过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或事件中心;语言方面,力求生动、形象、灵活,使文章形象精彩。

  (四)借鉴与改造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坚决杜绝照搬抄作文选的做法。初学者可以仿写,但必须弄明白作文选中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方面的优点,逐渐独立成文。还可以参考优秀作文的选材、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但必须经过改造,使之为我所用。我们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搬用精彩选段或整篇文章的行为,因为标题变了,写作重点必然变,相应的表达方式方法也得变。

  三、示例

  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值得回忆的同桌——李华》一文的开头、结尾,处理得较好。

  (开头)时间的齿轮转得可真快呀!时间老人不管我们的态度如何,毫

  不留情地把我们带到了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同桌,似乐非乐的我又想起了我的老同桌——李华。

  (结尾)啊,李华,原谅我的鲁莽吧。我愿收回那天恶毒的话,用我今天真诚的道歉来弥补我的过失。让我们重新张开那友谊的风帆吧!你是永远值得我回忆的。

  另一篇是《我真想哭》。

  的宿舍,感受着这陌生的黑暗与寂静。我真想哭啊!

  (结尾)器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但它却是人的一种本能,当一个人在悲痛、烦闷、愁肠百结时,他就需要哭,需要发泄。现在我终于懂得了,我真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下面是某同学写《感动》一文中的一个片断,写得具体、细致、感人。

  那是深秋一天的下午,天气骤变,你(王老师)的胃病又犯了。当时,您正在讲课,只见您的脸色有些发黄,样子挺可怕的,你还是硬撑着讲下去。同学们被您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许多同学的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前排一位女同学忍不住站起来对您说:“老师,您快去医院看看吧!”大家也纷纷应和着:“老师,您去休息吧,我们这节上自习。”只见您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摇了摇头,挥手示意刚才站起来的那位同学坐下。说:“我不要紧,咱们继续上课。”

高中生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导(二)

记叙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摘要]

高中生写作记叙文的数量在减少,水平在降低,高中记叙文教学前景堪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高考试题的原因,有作文教学的原因,有文体特点的原因等。要提高高中生记叙文写作水平,需要加强记叙文在高考中的地位;强化记叙文的文体意识;加强构思能力的培养;强化描写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高中生;记叙文;现状;对策

一、写作缘起

江苏省某重点中学2008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考试,作文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社会很复杂,形形色色的诱惑动摇着人们的心态。战胜诱惑,才能走向成熟,获得成功。请以“战胜诱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应该说,这个作文题既没有什么特点,也没有特别的难度,但是结果却很让人吃惊。下面是两个重点班的统计数字:

总人数121人。其中,写成记叙文的59人(48.76﹪);写成议论文的21人(17.36﹪);写成夹叙夹议的41人(33.88﹪)。在写成议论文的21人中有9人是没有看清楚文体要求,12人的回答是“不会写”,写成夹叙夹议文章的42人都看清楚了要求,13人是按记叙文开的头,记叙文的要素都有,可是在行文中慢慢演化成了议论文,以议论文结的尾;21人是以记叙文开头和结尾的,可是中间部分却是纯粹的议论文;7人记叙、议论混杂其中。这样,看清了文体要求而没能写成记叙文的人数达53人,占总人数的43.8﹪。

在按文体要求写成记叙文的59人中,只是概述故事的16人(27.12﹪),没有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缺少描写的14(23.73﹪)人,读了故事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11人(18.64﹪),离奇荒诞、胡乱编造的9人(15.25﹪),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9人(15.25﹪)。

不仅平时考试如此,近几年高考作文在文体的选择上记叙文的数量也很可怜。而获得高分的记叙文则更是凤毛麟角。下面的数字是对南方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年度最佳高考满分作文》各类文体的统计:本书共收录作文169篇,其中议论文131篇,夹叙夹议的文章23篇,记叙文只有15篇。

二、高中生记叙文现状分析

有人说,写记叙文,高中生不如初中生,初中生不如小学生。这话有一定道理。高中生记叙文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不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是作文基础等级的标准之一。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有时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记叙文”;有时是排除写某些文体,如“诗歌、小说、戏剧除外”。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较多。二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如果考生选定了写记叙文就要写得像记叙文,不能写成“四不像”。而目前的状况是,不论是平时的习作还是高考,非驴非马而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比比皆是。请看下面文章:

掌 声

掌声是生命女神给予我们的神舟,它使我们拥有向上的动力,让我们有条件抵达成功的彼岸;掌声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登天梯,它使我们看到前进的希望,让我们有机会到达幸福的天堂。

掌声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小时候,受妈妈的影响,我很早就接受了音乐的洗礼。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弹吉它。可是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胆小。有一次学校举办联欢会,让家长也参加。我的班主任特别指定让我表演。回家后我告诉妈妈,记得她当时十分兴奋,说:“那天我一定去。”我低下了头,对妈妈说:“妈,我不想参加,我害怕……”说着,金豆子就从我眼里流出来了。“怕什么?你就当作是给妈妈一个人演的,我会坐在第一排,如果害怕就看看我,妈妈永远是你的支持者。”妈妈的眼里充满肯定。

比赛那天,果然不出所料,我怯场了。在台上呆了五分钟。这时我看见妈妈,她站起来,使劲地鼓掌,全场所有的人都鼓起掌来。我想起妈妈的那句话:“就当是给妈妈一个人演。”我在心里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鼓起勇气,从容不迫地弹起来。弹完以后,台下一片掌声。下台后我哭了。我真心地谢谢台下的观众,特别是我的妈妈。这将影响我的一生。

别人的掌声催人奋进,你知道吗?自己的掌声同样是一笔财富。

学校刚进行完的拔河比赛中就有动人心弦的一幕。有一个班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比赛实行三局两胜制。第一局他们班赢了,人们欢呼。有些不参加比赛的人为给自己班加油嗓子都哑了,可仍然十分卖命的喊。第二局场地问题,他们输了。人们很失望。他们班的班长大喊了一句:“把手揉一下,下一局全力以赴。”于是人们重整旗鼓,开始了下一局。第三局可以看得出他们很拼命。可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他们输了。他们的心情自然很低落。这时他们的体委说了一句:“为自己鼓一下掌。”一时,失败一方的掌声盖住了胜方的欢呼声。我知道,他们比赛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在精神上是成功的。

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为别人鼓掌,对别人是一种赞许,给自己鼓掌,是一种激励。

本文按要求需写成记叙文。但是文章用“我参加联欢会”的故事来证明“掌声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用“拔河比赛”的故事来证明“自己的掌声同样是一笔财富”的观点;结论是“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为别人鼓掌,对别人是一种赞许,给自己鼓掌,是一种激励”。行文思路更符合议论文的特点。就两个故事本身来看,其过程记叙得很详细,又似记叙文。使文体特征模糊,形成“文体杂糅”,而不符合文体要求。

2.长于概述,短于描写

许多高中生这样写记叙文:通篇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一个事件的概括叙述,只是故事的梗概,没有主人公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更没有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没有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没有让人物自己去说、去做,只剩下干巴巴的几条筋。例如:

爱的味道,忘不了

我很幸福,我是在爱的滋润下长大的。爸爸妈妈的疼,大哥的宠,让我感动着。从小到大,我就这样被浓浓的爱包围,也被它软化成一个感性、温软的孩子。

父亲,一个大山般的人,用他厚实的胸膛和臂膀保护着我。每当我犯了错误,是父亲严肃地给我指出,帮我改正。有时他会批评我,看着那张眉头紧皱的脸,我会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感动,因为这是他爱我的表现,这是只属于父亲表达爱意的方式。当我受了委屈,父亲的胸膛是最安全的地方,我可以在那儿放肆的流泪,不怕被人笑话。那时候,他只是慈爱地摸摸我的头,等我哭完,轻轻拭去我脸颊上的泪痕,然后告诉我,哭过之后要学会坚强,在哪跌倒就还在哪爬起来;告诉我,不幸的彼岸会有幸福等待……

母亲,一个水一般的女人,用她柔软的手牵着我。她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亮丽的容颜,可她的善良温柔最不平凡。她那张被岁月沧桑的脸最美丽!母亲比父亲要宠我,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有她对我的爱——天凉了,让我多加衣服;生病了,床前照顾我一整夜;家里有了好吃的,总要给我留着;电话那头,嘱咐个没完……在母亲眼里,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小孩。几年的疼爱堆砌起来,便是一座珠穆郎玛!母亲是伟大的,我一生也走不出她那份浓浓的爱……

哥哥,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人。我一直为有个哥哥感到幸福,他就像一阵风——青春的风,有理想有拼劲,他让我知道什么是青春的风采。因为哥哥,我爱上了忧郁的文字,另类的音乐;因为哥哥,我知道了海子,知道了废墟、知道了南拳妈妈……呵呵,哥哥,我祝福你,向着你的理想迈进吧!

我有这么多的爱,刻骨铭心,它们的味道,真的会伴我一生。有人说时光会冲淡一切,淡到无影无踪,淡到你自己都怀疑是否真的发生过那件事。其实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因为那是爱,是写在心里的爱!

本文按要求也需写成记叙文。但是文章通篇只是对父亲、母亲、哥哥行为的概述,因为没有矛盾冲突,没有描写手段,所以人物形象模糊。这样的文章就不能打动人心。

3.情节平铺直叙,缺少波澜

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都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个个目瞪口呆。接着唐伯虎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可是等第三句 “儿孙个个都是贼”一出,在座的由喝彩转为愤怒;写完最后一句“偷得寿桃献至亲”,大家才如释重负,无不拍手叫好。这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吊足了众人的胃口,让人忽惊忽喜,情节一波三折,跌宕生姿。

可是很多高中生的记叙文,还停留在初中的“一事一议”阶段,情节简单明了——没有矛盾,没有悬念,没有铺垫,没有照应。平铺直叙,平平淡淡,读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毫无张力可言。文似看山不喜平,考生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可是一旦下笔成文,就平铺直叙,从A到B,从B到C,拖沓冗长得像一列火车。看下面的文章:

堕落•奋起

我的初中三年是在某某中学度过的,这个学校给我留的印像,就像焊在了记忆的高壁上,永远也不会被抹去,在这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懂得了要靠自己去获得成功。

初一是无知的,升初中那年的分班考试,由于我的状态低迷,成绩不是很好,只差一点儿就进了重点班,这使我后悔不已,对我的触动在当时是很大的,妈也为此落了泪,于是我决心要争第一,上半学期经过我的努力,果然取得了第一名的桂冠,但到了下半学期,由于骄傲心理加之本班的环境不好,名次骤然下降至第七名,我有点自暴自弃了。

初二是堕落的,在初二我染上了许多毛病,比如上课说话、走神,甚至和老师做对,同时和本班倒数也是学校倒数的同学混在了一起,我知道老师已不再重视我了,因为他把我从第三排调到了最后一排,我开始觉得这样子下去不行了,但坐在后排根本听不见台上老师再讲什么,我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但我是不甘堕落的,平时依旧和“兄弟”玩在一起,混在一起,可晚上回家我开始疯狂的补习,每天都很晚才睡。同时还找了个家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高中生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伟大的悲剧》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